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ADDA--按比例缩小技术的集成电路设计 Book 主要内容

高性能模数转换器(ADCs)

  • 低功耗高速高有效分辨率流水线型 ADC
    • SAR 辅助流水线架构优势:在流水线 ADC 架构中,用低分辨率逐次逼近寄存器(SAR)ADC 取代传统的局部低分辨率并行(闪存)量化器,可减少对高精度放大器的依赖,提高能效,如在特定设计中,通过优化架构,降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分辨率。
    • ** residue 放大技术创新 **:为提高能效,研究了多种 residue 放大技术,包括无放大器的电容电荷泵、动态源跟随器残留放大、参数放大等开环技术,以及基于比较器和过零检测的闭环技术,这些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放大器的效率和性能。
  • 数字辅助模数转换器
    • 数字辅助的作用与分类:数字辅助可通过数字技术放宽对模拟非理想特性的要求,分为数字补偿(通过数字映射纠正输出)和数字校准(调整模拟电路参数),两者可结合使用,且根据观察 ADC 核心输出的时机,分为前景观察和背景观察,各有优劣。
    • 对 ADC 组件的影响:在比较器中,校准可将精度约束从偏移转移到噪声,降低功耗和输入电容,还能实现一些新架构;在放大器中,数字辅助改变了对线性度和增益精度的要求,使设计重点转向输入参考噪声,促进了非传统放大范式的探索;在 DAC 中,可通过补偿或校准减少匹配要求,降低面积,但需权衡利弊,背景校准在某些情况下可行,但前景校准在一些场景中也足够有效。
  • 高能效高速 SAR ADC
    • 架构与性能提升:提出一种新的 8b 649 交织 CMOS ADC 架构,用于高速通信,采用异步定时、冗余电容数模转换器(CDAC)和 Set - and - Down 原理,结合交替比较器、恒定共模 CDAC、低功耗参考电压缓冲器等技术,提高了采样速度,降低了功耗,如在 32nm CMOS 工艺中,单通道 8b SAR ADC 可达 1.2GS/s 的采样率,功耗为 3.1mW。
    • 交织器设计与测量结果:649 交织 ADC 由专用采样和交织模块及 64 个 SAR ADC 组成,采样器和交织器采用电压模式采样,通过优化设计,在 90GS/s 采样率下,实现了较高的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和有效位数(ENOB),如在 90GS/s 时,SFDR 超过 36.0dB,ENOB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保持较高水平。
    • 高速连续时间∑ - Δ 调制器的自动化设计
      • 传统设计方法的问题:连续时间∑ - Δ 调制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在确定调制器特性、滤波器结构和电路实现等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过程复杂、对非理想特性考虑不足、模拟电路实现依赖经验且耗时等。
      • 自动化设计工具与优化:提出一种基于详细高层次建模的自动化设计方法,通过 GPU 加速的启发式搜索,可快速优化设计,该工具能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多种非理想特性,如过剩环路延迟、运算放大器有限增益和带宽等,并通过精确离散时间仿真和优化算法,实现快速设计优化,如在设计 50MHz、10 位∑ - Δ 调制器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系数缩放。
    • 高性能嵌入式数据转换器的近期进展与趋势
      • ADC 要求与演进:通信系统中 ADC 的性能要求取决于系统标准,如采样频率和分辨率受射频通道带宽、调制方式等因素影响,随着技术发展,ADC 性能不断提升,但主要趋势是提高能效而非单纯追求高动态范围和采样频率,同时嵌入式 ADC 还需满足温度和电源电压变化下的性能保持、低功耗待机、快速启动等要求。
      • ADC 架构分析:Nyquist 率 ADC 架构可分为基于量化器(如闪存、SAR、子范围 ADC)和包含 residue 计算 / 放大模块的流水线型 ADC 两类,不同架构在性能、速度和复杂度上各有优劣,通过统一处理,深入分析了各架构的基本操作、非理想特性影响及性能权衡,如流水线型 ADC 通过级联低分辨率量化器和 residue 放大器,可在每个时钟周期完成转换,但对放大器性能要求较高。
      • ADC 实现技术:在先进 CMOS 技术中,模拟电路设计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带来了优势,如更快的晶体管和强大的数字处理能力。对于 residue 放大型 ADC,讨论了多种提高能效的技术,包括优化放大器开关、采用低增益放大器结合数字校准、利用新型放大机制等,并介绍了一个 12 位 200MS/s 流水线 ADC 的设计实例,通过数字校准和特殊的 MDAC 电路,实现了高性能和低功耗;对于无 residue 放大的 ADC(如 SAR ADC),重点在于解决量化器非理想性问题,如通过数字校准纠正 DAC 非线性、采用多种技术降低比较器偏移等,还介绍了一个 12 位 80MS/s SAR ADC 的设计,通过优化电路结构和数字校准,实现了良好的线性度和性能。
    • 高性能 DACs:统一 16 位动态范围与 GS/s 数据速率
      • 设计方法比较:高性能 DAC 设计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通过固有设计控制失配相关效应,但需额外技术减少副作用;另一种依赖失配校准简化设计,如 Van de Vel 提出的三维排序合并(3D - SC)校准方法,可有效克服随机定时失配问题,提高高频性能。
      • 校准方法及优势:以 Van de Vel 的设计为例,详细讨论了 3D - SC 校准方法的原理和效果,通过测量每个输出单元的三维失配向量,将其组合以减少失配,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高 DAC 性能,且校准结果对温度变化具有鲁棒性,如在不同温度下校准 140nm DAC,性能稳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