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 的迷思与真实,其一

 
Web 2.0 的迷思与真实,其一
我连续好几个月,用不同的角度、层级及方法,说明了「小圈圈」这种在 Web 2.0 时代尤其需要被重视的人际关系。无独有偶,黄彦达最近在《数字之墙》中,也明白指出(人与人的)「关系」纔是 Web 2.0 的重点。
不过,在小圈圈、在人际关系之外,许多人口中的 Web 2.0 还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迷思,觉得 Web 2.0 就是如何如何,或者如何如何即能成就 Web 2.0;我在最近的一场公开演说中,恰好准备了一份「额外附赠」的讲题,谈论到 Web 2.0 的迷思与真实。那个讲题我花了约十五分钟就讲完了,但却绝对是能够发展出一整段完整论述的东西;所以从本期开始,我就要来跟各位分享这些常见的迷思,以及它们背后的真实。
第一个常见的迷思是,「Web 2.0 就是一直 Beta 下去」。跟传统的软件工业相当不同的一点,是许多所谓 Web 2.0 的典范,似乎总是一直处于「公开测试 (Beta) 版」的阶段,而不是等到彻底成熟了,纔揭露给大众。
这个迷思背后的真相是一种叫「敏捷开发」的模式,也就是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幅缩短,迅速地根据实际状况做出相对的变动,藉此因时制宜。这种开发模式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开发者必须能够很直接地了解使用者,包括使用者的需求和反应等使用细节;我在先前的《从 PTT、2ch 及 slashdot 说起》一文中,说明的正是这么一回事:开发者自己就应该是重度使用者,而产品也很自然地应该从开发者身边的小圈圈开始,逐步向外拓展。
唯有当开发者就是整个社群的核心时,这种开发模式纔可行。除了 PTT、2ch 和 slashdot 外,包括 Orkut、Flickr、HEMiDEMi 等许多 Web 2.0 网站也都是如此。
下一个常见的迷思则是,「Web 2.0 就是使用标签云」。标签云其实祇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不会是最终的结果。我曾在《标签的生命周期》一文中解释过标签云所会面临的挑战,当我们能够了解标签到底想要达成甚么目的时,就不会被标签云的流行所局限。
对于任何 Web 2.0 服务来说,使用卷标云或卷标的真正目的,乃是要让使用者之间能够有简明的方式,交流「(网页上的内容)对他们各自所代表的意义」。用有系统的方式,呈现出不同层次、不同权重的「意义」,是信息架构学、分类学甚至是哲学上的复杂议题。在信息还不多的年代,人们用了「黄页」这种由上而下的统一分类标准,来整理各种内容;但是当信息生产的速度开始大幅超越了消费的速度,或者说当「信息的生产」本身就已经成为消费的方式后,那种方式渐渐不敷所用,于是人们开始用不同的办法──例如由下而上的语意建构,来赋予数位内容抽象的意义。
标签是语意的简明注记。但是语意无法脱离情境脉络而存在,情境脉络则是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所不可或缺的。我们在Amazon 可以观察到有趣的标签用法,来进一步思考这方面的细节:在 Amazon,标签并不是由使用者所写下,而是由专人规划提供的──这听起来相当不Web 2.0 吧?彷佛回到了传统的黄页手法,祇不过把所有的分类再摊平?如果 Amazon 在此止步,那么的确就回到了过去的年代;不过 Amazon 接下来又让使用者能有参与的机会:使用者可以看到自己所购买过的书籍中,有哪一些贴上了某标签,并且可以表达自己对这种贴法的意见──某一本书贴上了某个标签,但其实不应该如此;或者有某本书没有贴上某个标签,但其实应该贴上。接着,Amazon 还会以这些标签为基础,向你推荐其它书籍。
就在这样的小小设计背后,蕴藏着相当了不起的概念。首先,Amazon 不让你自己乱写标签,而是由专人规划提供,这么一来就可以避免许多问题,包括过多的标签、容易有歧义的卷标以及重复累赘的卷标。如果你有真正用过 Flickr 或者 del.icio.us 等标榜标签的服务,就会发现他们都有这方面的问题──有人的个人页面开起来就是洋洋洒洒五、六百个卷标,每个卷标看起来都一样小而没有意义;有人拿 ST 这个卷标来标记星舰迷航记 (Star Trek),有人则拿来标记语言治疗 (Speech Therapy);一样是狗的图片,有人贴了 dog 标签,有人用 dogs,另外有人用 Golden_Retriever……而这些麻烦在 Amazon 都不会发生。
虽然这些标签都是由 Amazon 方的人预先定好,但是使用者却可以表达书籍对他们所代表的意义──是甚么、不是甚么、跟甚么一样、跟甚么不一样等;所以这些卷标并不是单纯的图书馆分类法,而是能够让使用者在一定脉络中,表达语意的简明方式。
最后 Amazon 马上就利用使用者这样的操作结果,实时修正要推荐给使用者的书籍数据。这意味着这些「语意」不但由使用者所表达出来,更能回馈到使用者身上,进而改善他们的使用经验。这么一来,使用者一方面将更乐于参与表达(因为这么一来,他们的使用经验会更美好),同时还能更精确地掌握每个标签所要表达的意义,及其背后的脉络(因为他们马上能感受到相关的变化)。
对 Amazon 而言,卷标跟卷标云都祇是「沟通意义」的手段及中介过程而已。同样地,当你要设计另一个 Web 2.0 网页服务时,也不要落入标签的迷思,而要想清楚:使用者所想要沟通的「意义」会是甚么?要如何让这些「意义」在正确的脉络中发挥作用,让使用者自己、其它的使用者以及网站经营方都能够掌握这些「意义」,而不是被无穷尽的词语混淆?不管是否用上了标签,只有当「意义」能被轻易地使用及沟通时,这样的网站纔真正地朝向 Web 2.0 迈进。
囿于篇幅限制,我们先在此歇脚。下一期,我们将继续探讨其它的 Web 2.0 迷思,以及它们背后的真相。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