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四)——用户第一?还是产品第一?

        我司在很多场合强调了“用户第一”的理念,其在我司价值观里是很重要的。我觉得要完整认识这个理念必须跳出这个理念,要理解“用户第一”的适用条件。

        我司向客户提供的是服务,要求是快准深,是一个服务思维,服务客户的话满足客户的需求就理所当然——想用户所想,忧用户所忧,时刻都在揣摩用户的心理,随时待命,7X24h随叫随到,恨不得驻在用户现场,时刻为用户着想——这是过往成功经验的总结,在内容部门当然就具有适用性。但在互联网的行业,产品思维下,就不一定会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用户的需求反馈只是产品设计考量时的一个参考方面。这是服务思维和产品思维的区别。

        如果提供的是一个产品,用户在我们的产品上停留、消费,那我们自然不会以用户为中心去全部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有自己的产品理念和定位,会跟着自己的产品价值走。一个C端产品的在意的是留住用户形成流量池,流量来变现,日活是主要指标,成瘾是主要方式,会思考用户的反馈,但是在符合日活增加、产品定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才会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比如目前C端日活第一的产品——微信,语音没有进度条,是很许多微信用户的痛点所在。有长语音添加进度条的需求的人远超过一半,为什么不加呢,因为使用语音进度条的场景不符合“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Slogan,换句话说,就是让你用着不爽,工作场合你要用长语音就别来我微信,你要吐槽、咨询、交代事情也别用我微信,用钉钉、邮件、电话去,我微信是属于生活的,长语音沟通场景不符合微信的产品定位;第二点是因为其不符合微信温度感和简洁性的设计逻辑,加了难看,加了界面不简洁,就这么任性。日活第一的游戏,腾讯的王者荣耀,有个将玩过的游戏好友添加到黑名单,以后不会再遇到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可以添加到黑名单的好友个数当然越多越好,玩的不好的玩家我再也不想遇到,但对于游戏来说这样会减少玩家的互动性,增加匹配难度,降低日活,所以目前做的就是一周只能添加3个,且过了一周会归零。还有iPhone手机用户有手机和PC、安卓机自由连通访问文件的需求,但是苹果有满足吗?不是苹果没有这个技术,也不是苹果不知道用户的需求,而是因为产品的战略定位优先于用户需求。苹果的战略是打造封闭的iOS系统生态,当用户的需求有违战略时,只能选择无视。用户仍然必须通过PC上的iTunes来访问手机文件,在IOS生态中操作。

        可以看出,C端产品也不会为了某些用户做单独的功能,也不会为了满足某些用户的需求而改变,哪怕某些用户在产品上花了再多钱,带来再大的收益,也只占很小的日活。C端要的是日活流量,相比于满足用户的需求,留住更多用户(蓄流)才更有意义,“有羊就不怕狼不来”,有流量就有收益。当然我司主要面对的是B端客户,有所不同,B端的产品逻辑后期有空补上。

        接下来聊聊产品思维。xx是没有产品思维的,满墙的价值观,只有“简单”、“迭代”是产品思维的一个方面。先区分下产品能力和产品思维,产品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用产品量化实现方案的能力,产品思维是怎么解决问题,朝什么方向去解决的方法论。产品思维不同于服务思维,不是用户需求的表述,是产品人自己对产品的理解,往往偏执,自信,有点“胜了我为王,输了自己扛”的意思。我见过很多次产品经理一句话把技术总监怼回去的案例,因为理解到位了。对于“苹果用户说: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乔布斯可以回怼“不,你不知道”,偏执到被自己公司辞退,偏执到令员工抓狂,偏执到一定要一个按钮。张小龙也偏执,偏执到认为“创造源自愤怒”,“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偏执到争论3天来决定不做消息状态的功能。

        那么产品人是如何理解和满足需求的呢?他自己的理解也是通过需求调研、产品定位、体验感知、变现平衡等综合思考分析后得到的。用户不会直接告诉你他们喜欢什么,而是用行动表明。用户是个人,人的大脑在做决策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动决策和被动决策,被动决策也可以理解为潜意识决策。一个正常人在主动决策时是有主见,会有目的的进行行动,在被动决策时出于本能追求能产生更多多巴胺的刺激。

        那么据此如何设计产品呢?迎合主动决策呢,就放很多学习提升类的内容,积极向上、正能量等都是。迎合被动决策呢,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实现:

1、生理满足,即刺激类(让用户享受逛窑子的快感)、共鸣类等,比如猎奇,对靓男美女的喜爱,对深海生物的好奇,对旅游美景的刺激,共鸣还分为正向共鸣和反向共鸣(赞同、反对),比如争议事件、家国情怀、个人不公等。

2、通过刻画用户画像,给用户推荐个性化、感兴趣的内容,这个在给用户打标签、计算用户特性的算法里。

3、在浏览过程中给予用户多变的奖励,下一个内容对用户保持神秘感,这个融入进了推荐算法里。

4、吸引用户投入,增加用户的沉没成本,比如辛辛苦苦打的段位、买的装备、好友的聊天记录等。

        此外,还有关注订阅功能来实现差异化,激发鼓励用户创作来增加参与感,更新活动和设计来迭代,你也发现了,和前几期小报《互联网思维(一)——圈羊向狼卖》中的羊圈的互联网思维是重叠的,因为产品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一部分。

        后记:互联网思维系列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互联网思维、流量思维、产品思维、产业思维、变现思维,和互联网营销,一起构成一个闭环,实现从资金到发展、变现的完整流程。很多并不是我的想法,是前团队用几千万资金和几年时间走出来的亲身经历。在xx的时间,我得以回溯过往的经验,做总结归纳。剩下“技术人员管理”和“B端产品思维”的坑没有填,后续有机会再补上。写这类文章的时候要查阅很多资料,思考很多,还要结合现状落地,像写论文一样。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各异,加上互联网还在不断发展中,所写内容难免有缺误和不适宜的地方,欢迎各位同事给予批评指正,看完能寥有所得我就倍感欣慰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