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以下是低空经济产业链及其六大特性的详细分析:
一、低空经济产业链
低空经济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1. 上游:主要为构建中游各类低空产品的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
关键材料:如碳纤维、工程塑料、铝合金、钢材、陶瓷基材、玻璃纤维、树脂基材等。
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电机、飞控、机体等。
研发系统:包括CAx、EDA、PLM等。
上游企业:德赛电池、欣旺达、零度智控(关键零部件);航材股份、航玻新材(航空材料);航新科技、安达维尔(核心设备和系统)等。
2. 中游: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包括无人机、航空器、高端装备及配套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等。
无人机制造商:大疆、纵横股份、亿航智能等。
航空器制造企业:北大荒、中信海直等。
航空部件制造企业:航发动力、中航机电等。
3. 下游:主要聚焦于产业融合,即将中游生产的无人机、航空器等产品及服务应用于各个场景中。
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低空旅游、低空农业、低空物流、医疗救护、航空摄影、空中巡查等。
下游企业:各大航空公司、物流公司、测绘公司、建筑承包商以及消防应急部门等政府部门。
二、低空经济六大特性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具有六大极具中国特色的本质属性(内涵):
1. 新质低空:结合先进计算技术、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等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创新,低空经济产业正在全面迭代更新低空空域使用的感知技术、通信技术、定位导航技术、计算能力及智能算法。这将实现可计算的数字化空域,大大降低低空空域的使用管理成本。
2. 新质智联:低空感知通信设施设备网(即低空智联网LAIN)融合了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构建了智能化数字网络体系。随着5G、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低空智联网正成为多技术交叉融合发展的国际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
3. 新质飞机: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的催生发力,低空飞行航空器构型、驱动动力模式、起降方式方法均出现了“质态”改变。诸如各种类型等级的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不断涌现,将大大降低低空飞行各类服务的运营成本。
4. 新质模式:适应快速变化的新质飞机从事低空飞行活动市场需求,依托新质低空、新质智联和本土化自然资源禀赋,采用信息化、普惠性、社交化、平台化、生态化等方式方法,推出服务个性化为目标的新经营方式。
5. 新质业态:依托新质低空空域的新质飞机飞行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灵活性,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及数智算力为基础,创新发展出来的新业务及新形态的经济成分。诸如打“飞的”、无人机物流、无人机接驳旅客、无人机安全巡查、无人机应急救援等“低空+”新质服务业务。
6. 产业链条长且涉及领域多: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六个内涵内容衍生出不同行业的软硬科技产业链条,横贯一、二、三产业,涵盖上、中、下游整个发展链条,充分体现出低空经济的领域多、行业多、场景多、学科多、新质多、链条长“五多一长”的产业链条特点。
综上所述,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应用场景的多个环节,并且具有显著的六大特性。这些特性共同推动了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