画壁
朱孝廉,出身世家,年少便有才名,性喜游历山川,以增见闻。一日,他与同伴同游京城,偶然步入一座荒废古寺。
寺中殿宇破败,佛像蒙尘,唯有一面墙壁上绘着一幅宏大的壁画,色彩斑斓,画中仙女身姿婀娜,或拈花微笑,或翩翩起舞,仿若仙境。朱孝廉瞧得入神,恍惚间,竟觉自己身形渐渺,径直步入画中世界。
画中云雾缭绕,仙乐飘飘,朱孝廉正惊愕间,数位仙女莲步轻移,将他簇拥至一精巧庭院。为首一仙女,容色绝美,眼眸含情,轻声道:“公子既来,便是有缘,且在此处安歇。” 朱孝廉心旌荡漾,自此便在这画中仙境与仙女们朝夕相处,或吟诗弄赋,或赏景游乐,全然忘却尘世时光。
同伴久寻朱孝廉不见,焦急万分,四处呼喊,却毫无回应。待朱孝廉在画中尽享欢愉数日,一日晨起,忽见仙女们面露哀愁,为首仙女泣道:“公子,此处虽好,终非久留之地,你尘世缘分未尽,该回去了。” 朱孝廉不舍,欲强留,却顿感一阵天旋地转。
再回神时,朱孝廉已回到古寺,仍站在那壁画之前,同伴见他突然出现,又惊又喜。朱孝廉环顾四周,不过须臾之间,可画中却似历经沧海桑田。他抬手轻抚壁画,触感依旧,只是画中仙女似有泪光闪烁,再细瞧,那原本簇拥他的仙女面容竟与他心底思念之人有几分相似。
此后,朱孝廉归家,常对着纸笔发呆,笔下所绘,皆是画中仙子模样,尘世繁华,在他眼中也不过如梦如烟,心中所念,唯那画壁一梦,终其一生,难以释怀。
王六郎
渔人许某,家住淄川海滨,每日靠捕鱼为生。一日,他如往常一样在河边撒网,一网下去,收获寥寥,正叹气时,却见网中有一奇异之物,竟是一尾周身泛着奇异蓝光的大鱼。许某正欲将鱼收入篓中,却见那鱼眼中似有人的哀愁,心中一软,便将鱼放回河中。
此后,许某每晚捕鱼归来,总会在河边小酌几杯,月光洒在河面,波光粼粼。一晚,正当他沉醉于夜色时,河中突然泛起涟漪,一个身着破旧衣衫但面容清秀的男子踏水而来,男子拱手笑道:“恩公,多谢你那日放生之恩,我乃河中溺鬼王六郎,在河中受苦多年,幸得你相救。” 许某大惊,却见王六郎神色诚恳,便也放下心来,邀他共饮。
自那日后,王六郎每晚必来,两人相谈甚欢,许某捕鱼时,王六郎也会在旁指点,许某的收成越来越好。如此过了半年,一日,王六郎面露喜色,对许某说:“恩公,我苦日子到头了,明日将有一女子渡河,失足落水,我便可借此替身,投胎转世。” 许某听闻,心中虽有不舍,但也为王六郎高兴。
次日,许某特意在河边等候,果见一女子在河中挣扎,他心中一动,正要下水相救,却想起王六郎的话,犹豫再三,还是停住了脚步。眼看女子就要没顶,却突然一阵狂风大作,女子竟被吹到岸边,捡回一条命。许某正疑惑时,当晚王六郎匆匆赶来,一脸愧疚地说:“恩公,我见那女子家中尚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实在于心不忍,便放弃了这次机会。” 许某感动不已,与王六郎的情谊更深。
又过些时日,王六郎告知许某,天庭念他心怀善念,不夺人生命,特封他为某地土地神。许某既为朋友高兴,又难掩悲伤,送别之日,泪洒河畔。此后,许某每次经过土地庙,都会进去拜祭,诉说思念,而庙中的王六郎塑像,仿若也会微微点头,似在回应老友。
促织
明朝宣德年间,皇帝喜斗促织(蟋蟀),下令各地进贡优质蟋蟀。华阴县有个叫成名的老实人,被官府指派去捕捉促织。
成名家境贫寒,为了完成任务,每日早出晚归,在草丛、瓦砾间寻觅,却一无所获。眼看期限将至,官府催逼甚急,成名焦虑万分,回到家中,对着妻儿叹气。妻子劝他再去试试,成名无奈,只得又出门。
行至一处荒废园子,成名在墙角边听见一阵清脆的蟋蟀叫声,心中一喜,循声找去,发现一只黑褐色的蟋蟀,个头不大,但鸣声响亮。成名小心翼翼地用竹筒将其捕获,满心欢喜地回家。到家后,成名一家视这只蟋蟀如珍宝,用最好的食物喂养它。
恰逢村里有个富家子,听闻成名捕到好蟋蟀,便上门强行索要,成名不敢得罪,只得忍痛割爱。富家子得到蟋蟀后,得意忘形,拿出来与朋友们炫耀,却不想那蟋蟀突然跳出笼子,几下逃窜,不见踪影。富家子大怒,又去找成名,成名叫苦不迭。
此时,成名的儿子,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见父亲如此难过,心中不忍,偷偷出门,想去寻找那只蟋蟀。孩子在草丛中找了许久,终于发现一只形似的蟋蟀,正欲捕捉,却不小心踩死了它。孩子害怕极了,回到家中,不敢言语,后因害怕过度,竟灵魂出窍,变成了一只小蟋蟀。
成名见儿子昏睡不醒,正伤心欲绝时,发现了这只新出现的小蟋蟀,它的模样与儿子有几分相似,鸣声也似在呼唤。成名无奈,只得带着这只小蟋蟀去交差。在官府的斗蟋场上,这只小蟋蟀勇猛无比,战胜了所有对手,包括那些从各地进贡来的优质蟋蟀。皇帝听闻,龙颜大悦,赏赐成名大量财物。
成名一家虽得了赏赐,却高兴不起来,他们知道,这只小蟋蟀就是儿子的化身。每晚,成名都会对着小蟋蟀诉说思念,希望儿子能早日归来。而小蟋蟀也似听懂了一般,在笼中轻轻鸣叫,慰藉着家人的心。
聂小倩
书生宁采臣,为人豪爽,心地善良,赴金华赶考途中,因天色已晚,便投宿于一座荒寺。
寺中荒芜破败,仅有一间禅房可住,宁采臣收拾停当,正欲入睡,却见一美貌女子推门而入,女子身着素白罗裙,青丝垂肩,面容娇艳却略带哀愁。宁采臣大惊,问其来意,女子轻声道:“公子,妾身世凄惨,流落此间,望能与公子共度良宵。” 宁采臣正色道:“姑娘,我虽一介书生,但也知礼义廉耻,你我素昧平生,此举不妥。” 女子再三恳求,宁采臣不为所动。
女子见此,面露敬佩之色,坦言道:“公子,实不相瞒,我乃女鬼聂小倩,受恶鬼胁迫,在此诱惑路人,吸食其精魄,以供养恶鬼。但公子正气凛然,小倩实在不忍加害。” 宁采臣听闻,不仅不惧,反而心生怜悯,问小倩可有解脱之法。小倩说:“若能将我的骨灰迁至安全之地,摆脱恶鬼控制,我便可重生。”
宁采臣应允,次日清晨,他按照小倩所言,在寺后找到小倩骨灰,迁至自家宅院。当晚,小倩果然现身,感激涕零,宁采臣见小倩楚楚可怜,便让她住在自家西厢房,两人朝夕相处,渐生情愫。
然而,好景不长,恶鬼发现小倩逃脱,前来寻仇。宁采臣手持宝剑,与恶鬼展开殊死搏斗,小倩也在旁相助,关键时刻,一道高僧路过,施展法力,将恶鬼收服。
经此一劫,小倩彻底摆脱恶鬼控制,与宁采臣终成眷属。宁采臣赶考归来,带着小倩回到家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小倩虽为女鬼,却温柔善良,与邻里相处融洽,众人皆赞宁采臣娶得贤妻。
崂山道士
王生,家境贫寒,但一心向往神仙之术,听闻崂山有仙人,便背上行囊,前往崂山求道。
王生历经艰辛,终于寻到崂山深处一座道观,观中老道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王生跪地求道,老道见他心意诚恳,便收留他为徒。初入道观,王生每日被安排做些砍柴、打水的杂活,虽辛苦,但他一心想着能学到仙术,倒也无怨言。
数月后,王生见其他徒弟陆续学到一些法术,心中焦急,便向老道请求传授仙术。老道问他:“你学仙术何为?” 王生答:“我想学会仙术,日后飞黄腾达,受人敬仰。” 老道微微摇头,不过还是决定先传授他一门穿墙术。老道告知王生,此术需心无杂念,勤加练习。
王生得到口诀,欣喜若狂,回到住处便开始练习。起初,他总是碰壁,额头撞得淤青,但他不气馁,继续练习。终于,在一次练习中,他感觉身体轻盈,穿墙而过,王生大喜,以为自己学成。
不久后,王生思乡心切,向老道辞行,老道告诫他:“仙术不可用于私欲,若违背,必将失效。” 王生表面应允,心中却不以为然。回到家中,王生向妻子炫耀自己的仙术,妻子不信,王生便当场演示,可当他心怀炫耀之心,冲向墙壁时,却 “砰” 的一声撞得头破血流。妻子又气又笑,王生这才明白,自己违背了师父的告诫,仙术已失。
此后,王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终于明白,求仙问道,重在修心,而非贪图功利。虽仙术已失,但他却收获了人生的感悟,从此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阿宝
孙子楚,是个富家子弟,却生性木讷,不善言辞,人送外号 “孙痴”。阿宝,是当地有名的美女,追求者众多。
一日,阿宝外出游玩,孙子楚偶然间瞧见,便对阿宝一见钟情。回到家中,孙子楚茶饭不思,满脑子都是阿宝的身影。朋友见他如此,便怂恿他去向阿宝求婚。孙子楚虽心中胆怯,但在朋友的劝说下,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阿宝听闻孙子楚求亲,觉得此人憨态可掬,便想捉弄他一下,说:“若你能砍断自己的手指,我便考虑嫁你。” 孙子楚听闻,竟毫不犹豫地拿起刀,砍断了自己的一根手指,阿宝见状,又惊又怕,心中对他也有了几分敬意。
后来,阿宝生病了,医生说需要活人的心头血入药才能治好。孙子楚听闻,又一次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拿刀刺向自己的胸口,挤出心头血。阿宝得知后,深受感动,终于决定嫁给孙子楚。
婚后,阿宝发现孙子楚虽然木讷,但心地善良,对自己呵护备至。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阿宝突然生病去世,孙子楚悲痛欲绝,日夜守在阿宝的灵柩前,不吃不喝。
也许是孙子楚的深情打动了上天,一天晚上,阿宝竟然复活了。原来,阿宝是被地府误抓,在地府官员核查时,发现了错误,便将阿宝送回人间。经此一劫,孙子楚和阿宝更加珍惜彼此,携手走过余生,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婴宁
王子服,出身名门,年轻英俊,春日郊游时,在一座小山上看到一位身着花衣、笑语嫣然的女子,女子手持梅花,身姿婀娜,王子服对她一见钟情。
女子见王子服盯着自己,便将手中梅花扔给他,然后转身跑开,王子服捡起梅花,呆立当场,心中满是欢喜。回到家中,王子服茶饭不思,四处打听女子的下落,却一无所获。
几个月后,王子服偶然在舅舅家见到了那位女子,原来她叫婴宁,是舅舅的邻居。王子服欣喜若狂,婴宁见到他也很高兴,两人相谈甚欢。王子服向婴宁表白了爱意,婴宁只是笑,不说话。
王子服带着婴宁回家,家人见婴宁美貌、天真无邪,也都很喜欢她。然而,婴宁的笑声却引来了麻烦。原来,婴宁是狐仙与凡人所生的女儿,她所在的村子里有个恶少,见婴宁美貌,便企图调戏她。婴宁笑着将恶少引到一处悬崖边,然后突然消失,恶少慌乱中摔下悬崖,一命呜呼。
婴宁的行为引起了官府的注意,王子服为了保护婴宁,四处奔走,解释说婴宁只是天真无邪,并无恶意。官府最终相信了王子服的话,没有追究婴宁的责任。
此后,婴宁与王子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婴宁依然笑语嫣然,每天与王子服一起散步、赏花,家中充满了欢声笑语。王子服也深知婴宁的身世,更加珍惜与她在一起的时光。
辛十四娘
书生冯生,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一日,他在郊游时,遇到一位身着红衣、面容姣好的女子,女子身边还有十几个丫鬟,排场很大。冯生上前询问,女子自称辛十四娘,是狐仙。冯生见十四娘美貌动人,便与她攀谈起来,两人交谈甚欢,冯生心中对十四娘渐生情愫。
不久后,冯生向十四娘求婚,十四娘答应了他。婚后,冯生依旧喜欢结交朋友,有时甚至会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十四娘多次劝他,冯生却不听。
一天,冯生的一个朋友被官府通缉,冯生出于义气,想要帮他藏匿。十四娘得知后,苦口婆心地劝他,冯生还是固执己见。结果,官府发现了冯生的行为,将他抓进了监狱。
在监狱里,冯生受尽折磨,这时他才想起十四娘的好。十四娘为了救冯生,四处奔走,卖掉了自己的首饰,贿赂官员,最终将冯生救了出来。
冯生出狱后,深感愧疚,发誓以后一定听十四娘的话。十四娘见他真心悔过,便原谅了他。此后,冯生改过自新,不再与那些不良朋友来往,与十四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鸦头
书生王文,赴京赶考途中,路过一个小镇,在一家客栈住宿时,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女子自称鸦头,是狐仙。王文见鸦头美貌,便与她攀谈起来,两人交谈甚欢,王文心中对鸦头渐生情愫。
鸦头也喜欢王文,两人很快就私定终身。鸦头告诉王文,她是被母狐强迫在客栈诱惑路人,吸食其精魄,以供养母狐。但她不想再这样下去,想跟王文一起逃走。王文答应了她,两人趁夜逃出客栈。
回到王文家乡,两人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母狐发现鸦头逃走,便派手下来寻仇。鸦头为了保护王文和孩子,与母狐的手下展开殊死搏斗,王文也在旁相助。
关键时刻,一道高僧路过,施展法力,将母狐的手下收服。经此一劫,鸦头彻底摆脱母狐控制,与王文终成眷属。王文赶考归来,带着鸦头回到家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鸦头虽为狐仙,却温柔善良,与邻里相处融洽,众人皆赞王文娶得贤妻。
叶生
书生叶生,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家境贫寒,生活窘迫。他有一个好友叫丁乘鹤,是个县令,对叶生的才华十分赏识,经常资助他。
有一次,丁乘鹤因为得罪上司,被罢官回乡。叶生得知后,不辞辛劳,前往丁乘鹤家乡探望。丁乘鹤见到叶生,十分感动,便留他在自己家中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