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中国币圈首富李老师的新书《韭菜的自我修养》一经面世,就成了币圈各个社群的热点。
有不少的韭菜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发了朋友圈:这厚度也没谁了…连写书都要割韭菜。
一般买到的书至少也是300也以上,10几、20万字的,价格也差不多30、40元。而李老师的这本《韭菜的自我修养》,40元,135页,4.2万字。
看起来是少了点,怪不得说写书也要割韭菜。
不过,看完了全书,觉得这书挺值得看的, 今天小姐姐从中挑取精华之处,好好说一说。
对照韭菜的定义
本书开头对韭菜的定义: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而李老师花了时间精力认真写文这本小册子之后,对韭菜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义:所谓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质上并不是零和游戏的交易市场里以为自己在玩零和游戏的交易者。
这不是零和游戏的交易市场,而是经济周期扩张和收缩的市场。文中所指的韭菜认为它(数字货币市场)零和游戏,所以自己亏的钱,成了别人赚的钱。
而自己赚的钱,是别人亏的钱。要想赚钱,只有割别人韭菜,当确定这个假设和方向之后,就要想方设法去寻找割韭菜的措施,比如听内幕消息先人一步、自己开发项目融资、做市值管理(洗盘、拉升、出货)等等。当然,这些套路都是极少数人能参与,但没关系,完全不妨碍韭菜们按照这个思考方式去努力。
在币圈,大多的项目方举办见面会,结束之后抽奖,参会人员都会有一些赠送的礼物,然后给予ZBG中币很低比例的认购项目方代币的权利,例如对外是1:20000,而给参会的人是1:30000。
作为参会者,小姐姐觉得这是绝对的赚钱之道啊,让身边的朋友一起认购,结果遇到大熊市,山寨项目一跌再跌。以为拿到了很低的成本,根本比不过项目团队、早期机构参与者零成本的抛售。
当你想着割别人韭菜的时候,请冷静想象,你是不是另外一些人的韭菜,回到本质上看,选择项目的动机就已经说明“我到底是不是韭菜”。
韭菜的表现
表现一,一进场就买买买
李笑来由此爆料了自己的一段“韭菜”历程:
2011年3月刚在推特上接触到比特币信息的时候被短短几天的涨幅震撼,买完第一批不久更是见证的5倍涨幅。然而紧接着在“山顶”上迎来阴跌,资产一度缩水97%,面临长达二十多个月的韭菜“解套”生涯。
表现二:没有生活
币圈的朋友几乎是全世界最勤奋的投资者,投入的时间可能比华尔街的基金经理还要多,因为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1)撸羊毛,各种新项目出来,一定会推广和空头,前提是你去完成他们的任务;
2)每天都要写文章,去赚代币,去赚钱;
3)看文章、新闻,了解最新的资讯,赚钱的机会;
4)分析项目,新项目这么多,得去看看;
5)交易,前段时间刚买的一个币,上了一个交易所,山鸡交易所,还要注册、kyc,别提多麻烦;
6)参加线下活动,线下可是最好的信息获取渠道,还能认识不少币圈大佬,一定要去;
7)听直播、听课程,只要你肯学,每天都有,币世界、金马社区、tokenclub等;
8)和朋友打电话,总有币圈的好朋友定期要交流下,ZB官网思考碰撞等等太多了。
交易领域的重要原则
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
控制仓位,永远保留一定现金。
能不冒险决不冒险,必要时观察他人的冒险经历积累经验。
另外李笑来提到的,也是小姐姐特别想高亮的一点:
借钱冲进交易市场,加上杠杆,在没有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玩期货……这些都不是“冒险”,干脆就是“找死”。 尤其是面对区块链资产这个波动巨大的交易标的,还要在这上面叠加风险,更是如此。
除了书中的干货,还有度录音和这些年撕逼事件的概括,总的来说,对嫩韭菜有一定指导性,对老韭菜有一定趣味性吧。
剩下的内容小姐姐就不一一列举了, 有兴趣的韭菜不妨去看看,人精出的书,看一看总是没错的。
读《韭菜的自我修养》,李笑来都讲了什么?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10-31 11:28:27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