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氧仪测量原理
血氧仪,也称为脉氧仪,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无创测血氧状况的仪器。其主要通过手指血氧测量血氧饱和度,原理是利用LED光电探测器分辨不同波长的比例,从而计算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具体来说:
- 光源与探测器:血氧仪能够发射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束,通常是660nm的红光和940nm的红外光。
- 吸收特性:含氧血红蛋白(即氧合血红蛋白)和不含氧血红蛋白(即脱氧血红蛋白)对这两种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率。脱氧血红蛋白 对660nm红光的吸收量较多,而氧合血红蛋白则对940nm红外光的吸收量较多。
- 信号处理:血氧仪通过接收这些不同波长的光的比例,并利用特定的算法来计算出血氧饱和度的结果。
血氧仪的测量部位通常是耳垂或指尖,因为这些部位有丰富的末梢循环血液,能够准确反映人体的血氧状况。血氧仪的使用方便、快捷,广泛应用于医院、家庭等场合,特别是在监测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时具有重要意义。
补充:
血氧仪(尤其是常见的指尖脉搏血氧仪)的测量原理基于光电容积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 PPG)和分光光度法,通过检测血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差异,计算出血氧饱和度(SpO₂)和心率。以下是其核心原理的分步解析:
1. 硬件组成
-
光源:通常为两个发光二极管(LED),分别发射红光(波长约660nm)和红外光(波长约940nm)。
-
光电探测器:位于手指另一侧,用于接收穿透组织后的光线。
-
信号处理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算法计算出血氧饱和度和心率。
2. 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特性
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HbO₂)和脱氧血红蛋白(Hb)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不同:
-
红光(660nm):脱氧血红蛋白(Hb)吸收更多红光。
-
红外光(940nm):氧合血红蛋白(HbO₂)吸收更多红外光。
通过比较两种波长光的吸收差异,可推算出两者的比例,进而得出血氧饱和度(SpO₂)。
3. 测量过程
(1)光线穿透组织
-
光源交替发射红光和红外光,穿透手指(或耳垂、足部等部位)的皮肤、软组织、血液。
-
部分光线被组织吸收,剩余光线被光电探测器接收。
(2)区分动脉血信号
-
动脉血特征:心脏搏动时,动脉血容量周期性变化,导致吸收光强随之波动(形成脉搏波形)。
-
静脉/组织干扰:静脉血和静态组织对光的吸收相对稳定。
-
通过提取搏动性信号(AC)和非搏动性信号(DC),分离出动脉血的贡献。
(3)血氧饱和度计算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推导公式:
R=R=SpO2=A−B⋅RSpO2=A−B⋅R
(其中A、B为经验常数,通常通过实验校准确定)
4. 心率测量
-
通过分析红光或红外光的AC信号频率(即脉搏波周期性变化),计算心率。
5. 影响因素与局限性
因素 | 影响 | 解决方案 |
---|---|---|
指甲油/色素 | 深色指甲油或皮肤色素可能吸收特定波长光,干扰测量 | 清洁指甲或更换测量部位 |
血液循环不良 | 低温或低血压时信号微弱,可能导致读数失败 | 保暖或选择耳垂等血流丰富部位 |
运动伪影 | 身体移动导致信号噪声增大 | 保持静止 |
异常血红蛋白 | 一氧化碳中毒(碳氧血红蛋白)或高铁血红蛋白可能使SpO₂读数虚高或偏低 | 需结合血气分析确认 |
低灌注状态 | 休克或严重低血压时信号过弱 | 使用医用高灵敏度设备 |
6.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
适用场景:快速筛查低氧血症(如COVID-19监测)、手术监护、睡眠呼吸暂停评估。
-
正常范围:健康人SpO₂通常≥95%,90%~94%为轻度低氧,<90%需紧急干预。
-
注意事项:
-
避免在强光环境下使用(环境光可能干扰探测器)。
-
儿童或特殊患者需选用适配尺寸的探头。
-
数值异常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如动脉血气分析)综合判断。
-
总结
血氧仪通过红光与红外光的吸收差异和脉搏波动信号,无创、实时地估算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其核心原理依赖血红蛋白的光学特性及信号处理技术,尽管便捷,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谨慎解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