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某些情况下,将相互关联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可以简化编程,减少程序的冗余。在Labview中使用数组、簇、自定义类型组合关联型数据。数组可以将同一类型数据,组合到同一个数据结构中。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Labview中的数组。
一、数组及创建数组
- 介绍
- 数组由元素跟维度组成,元素是数组中储存的数据,维度是数组,长度,宽度,深度…数组可以是一维或多维的。在内存不溢出的情况下每一维度长度可以为 2 31 − 1 个 2^{31} -1 个 231−1个
- 可以创建数值、布尔、字符串、枚举、路径、波形、簇等类型的数组,对一组相似数据处理并重复操作时可以使用数组。
- 数组适合存储从波形采集来的数据和循环生成的数据。
- 数组中不能再创建数组,但可以创建多维数组或创建簇数组,簇中元素含有一个或多个数组。
- 创建数组控件
- 在前面板上放置一个数组控件。
- 将一个数据对象拖入数组框中。
- 拉长数组框可以显示更多素组元素。
- 改变数组元素大小可以改变数组初值。
- 添加维度
右键从快捷框中选择添加维度。(如图拉宽数组框可以看到一个二维数组)。
- 初始化数组
未初始化得元素显示为灰色,改变数组中的元素值可以初始化数组。
二、常见数组函数
数组函数有很多个,我们介绍几个常用的,剩下的留给感兴趣的同学自己研究。
- 数组大小函数
返回每个维度元素个数(一维的返回一个数,多维的返回一个一维数组)。
例:1得出一个二维数组的大小
- 初始化一个n维数组函数
创建n维数组每个元素都是初始元素值(增加维度,将该函数纵向拉长)。
例2:创建一个5行3列的二维数组,所有元素初始化为3。
- 创建数组函数
连接输入:连接多个数组。非连接输入:将多个n维数组组合成n+1维数组(右击连接输入切换两种模式)
拉长该函数可以增加输入的数组个数。
例3:拼接2个一维数组
- 还有很多数组相关的函数这边就不一一介绍了,希望大家自行去了解。
三、自动索引
- 将数组输入For循环或While循环后,启动自动索引后,可以有序遍历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启动后隧道上显示一个小蓝色“[ ]”。右键点击隧道,可以选择启用索引或禁用索引。
- 输入自动索引
如果For循环的接线端启用了自动索引,Labview会将循环总数接线端自动设置成与数组大小一致,用户无需再连接数值。
如果用户将两个大小不同的数组接入循环中,循环次数会取两个中较少值。 - 输出自动索引
启动输出自动索引,数组从每次循环中接收一个新元素。因此输出数组的大小等于循环次数。
如果仅需要传出的最后一个值可以关闭输出的自动索引。
- 例4:下面程序遍历一个数组,并把里面的么一个元素都加1。
- 例5:创建一个5行3列的二维数组,所有元素初始化为3(用循环,得到与例2用创建数组函数创建数组相同的结果)。
- 带条件的自动索引
右击输出隧道,选择隧道模式---->条件,可以让输出值根据是否满足条件输出。
例6:输出一个数值类型一维数组的所有非负元素。
四、总结
数组的内容还挺多的,还有很多内容没有介绍,希望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多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