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圈

 
小圈圈
 
 
在前一篇文章当中,我提到了小圈圈主义:对于任何网络服务来说,其参与的成员一定要是同一个小圈圈内的人。这个概念乍看之下跟我们所认知到的网络有所抵触,网络不是应该是无远弗届、把地球拉成平面的媒介、知识全球化的推手吗?这么一个开放辽阔的场域,怎么会是小圈圈呢?
 
因为参与网络的,是人。
 
的确因特网突破了时间跟空间的藩篱,让住在不同国度的人,也有机会实时交谈,也让长时间累积下来的信息,能够整个摊开在人们眼前,供其利用。但是因特网再怎么发达,终究改变不了人心。并不会因为信息发达了,就让人们对本来不感兴趣的议题投注精力,也不会让原本目不识丁的门外汉,一夕之间变成大师。的确网络造就了许多伟大的人,也帮助很多人开始探索他们原本所不曾想象的世界,单是真正改变人心的乃是人自己,网络的角色祇是催化剂而已。
 
正因为网络本身是中性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社会现象,在网络上也更不受限制,好坏皆然。于是原本就会聚在一起的人们,更容易地聚在了一起;原本会排挤外人的群体,也更肆无忌惮地把其它人摒除在外。网络没有造就大一统,反而是促成了更多的小圈圈,让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难以聚集的少数人,也能够形成小众,并沈浸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决定自己的游戏规则。
而跟着这种小圈圈文化而来的,正是商机。让我们这么来解读长尾效应:任何市场再小、再少消费者的商品,也有相同的机会,能轻易地暴露在会对之感兴趣的潜在购买者面前;而且这些(小众的)消费者能够以此商品为基础而互动,藉此吸引更多同调的小众消费者前来。长尾效应揭示了经营庞大数量的小圈圈,带来的经济效益绝对不亚于以往企图把所有人都拉拢在一起的模式,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圈圈并非坏事,而是人类天性,如能顺应着这种小圈圈现象来规划网络服务,更是通往获利的一条路。可是小圈圈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小圈圈的核心是人,促成的工具是网络,这是我们先前就提过的;但是回过头来看 2004 到 2006 年间的众多网络服务,有不少企图建立人际网络的(例如 Orkut 等)却没有真的成功──他们有网络、有人,到底还缺少了甚么?
我们可以从 Amazon 的经验中发现到一个重要的事实:小圈圈的载体是实际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是维系小圈圈的向心力来源。多数的小圈圈都是从某个具体存在的内容开始的,例如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歌、一个计算机程序,然后随着小圈圈组成份子的成长,这个内容可能也会逐渐扩大成一位书籍作者、电影导演、配乐家等;但是就算这个小圈圈演变成自由闲聊的模式,这些作为载体的实际内容也不会消失,否则这个小圈圈就会自然走向淡化乃至于消失。
所以Amazon 从书籍开始,维基百科从百科全书开始, SourceForge 从程序源码开始, VOX 从部落格开始,说穿了都在经营小圈圈团体,而且都是先有了内容后纔把人聚集起来,接着纔产生小圈圈社群;而许多新兴的网络服务,例如 aNobii、 HEMiDEMi、 Google 文件等,也不约而同的遵循着这样的模式,让内容可以成为经营小圈圈的原料,同时再让小圈圈贡献更多内容。
这也就是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个好的 Web 2.0 服务,并不是个把所有小圈圈打破并接成大圈圈的服务,反而是让使用者能够任意运作小圈圈的服务。
经历了数千年,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或许会在 Web 2.0 当中得以实践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