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公司的三板斧——产品思维、文档平台、代码库。xx更像是一个数据公司,而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相比互联网公司的核心思维——产品思维,公司拥有的是服务思维,把服务客户放在首位,才会有用户第一的讨论;相比于弹性时间,公司实行的是考勤制度;相比于OKR,公司拥有完善的奖惩机制;公司业务会产生很多的文档,却没有文档平台;有代码,却没有统一的代码库。诸多特点,xx相比一个互联网公司,更偏向一个实体行业的数据+服务的公司。
和实体行业相对的是信息行业,和服务思维相对的是产品思维。产品思维的基石,或者说互联网思维的基石,就是“圈羊向狼卖”,来自经典的羊群和草地的用户画像:我看好一片草地能养羊,我搞来第一只羊(引流);如果这只羊能活下来并且玩的很开心,那我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羊(裂变);羊多了,就会出现头羊,他们的意见会引领羊群的方向(大V,版主);羊在这里过得很好、玩得很开心得到了即时满足,可以快速引入更多羊(同类推广);同时,狼、羊毛商都会对这批羊垂涎,就可以把草地圈起来向狼、羊毛商收费(变现),也可以自己屠宰和割羊毛(转化)。
思考羊的体验,让羊在这片草地活的舒坦,就是用户思维。始终把羊在这片草地是否过的舒坦放在第一位,这就是用户至上。始终代表最广大羊的权益,这叫得用户者得天下。通过投票、讨论等活动让每个羊都可以参与到羊圈的活动中,这是增加参与感。让羊的吃喝玩的环节尽量变得简单,食物、水源、玩乐都做在羊旁边,让羊不用思考就可以使用,这叫简约思维。把食物和水的口感、玩乐的体验做到极致,这是极致思维,叫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羊在这里过的舒服了,自然会呼朋唤友——服务即营销。更新食物和饮品的种类,更新羊圈的装饰,这是迭代思维。注重羊群的数量,这叫流量思维。羊的数量多了,对于狼和羊毛商自然会带来商业价值,这叫量变引起质变,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始终坚持对草地、食物、水、玩乐场所免费,对一些高级玩乐收费,这叫基础免费,增值收费,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每只羊的每天的进食和活动情况都采集存储在系统里,针对狼的需求可以筛选出合适的羊,这是大数据思维。羊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都在羊圈里,不需要借助外部功能,整个羊圈形成一个闭环系统,这是互联网生态。最后,只要我的羊群足够庞大,我可以收购羊毛商,可以对狼提出要求,这叫携用户以令诸侯,互联网跨界思维。这就是羊群草地的“圈羊向狼卖”的互联网思维。
那么,这个思维和公司的业务怎么具体结合呢?我们想着把自己的系统卖给客户,卖一个赚一笔,这是实体思维;系统免费给用户使用,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留存在系统里,引入广告,向广告商收费,这是互联网思维,圈羊向狼卖。可以找个草地圈起来,成为羊圈,免费做與情的分析,来吸引羊。比如在抖音、知乎、微信等渠道上开设帐号,或者自己发布app,做與情分析的内容,吸引用户。坚持免费做内容,尝试各种形式和方向,向着流量多的作品方向做内容,就会发现市场喜欢什么。用户留存和日活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接入广告,或者把我们的與情系统作为链接引入。與情系统是to B的话,链接是與情系统的介绍页,需要用户主动联系来洽谈;to C的话免费开放注册,对與情系统中的部分高级功能做收费,以此来变现。这是一个可能的发展模式。
此外,还有一些互联网工具的使用:组长向组员布置任务,让组员写个某某专题的材料,组员打开自己电脑上的word开始写,写好把word发给组长,这是传统做法;组长在文档平台建立一个文档,把链接发给组员,组员打开链接开始写,写好后和组长说一声,这是互联网的在线工具使用。给客户介绍我们的产品,发个介绍文档给客户,现场打开系统给客户演示,这是传统做法;发个产品原型图,用户点击体验,想点击哪里点击哪里,不用担心说明文档不够形象,也不用开测试帐号,这是互联网的产品工具的使用。
如果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定是新技术、新思维向传统产业渗透的变局。我们已经一只脚踏进了互联网的行业,如果能把互联网的优点和现有的业务相融合,一定能迸发出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