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与对抗病毒:科技助力的两大征程
宇宙探索:寻找外星生命的漫漫征途
在宇宙探索的领域,人类一直怀揣着寻找外星生命的梦想。1995年12月18日至28日,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北天仅3×10⁻⁸的区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曝光。天文学家原本以为会看到一片空无一物的黑暗,却惊讶地在哈勃深空场数字图像中发现了3000个星系。若将此结果外推至整个天空,当时可见宇宙估计至少有3000×1/(3×10⁻⁸) = 1×10¹¹个星系,到2023年,这一数字通过进一步观测和计算提高到了2×10¹²个。
目前,可见宇宙中估计有3 - 7×10²²颗恒星。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约有4×10¹¹颗恒星,其中22%的恒星大小与太阳相似。据估计,银河系中有6×10⁹颗行星,到2023年,已观测到超过5500颗行星。天文学家认为,在恒星演化过程中,像太阳系一样,应该存在富含铁的岩石行星,如地球,在宜居带运行,适合人类发展。仅银河系就估计有约6×10⁹颗类地行星。
寻找外星生命是人类最引人入胜的追求之一。目前,已发现超过五千颗相对靠近恒星运行的行星,其中一半以上是由2009年发射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ST)发现的。开普勒的数字相机观测了530,506颗银河系恒星,通过对亮度随时间变化的光曲线计算,揭示了系外行星凌星时导致的恒星亮度微小周期性变化。
然而,开普勒望远镜在2012年和2013年,四个稳定定向反作用轮中的两个相继失效,导致望远镜无法保持稳定的指向位置,观测数据变得不精确且噪声大。不过,剩下的两个反作用轮在小型稳定火箭的帮助下,大致可以控制望远镜。在所谓的“开普勒第二光”阶段,开普勒可以调整方向以接收均匀的太阳辐射压力,从而跟踪恒星。
为了克服开普勒望远镜数据的不稳定性和噪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4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