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系统基础算法:1.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的基本流程

一般物品都有关于内容的分类,如书籍有科技、文学、历史等,商品有食物、衣物、家电等。基于内容的推荐就是根据这些属性、用户的历史评分以及操作记录计算出用户对不同内容属性的喜好程度。

以电影评分为例,A用户对《银河护卫队》《变形金刚》《星际迷航》三部电影都有评分,平均分为4.7((5+4+5)/3=4.7),对《三生三世》《美人鱼》《北京遇上西雅图》三部爱情剧的评分为2.3((3+2+2)/3=2.3。显然,A用户对科幻电影有明显偏好,可以预测用户对于科幻电影《独立日》的评分为4.7(当然这种推荐是很粗糙的),同理对于电影《三生三世》评分为2.3,因此推荐《独立日》给用户A。而用户B,则优先推荐《三生三世》。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基本可以分一下3个步骤:

1)内容的特征提取:即提取每个带推荐物品的特征(属性)。特征通常分为结构化的(structured)和非结构化的(unstructured)特征,结构化特征就是将特征限定在特定范围内,例如电影分类,通常限定有“爱情、战争。。。。”等特征,特征一旦设定好就是固定的。非结构化特征往往无固定格式,最常用的是非结构化数据就是文章。例如文章的推荐,我们往往将文本上的非结构化特征转换为结构化特征计入模型中使用。

例如:设N个待推荐文章的集合为D=\{d_1,d_2,d_3,...,d_N\},所有文章的词的集合为T=\{t_1,t_2,t_3...,t_m\},称之为词典。最终使用一个向量来表示每一篇文章,例如第j篇文章表示为d_j=(w_{1j},w_{2j},...,w_{nj}),其中w_{1j}表示第1个词t_{1j}在第j篇文章的权重,该值越大越重要。d_j的计算有如下几种方法:

1.基础统计:若词t_1出现在第j篇文章,则w_{1j}=1,否则w_{1j}=0,或者w_{1j}表示词t_1在第j个商品的出现次数。

2.词频统计法:基础统计法只考虑了词t_i是否出现在某一文章,但并没有考虑其整体频次,例如一些常用词“我们、其他”等,大部分文章都会包含且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我们引入词频-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简称TF-IDF),第j篇文章里的第k个词对应的TF-IDF为:TF-IDF(t_k,d_j)=TF(t_k,d_j).log\frac{N}{n_k}。其中,TF(t_k,d_j)表示第k个词在第j个商品中的出现次数,显然TF越大表明该词越重要,n_k表示包含第k个词的文章数量,显然越小词越重要,从而TF值越大,最终第k个词在文章中的权重可以表示为:

w_{k,j}=\frac{TF-IDF(t_k,d_j)}{\sqrt{\sum_{s=1}^TTF-IDF(t_k,d_j)^2}}

归一化权重是为了把所有表示量归一到一个量级上,此时每篇文章表示为一个特征向量d_j=(w_{1j},w_{2j},...,w_{nj}),对于用户的内容偏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取用户喜欢文章特征向量的平均值,例如用户喜欢1、3、7文章,那么该用户的内容特征向量为:U_k=(d_{k1}+d_{k3}+d_{k7})/3,用户k在文章t上的得分可用余弦公式计算:

score=cos\theta=\frac{U_k.d_t}{||U_k||||d_t||}

2)用户偏好计算:利用用户显示评分或者隐式操作,计算用户不同特征上的偏好,例如用户A在科幻下的分数为4.7((5+4+5)/3=4.7),对于时间比较敏感的用户,分数可以添加时间衰减(5*\alpha^{time1}+4+5)/35*\alpha^{time1}+4*\alpha^{time2}+5*\alpha^{time3},time表示用户评分到现在的时间间隔。

3)内容召回:将待推荐物品特征与用户偏好匹配,得到用户最有可能喜欢的物品池,例如A用户的物品池为科幻电影的物品池,B用户的物品池为爱情电影的物品池。

4)物品排序:对于召回物品池内的物品进一步进行排序,例如用A户喜欢科幻电影,对于科幻电影物品池再根据之前打分进行排序。

内容的推荐方法有如下优点:

1)物品没有冷启动问题(物品冷启动问题一般对于物品时效性很强的网站十分重要,例如新闻网站,此时假如物品并不能被及时的推荐给用户,物品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因为物品的内容特征不依赖于用户数据,当然同时推荐的物品不会存在过于热门的问题;

2)可以为有特殊兴趣爱好的用户进行推荐;

3)原理简单,易于定位。

 

 

 

  • 3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资源说明】 基于dijkstra算法及仓储多AGV背景下实现路径规划和两车避让系统源码+项目说明.zip dijkstra算法 经典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根据路径长度递增次序找到最短路径,通常用于解决单源最短路的问题。Dijkstra算法基本思想是:首先根据原有路径图,初始化源点到与其相邻节点的距离,选出与源点最短距离的节点进行松弛操作,即比较判断若经过该点,是否能找到比源点到其他点更短的距离,若有更短的距离则更新原有距离,直至遍历初始图中的所有节点。Dijkstra算法可找出源点到初始图中所有点的最短距离,任意最短路径的子路径仍为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是以标号为基础的标签算法,设一个有向图由n个点和e条弧组成,该有向图可表示为G=(V,E),V表示节点集,E表示弧集,可用C(A,B)来表示A和B点之间弧的长度,若在该有向图中A点和B点间不可达,则可用无穷大或者远大于C(A,B)数量级的整数来表示。可设一个数组DIST(X)来表示节点X与原点v0之间的距离,S和V-S分别表示目前暂确定找到最短路径节点的集合与未确定最短路径节点集合,初始时S仅包含v0源点,算法结束时S应包含所有节点。 Dijkstra算法的步骤如下: **Step.1** 初始化,将源点v0加入集合S,并做标记; **Step.2** 在V-S中寻找与v0有连接的点,并选择距离最短的点i做标记,将其加入S中; **Step.3** 将i作为新的起始点,在V-S中寻找与i直接可达且距离最短的点j,若DIST[j]>DIST[i]+C(i,j),意味着目前来看从源点到j的距离经过i点比直接从v0到j要短,所以将DIST[j]更新为DIST[i]+C(i,j),并将j点加入S集合; **Step.4** 重复Step.2、Step.3步骤n-1次,可找到源点v0到所有点的最短距离; **Step.5** 依次输出源点、中间点、目标点连成路径。 项目背景 现代化仓库中AGV(自动避障小车)的使用颇多,本项目为AGV的路径规划和多车避让提供一种较为初级的解决方案。 首先,基于实际仓库运作场景,本文做出以下假设: * 通常情况下,AGV的数量恒定,不考虑AGV突然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 AGV运行速度恒定,不考虑停下加速或减速停下的时段,且空载和负载状态下AGV运行速度相等; * 订单是否优先级由上位机确定,分配给AGV执行; * 每台AGV一次只能执行一个任务,且一个任务能且仅能被一台AGV执行一次; * 本文设定AGV系统采用集中式控制方式,各AGV的任务来源于上位机,且每台AGV均与上位机通信,AGV之间没有信息交互。 根据作业类型,AGV系统可由三个模块组成:任务生成模块、任务分配模块和路径规划模块。仓库不断接收到新订单,则任务生成模块不断生成新任务,不断进行着任务分配和路径规划。AGV系统的整体作业流程如下: 1. **任务生成**:上位机接收仓库订单,将其转化为AGV可执行的任务,生成一个任务集合,任务完成后则从任务集合中删除该任务。 2. **任务分配**:此模板的目标是确保每个任务圆满完成的情况下总的任务完成最短。在一定的任务序列优化规则下,结合任务的优先级,给AGV传达任务指令。另外,任务分配还需要考虑各个AGV的均衡运作,避免部分AGV由于任务过于繁重而降低寿命。由于AGV的运行是时间连续性的,所以任务分配模块给AGV传达的是一个任务序列,AGV按照此序列依次执行任务。 3. **路径规划**:在实际情况中,一个仓库往往有多台AGV,路径规划模块最重要的是为每一台AGV合理规划路径,当AGV接收到特定任务时,首先需要为其初步规划行走路线,根据其他AGV的行走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避免出现碰撞或死锁情况。 类设计 # Map类 * 从文件中导入仓库位置点与路径 * 可以使用图存放仓库位置点与路径集 * 可以使用dijkstra算法解出最优路径路径,并根据转弯数由多到少进行排序。 # AGV类 * 可根据输入参数求解各个AGV自己的路径集 * 从中根据快速、防碰撞两个原则进行路径的选择 * 实时移动 【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请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使用,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直接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欢迎下载,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 回答1: 基于copod算法的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方法及系统是一种通过copod算法来实现高光谱图像的自动曝光的技术方案。 首先,高光谱图像是一种包含多个波段的图像,每个波段都对应一个光谱信息。而曝光是指控制图像的亮度,使得图像中的物体细节清晰可见。因此,高光谱图像的自动曝光就是要在不同波段下调整曝光值,使得每个波段的亮度合适,从而使得整个高光谱图像的显示效果最好。 copod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的自动曝光方法,它通过计算图像的对比度和饱和度来确定曝光值。对比度衡量了图像中不同灰度级别的亮度差异,饱和度则反映了图像中颜色的饱和程度。copod算法通过优化对比度和饱和度的平衡,来确定最佳曝光值。 具体实现上,基于copod算法的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遍历高光谱图像中的每个波段,计算每个波段的对比度和饱和度指标。 2. 根据对比度和饱和度的值,确定该波段的曝光值调整方向(增加或减少曝光值)。 3. 根据曝光值调整方向和幅度大小,调整该波段的曝光值。 4. 重复步骤1-3,直到所有波段的曝光值达到平衡状态。 基于copod算法的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系统可以采用软件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软件实现可以通过编写相应的算法和控制逻辑来完成,硬件实现可以通过构建专门的高光谱图像处理器来实现。 总之,基于copod算法的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方法及系统能够有效地调整高光谱图像的曝光值,提高图像显示的质量和细节的可见性,对于高光谱图像的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 回答2: 基于copod (Coopera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Dynamic) 算法的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方法及系统是一种利用copod算法进行自动曝光的技术。高光谱图像是指在可见和近红外光谱范围内采集的具有连续光谱信息的图像,对其进行曝光调整可以提升图像质量和信息获取能力。 该方法首先将高光谱图像分成若干超像素区域,利用copod算法对这些区域进行自适应曝光调整。copod算法是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动态协作优化算法,能够快速收敛并找到全局最优解。在此方法中,copod算法被应用于每个超像素区域,通过不断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来寻找最佳曝光参数。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1. 输入高光谱图像,并将其分割成超像素区域。 2. 初始化copod算法的参数,包括粒子数量、最大迭代次数等。 3. 对每个超像素区域执行copod算法,根据优化目标函数(如图像对比度、亮度均衡等)找到最佳曝光参数。 4. 将所有超像素区域的曝光参数整合,并对原始高光谱图像进行曝光调整。 5. 输出自动曝光调整后的高光谱图像。 基于copod算法的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采用自适应方法进行曝光调整,可以根据不同图像区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提高图像质量和细节还原能力。 2. copod算法具有快速收敛、全局优化能力强的特点,能够找到最佳曝光参数,提高图像对比度和亮度均衡性。 3. 该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曝光调整的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操作。 总之,基于copod算法的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方法及系统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高光谱图像的质量和信息获取能力。 ### 回答3: copod算法是一种用于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的算法。高光谱图像是一种可以获取物体在不同波长下的光谱信息的图像。由于不同波长下光的强度不同,因此在拍摄高光谱图像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曝光来保证图像的质量。 基于copod算法的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方法及系统可以根据图像中的光谱信息来自动调整图像的曝光。该方法首先通过对图像中的光谱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光谱信息的统计特征,包括光谱的均值、方差、能量等。 接下来,基于copod算法,系统会对图像进行评估,判断当前的曝光水平是否合适。如果曝光不足或过度曝光,系统会根据光谱信息的统计特征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的调整包括增加或减少曝光时间、调整光圈大小等。 通过这种方式,基于copod算法的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方法及系统可以实现对图像曝光的自动控制,保证高光谱图像在各个波长下的光谱信息均衡,并尽可能减少曝光不足或过度曝光的情况发生。 该方法及系统在高光谱图像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高光谱图像的质量和可用性,为高光谱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并且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基于copod算法的高光谱图像自动曝光方法及系统是在高光谱图像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它将为高光谱图像的应用和研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