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述

作用范围或距离计算机网络概述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信息时代:以网络为核心

大众熟知的三大类网络:

  • 电信网络: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
  • 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
  • 计算机网络:使用户能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三网融合”:融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Internet(互联网)是什么:全球最大、最重要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就是众多计算机相互连接然后构成的网络。

互联网 ≠互连网。互连网:局部范围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

1.1.2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 连通性 (connectivity)
    • 使上网用户之间可以非常便捷、非常经济地交换各种信息
    • 好像这些用户终端都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 资源共享 (Sharing)
    • 实现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 实现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这两个特性是 Internet 提供许多服务的基础

1.1.3互联网在生活中地位

  • 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
  • 已经成为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1.1.4互联网+:新的经济形态:

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

1.1.5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需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 传播病毒
  • 窃取:数据,钱财等
  • 散布谣言
  • 不良信息
  • 欺诈
  • 网瘾
  • ……

1.2互联网概述

1.2.1网络的网络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互连网:把许多网络通过一些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用“”表示网络:主机在“云”里

计算机网络:

  • 由若干节点(node)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link)组成。
  • 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zGlEwtYB-1632473399379)(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03258102.png)]

互联网(internet):

  • 多个网络通过一些路由器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

  • “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JCRmAxp0-1632473399381)(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03431957.png)]

1.2.2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1.2.2.1第一阶段:1969 – 1990
  • ARPANET: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不是一个互连网。
  • 1983 年,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 TCP/IP 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连网相互通信。
  • 人们把 1983 年作为互联网的诞生时间。
  • 1990 年,ARPANET 正式宣布关闭。
1.2.2.2第二阶段:1985 – 1993
  • 国家科学基金网 NSFNET。
  • 三级结构: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 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并且成为互联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PI0FCXl-1632473399383)(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12239421.png)]
1.2.2.3第三阶段:1993 – 现在
  • 出现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提供接入到互联网的服务。
    • 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 多层次 ISP 结构:
    • 主干 ISP、地区 ISP 和本地 ISP。
    • 覆盖面积大小和所拥有的 IP 地址数目的不同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vLgo4SFQ-1632473399386)(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12429889.png)]
  • 互联网交换点 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快速交换分组。
    • 常采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交换机。
    • 世界上较大的 IXP 的峰值吞吐量都在 Tbit/s 量级。
  • 内容提供者 (Content Provider):在互联网上向所有用户提供视频等内容的公司。不向用户提供互联网的转接服务。
  • 20 世纪 90 年代:万维网 WWW问世

1.2.3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互联网的标准化工作对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MrJ5JRIO-1632473399388)(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12838109.png)]

标准发表:以 RFC 的形式

  • RFCRequest For Comments (请求评论)。
  • 所有的 RFC 文档都可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
  • 任何人都可以用电子邮件随时发表对某个文档的意见或建议。
  • 并非所有的 RFC 文档都是互联网标准。只有很少部分的 RFC 文档最后才能变成互联网标准。
  • RFC 文档按发表时间的先后编号(即 RFCxxxx,xxxx 是阿拉伯数字)。

标准化过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f1FFUTe7-1632473399390)(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13101925.png)]

*1.3互联网的组成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

  •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1b6WmwGa-1632473399391)(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13403814.png)]

1.3.1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 处在互联网边缘部分的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 (end system)
  • 端系统在功能上可能有很大差别:
    • 小的端系统:普通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网络摄像头等。
    • 大的端系统:非常昂贵的大型计算机或服务器。
  • 端系统的拥有者:可以是个人、单位、或某个 ISP。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yN766OeA-1632473399393)(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13609805.png)]
1.3.1.1计算机之间通信
  • 含义: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 端系统之间的两种通信方式:
    • 客户/服务器方式:Client / Server 方式(简称为 C/S 方式
    • 对等方式:Peer to Peer 方式(简称为 P2P 方式
C/S 方式
  •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 客户与服务器的通信关系建立后,通信可以是双向的,客户和服务器都可发送和接收数据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n2BeQp7p-1632473399395)(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14354438.png)]
  • 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主要特点:
    • 客户程序:
      • 被用户调用后运行,需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 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 服务器程序
      • 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客户请求。
      • 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P2P 方式
  • 两台主机在通信时不区分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
  • 只要都运行了 P2P 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是服务器。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EE5YeDt-1632473399398)(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14916590.png)]

1.3.2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 是互联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 向网络边缘中的主机提供连通性,使任何一台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router)。
  •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 分组转发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RddnEwGO-1632473399399)(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15819323.png)]
典型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

  1. 建立连接: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占用通信资源)。
  2. 通话:主叫和被叫双方互相通电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3. 释放连接:释放刚才使用的专用的物理通路(归还通信资源)。

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分组交换: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GhCSO3f3-1632473399400)(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21718190.png)]

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就构成了分组 (packet),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发送端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原来的报文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Q176WOhi-1632473399401)(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22233044.png)]

分组在互联网中的转发:

  • 根据首部中包含的目的地址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进行转发。
  • 每一个分组在互联网中独立选择传输路径
  • 位于网络核心部分的路由器负责转发分组,即进行分组交换。
  • 路由器要创建和动态维护转发表。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7pN9HrPr-1632473399404)(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22347833.png)]
优点所采用的手段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缺点描述
排队延迟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
不保证带宽动态分配。
增加开销各分组必须携带控制信息;路由器要暂存分组,维护转发表等。
报文交换:
  • 电报通信就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message switching)。
  • 但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 现在报文交换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主要区别: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CxB4bwWG-1632473399405)(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3223732194.png)]

  •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
  •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 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远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类别作用范围或距离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有时也称为远程网(long haul network)。是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作用距离约为 5~50 公里。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如 1 公里左右)。通常采用高速通信线路
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范围很小,大约在 10 米左右。有时也称为无线个人区域网 WPAN (Wireless PAN)。

若中央处理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如仅 1 米甚至更小些),则一般就称之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称它为计算机网络。

2.按照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类别作用范围或距离
公用网
(public network)按规定交纳费用的人都可以使用的网络。也可称为公众网。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为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

公用网和专用网都可以传送多种业务。如传送的是计算机数据,则分别是公用计算机网络专用计算机网络

3.用来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

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

  • 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 用于将用户接入互联网。
  • 实际上就是本地 ISP 所拥有的网络,它既不是互联网的核心部分,也不是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 是从某个用户端系统到本地 ISP 的第一个路由器(也称为边缘路由器)之间的一种网络。
  • 从覆盖的范围看,很多接入网还是属于局域网。
  •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E6xJq9Md-1632473399406)(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25850927.png)]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ulbNJR0p-1632473399409)(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25946184.png)]

速率
  • 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 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 (data rate) 或比特率 (bit rate)。
  • 单位:bit/s,或 kbit/s、Mbit/s、 Gbit/s 等。
  •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非实际运行速率。
  • 千 = K = 210 = 1024,兆 = M = 220 = 1024 K,吉 = G = 230 = 1024 M 1 字节 (Byte) = 8 比特 (bit)
  • 1Kbps= 10^3 bps 1Mbps= 10^6bps 1Gbps= 10^9 bps 1Gbps= 10^9 bps
带宽
  • 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 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 某信道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称为该信道的带宽(或通频带)
  • 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 单位就是数据率的单位 bit/s。
  • 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吞吐量
  •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 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 额定速率是绝对上限值
    • 可能会远小于额定速率,甚至下降到零!
  • 有时可用每秒传送的字节数或帧数来表示。
*时延
  • 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 有时也称为延迟或迟延
  • 组成: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iK7xnUY9-1632473399410)(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45102020.png)]

传播时延

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ePw11MKO-1632473399412)(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45134351.png)]

电磁波传播速率:

  • 自由空间的传播速率是光速 = 3.0 ⅹ 105 km/s
  • 在铜线电缆中的传播速率约 = 2.3 ⅹ 105 km/s
  • 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约 = 2.0 ⅹ 105 km/s

注意: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有本质上的不同。

  • 发送时延发生在机器内部的发送器中,与传输信道的长度(或信号传送的距离)没有任何关系。
  • 传播时延则发生在机器外部的传输信道媒体上,而与信号的发送速率无关。信号传送的距离越远,传播时延就越大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为处理分组(例如分析首部、提取数据、差错检验或查找路由)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

分组在路由器输入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和转发所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当网络的通信量很大时会发生队列溢出,使分组丢失,这相当于排队时延为无穷大。

时延总结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一般说来,小时延的网络要优于大时延的网络。
  •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低速率、小时延的网络很可能要优于一个高速率但大时延的网络。
  • 在总时延中,究竟是哪一种时延占主导地位,必须具体分析

四种时延产生的地方: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n24IDqfx-1632473399413)(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45702925.png)]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提高数据的发送速率只是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时延带宽积

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LAr7xn1y-1632473399414)(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45830978.png)]
管道中的比特数表示从发送端发出但尚未到达接收端的比特数。
只有在代表链路的管道都充满比特时,链路才得到了充分利用。

往返时间 RTT (Round-Trip Time)

表示从发送方发送完数据,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UEPNTuq3-1632473399416)(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50037797.png)]

往返时间 RTT = 结点 A 到 B 的传播时延 tP + 结点 B 处理和排队时延 tPQB + 结点 B 发送时延 tTB + 结点 B 到 A 的传播时延 tP
= 2 x 传播时延 tP + 结点 B 处理和排队时延 tPQB + 结点 B 发送时延 tTB

往返时间还包括各中间结点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 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有数据通过。
  • 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

网络利用率:

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时延与网络利用率的关系

信道利用率不是越高越好,注意分析

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时延会迅速增加。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S1RJ9m2E-1632473399417)(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50543485.png)]

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协议与划分层次

  • 网络协议 (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 三个组成要素: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 分层的优点与缺点:
    • 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 缺点:有些功能会重复出现,因而产生了额外开销。
    • 注意:每一层的功能应非常明确,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cXYBaTAe-1632473399418)(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51012318.png)]

各层主要功能
5 应用层任务: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把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message)
例如:DNS,HTTP,SMTP
4运输层任务: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具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
主要使用两种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 TCP
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segment)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 (best-effort) 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3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两个具体任务:
路由选择:通过一定的算法,在互联网中的每一个路由器上,生成一个用来转发分组的转发表
转发:每一个路由器在接收到一个分组时,要依据转发表中指明的路径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
网络层协议是无连接的网际协议 IP (Internet Protocol) 和许多种路由选择协议,因此互联网的网络层也叫做网际层或 IP 层
IP 协议分组也叫做 IP 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
2数据链路层任务:实现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可靠通信。
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frame)
如发现有差错,就简单地丢弃出错帧
如果需要改正出现的差错,就要采用可靠传输协议纠正出现的差错。这种方法会使数据链路层协议复杂。
1物理层实现比特(0 或 1)的传输。
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引脚,以及各引脚应如何连接。
注意:传递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等,并不在物理层协议之内,而是在物理层协议的下面。

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e6mrUXEj-1632473399419)(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52236591.png)]

对等层与协议数据单元

  • OSI 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 (Protocol Data Unit)。
  • 任何两个同样的层次把 PDU (即数据单元加上控制信息)通过水平虚线直接传递给对方。这就是所谓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 各层协议实际上就是在各个对等层之间传递数据时的各项规定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实体 (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区别: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JT0FLtAp-1632473399421)(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52652691.png)]

相邻两层之间的关系: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QBnkZAKf-1632473399422)(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52747560.png)]

TCP/IP 的体系结构

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际层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FCZShdD-1632473399423)(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52944882.png)]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4fPAUujQ-1632473399424)(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53035977.png)]

设计理念:网络核心部分越简单越好。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yb5XLE8U-1632473399426)(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53053985.png)]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JLlu6IYb-1632473399428)(C:\Users\10466\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924153108083.png)]

  •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区别: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JT0FLtAp-1632473399421)]

相邻两层之间的关系: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QBnkZAKf-1632473399422)]

TCP/IP 的体系结构

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际层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AFCZShdD-1632473399423)]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4fPAUujQ-1632473399424)]

设计理念:网络核心部分越简单越好。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yb5XLE8U-1632473399426)]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JLlu6IYb-1632473399428)]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