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国内主要半导体厂家按产品类别(模拟、数字、MCU、功率、传感器等)的分类总结,涵盖各领域代表企业及其核心产品方向:
一、模拟芯片(Analog IC)
-
圣邦微电子(SGMICRO)
- 产品:运算放大器、ADC/DAC、电源管理IC(LDO、DC-DC)。
- 优势:高精度模拟信号链芯片,对标TI/ADI。
-
矽力杰(Silergy)
- 产品:高性能电源管理IC(Buck/Boost、PMIC)、LED驱动。
- 优势:消费电子和工业级电源解决方案。
-
晶丰明源(Bright Power)
- 产品:AC-DC、LED驱动芯片。
- 应用:家电、照明领域市占率高。
-
艾为电子(AWINIC)
- 产品:音频功放、触控驱动、电源管理。
- 优势: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周边芯片。
二、数字芯片(Digital IC)
-
华为海思(HiSilicon)
- 产品:SoC(麒麟系列)、基带芯片、AI加速芯片(昇腾)。
- 应用:通信、消费电子、服务器。
-
紫光展锐(Unisoc)
- 产品:5G基带芯片、物联网SoC。
- 优势:中低端手机及IoT市场。
-
兆易创新(GigaDevice)
- 产品:NOR Flash、DRAM(长鑫存储关联)。
- 应用:存储芯片国产替代主力。
三、MCU(微控制器)
-
兆易创新(GigaDevice)
- 产品:ARM Cortex-M系列MCU(GD32)。
- 优势:性价比高,替代STM32主流型号。
-
华大半导体(HDSC)
- 产品:HC32系列MCU(车规/工业级)。
- 应用:汽车电子、工控。
-
中颖电子(Sinowealth)
- 产品:8/32位MCU(家电主控、锂电池管理)。
- 优势:家电领域市占率超50%。
-
国民技术(Nationz)
- 产品:安全MCU(集成加密模块)。
- 应用:金融支付、物联网安全。
四、功率半导体(Power Devices)
-
士兰微(Silan)
- 产品:IGBT、MOSFET、IPM模块。
- 应用:新能源车、光伏逆变器。
-
华润微(CR Micro)
- 产品:SiC/GaN器件、功率IC。
- 优势:IDM模式(设计+制造一体化)。
-
比亚迪半导体(BYD Semiconductor)
- 产品:车规级IGBT、SiC模块。
- 应用:比亚迪汽车及外部客户。
五、传感器(Sensors)
-
敏芯微电子(MEMSensing)
- 产品:MEMS麦克风、压力传感器。
- 优势:国产手机供应链替代。
-
歌尔微电子(Goermicro)
- 产品:MEMS声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
- 应用:TWS耳机、AR/VR设备。
-
纳芯微(Novosense)
- 产品: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信号链IC。
- 优势:汽车/工业高可靠性场景。
六、射频(RF)芯片
-
卓胜微(Maxscend)
- 产品:5G射频开关、LNA。
- 应用:智能手机前端模组。
-
唯捷创芯(Vanchip)
- 产品:PA(功率放大器)、射频前端。
- 优势:4G/5G基站及终端设备。
七、FPGA/ASIC
-
复旦微电子(Fudan Micro)
- 产品:FPGA(对标Xilinx低端型号)、安全芯片。
- 应用:军工、航天领域。
-
安路科技(Anlogic)
- 产品:中低密度FPGA。
- 优势: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
八、特色领域
- AI芯片:寒武纪(Cambricon)、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
- 蓝牙/Wi-Fi:泰凌微(TELink)、乐鑫科技(ESP32系列)。
- 显示驱动:集创北方(Chipone)、云英谷(显示触控IC)。
总结
国内半导体企业已覆盖全产业链,但在高端模拟芯片(如高速ADC)、先进制程数字芯片(7nm以下)、车规MCU等领域仍需突破。建议选型时结合具体需求:
- 消费电子:优先圣邦微、兆易创新、艾为电子。
- 汽车/工业:关注华大半导体、士兰微、纳芯微。
- 替代进口:参考华为海思、矽力杰、GD32系列MCU。
注:部分企业(如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专注于存储芯片,未列入上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