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网页/phmFastCGI协议/HTTP/HTTP-2 协议草稿

一个HTTP请求报文可以由请求行、请求头、空行和请求体4个部分组成。
请求行是由三部分组成:请求方式,请求资源路径HTTP协议版本
GET方式的请求报文没有请求体,只有请求行、请求头、空行组成。
POST方式的请求报文可以有请求行、请求头、空行、请求体四部分组成,注意:POST方式可以允许没有请求体,但是这种格式很少见。

Http协议:key--value

http协议流程:request:get-->respond text-->request根据respond中的包含的link,继续get -->respond download图片。

流程chrome--ngnix--cgi--sql 

Request:

Respond:

实例

get

---- 请求行 ----
GET / HTTP/1.1  # GET请求方式 请求资源路径 HTTP协议版本
---- 请求头 -----
Host: www.itcast.cn  # 服务器的主机地址和端口号,默认是80
Connection: keep-alive # 和服务端保持长连接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 # 让浏览器升级不安全请求,使用https请求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2_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9.0.3497.100 Safari/537.36  # 用户代理,也就是客户端的名称
Accept: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apng,*/*;q=0.8 # 可接受的数据类型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 可接受的压缩格式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 #可接受的语言
Cookie: pgv_pvi=1246921728; # 登录用户的身份标识
---- 空行 ----

 post 

---- 请求行 ----
POST /xmweb?host=mail.itcast.cn&_t=1542884567319 HTTP/1.1 # POST请求方式 请求资源路径 HTTP协议版本
---- 请求头 ----
Host: mail.itcast.cn # 服务器的主机地址和端口号,默认是80
Connection: keep-alive # 和服务端保持长连接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告诉服务端请求的数据类型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2_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9.0.3497.100 Safari/537.36 # 客户端的名称
---- 空行 ----
---- 请求体 ----
username=hello&pass=hello # 请求参数

Respond:

--- 响应行/状态行 ---
HTTP/1.1 200 OK # HTTP协议版本 状态码 状态描述
--- 响应头 ---
Server: Tengine # 服务器名称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 内容类型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 发送给客户端内容不确定内容长度,发送结束的标记是0\r\n, Content-Length表示服务端确定发送给客户端的内容大小,但是二者只能用其一。
Connection: keep-alive # 和客户端保持长连接
Date: Fri, 23 Nov 2018 02:01:05 GMT # 服务端的响应时间
--- 空行 ---
--- 响应体 ---
<!DOCTYPE html><html lang=“en”> …</html> # 响应给客户端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python之http请求响应报文_crazynzg的博客-CSDN博客 

HTTP/2是由google的SPDY协议衍生而来的

HTTP/2 没有改动 HTTP 的应用语义。 HTTP 方法、状态代码、URI 和标头字段等核心概念一如往常。 不过,HTTP/2 修改了数据格式化(分帧)以及在客户端与服务器间传输的方式。这两点统帅全局,通过新的分帧层向我们的应用隐藏了所有复杂性。 因此,所有现有的应用都可以不必修改而在新协议下运行。

notes: head:类似于get请求,只不过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用户获取报头

二进制分帧

HTTP/2 采用二进制格式传输数据,而非 HTTP/1.x 的文本格式。 HTTP/2 中,同域名下所有通信都在单个连接上完成,该连接可以承载任意数量的双向数据流。连接数量减少对提升 HTTPS 部署的性能来说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功能:可以减少开销较大的 TLS 连接数、提升会话重用率,以及从整体上减少所需的客户端和服务器资源。

每个数据流都以消息的形式发送,而消息又由一个或多个帧组成。多个帧之间可以乱序发送,根据帧首部的流标识可以重新组装。

HTTP/2 仍是对之前 HTTP 标准的扩展,而非替代。 HTTP 的应用语义不变,提供的功能不变,HTTP 方法、状态代码、URI 和标头字段等这些核心概念也不变。

这里所谓的“层”,指的是位于套接字接口与应用可见的高级 HTTP API 之间一个经过优化的新编码机制:HTTP 的语义(包括各种动词、方法、标头)都不受影响,不同的是传输期间对它们的编码方式变了。 HTTP/1.x 协议以换行符作为纯文本的分隔符,而 HTTP/2 将所有传输的信息分割为更小的消息和帧,并采用二进制格式对它们编码。

新的二进制分帧机制改变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交换数据的方式。 为了说明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了解 HTTP/2 的三个概念

  • 数据流 (stream):已建立的连接内的双向字节流,可以承载一条或多条消息。
  • 消息 (message):与逻辑请求或响应消息对应的完整的一系列帧。
  • 帧 (frame):HTTP/2 通信的最小单位,每个帧都包含帧头,至少也会标识出当前帧所属的数据流。

这些概念的关系总结如下

  • 所有通信都在一个 TCP 连接上完成,此连接可以承载任意数量的双向数据流。
  • 每条stream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可选的优先级信息,用于承载双向消息。
  • 每个message都是一条逻辑 HTTP 消息(例如请求或响应),包含一个或多个帧。
  • frame是最小的通信单位,承载着特定类型的数据,例如 HTTP 标头、消息负载等等。 来自不同数据流的帧可以交错发送,然后再根据每个帧头的数据流标识符重新组装。

简言之,HTTP/2 将 HTTP 协议通信分解为二进制编码帧的交换,这些帧对应着特定数据流中的消息。所有这些都在一个 TCP 连接内复用。 

http2.0的frame格式与http1.x的消息对比:

  • length定义了整个frame的开始到结束,
  • type定义frame的类型(一共10种);
  • flags用bit位定义一些重要的参数;
  • stream id用作流控制,一个request对应一个stream并分配一个id,这样一个连接上可以有多个stream,每个stream的frame可以随机的混杂在一起,接收方可以根据stream id将frame再归属到各自不同的request里面;
  • payload就是request的正文了;

虽然看上去协议的格式和http1.x完全不同了,实际上http2.0并没有改变http1.x的语义,只是把原来http1.x的header和body部分用frame重新封装了一层而已。调试的时候浏览器甚至会把http2.0的frame自动还原成http1.x的格式。

对于http1.x来说,是通过设置tcp segment里的reset flag来通知对端关闭连接的。这种方式会直接断开连接,下次再发请求就必须重新建立连接。http2.0引入RST_STREAM类型的frame,可以在不断开连接的前提下取消某个request的stream,表现更好。

多路复用

HTTP1/1.0被抱怨最多的就是连接无法复用head of line blocking这两个问题。理解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客户端是依据域名来向服务器建立连接,一般PC端浏览器会针对单个域名的server同时建立6~8个连接,手机端的连接数则一般控制在4~6个。为了突破单域名连接数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CDN站点通常会申请多个静态资源域名。

连接无法复用

会导致每次请求都经历三次握手和慢启动。三次握手在高延迟的场景下影响较明显,TCP慢启动则对文件类大请求影响较大。

http1.0协议头里可以设置Connection:Keep-Alive。在header里设置Keep-Alive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复用连接,具体复用时间的长短可以由服务器控制,一般在15s左右。

http1.1之后Connection的默认值就是Keep-Alive,如果要关闭连接复用需要显式的设置Connection:Close。

实现长连接的几个方案:

  • 基于TCP的长连接,现在很多移动端app(不止是IM类应用)都会自己建立一条自己的长连接通道(基于TCP),使信息的上报和推送可以变得更及时;
  • http long polling,可以参考polling 和 long polling 工作原理 - 如果的事 - 博客园
  • websocket协议,提供双向数据传输通道;
  • http chunked传输编码,通过在response header增加"Transfer Encoding: chunked" 来告诉客户端后续还会有新的数据到来。但这个方式无法按照请求来做分割,客户端收到的每块数据都需要自己做协议解析;

head-of-line blocking(线头阻塞)

会导致带宽无法被充分利用,以及后续健康请求被阻塞。假设有5个请求同时发出,如下图

对于http1.0的实现,在第一个请求没有收到回复之前,后续从应用层发出的请求只能排队,请求2,3,4,5只能等请求1的response回来之后才能逐个发出。

在http1.1中,引入了pipeline来解决head of line blocking,如下图

请求2,3,4,5不用等请求1的response返回之后才发出,而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把request发向了服务器。

下图可以看到pipeline机制对延迟的改变效果:

pipeline提高了性能,但head of line blocking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server的response还是要求依次返回,遵循FIFO(first in first out)原则。也就是说如果请求1的response没有回来,2,3,4,5的response也不会被送回来。

HTTP2 Multiplexing

直白的说就是所有的请求都是通过一个 TCP 连接并发完成。HTTP/1.x 虽然通过 pipeline 也能并发请求,但是多个请求之间的响应会被阻塞的,所以 pipeline 至今也没有被普及应用,而 HTTP/2 做到了真正的并发请求。同时,流还支持优先级和流量控制。当流并发时,就会涉及到流的优先级和依赖。优先级高的流会被优先发送。

下图快照捕捉了同一个连接内并行的多个数据流。 客户端正在向服务器传输一个 DATA 帧(数据流 5),与此同时,服务器正向客户端交错发送数据流 1 和数据流 3 的一系列帧。因此,一个连接上同时有三个并行数据流。

HTTP 消息分解为独立的帧,交错发送,然后在另一端重新组装是 HTTP 2 最重要的一项增强:

  • 并行交错地发送多个请求,请求之间互不影响。
  • 并行交错地发送多个响应,响应之间互不干扰。
  • 使用一个连接并行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
  • 不必再为绕过 HTTP/1.x 限制而做很多工作(例如级联文件、image sprites和域名分片)
  • 消除不必要的延迟和提高现有网络容量的利用率,从而减少页面加载时间。

HTTP/2 中的新二进制分帧层解决了 HTTP/1.x 中存在的队首阻塞问题,也消除了并行处理和发送请求及响应时对多个连接的依赖。

stream priority

将 HTTP 消息分解为很多独立的帧之后,我们就可以复用多个数据流中的帧,客户端和服务器交错发送和传输这些帧的顺序就成为关键的性能决定因素。 为了做到这一点,HTTP/2 标准允许每个数据流都有一个关联的权重和依赖关系:

  • 可以向每个数据流分配一个介于 1 至 256 之间的整数。
  • 每个数据流与其他数据流之间可以存在显式依赖关系,数据流依赖关系通过将另一个数据流的唯一标识符作为父项引用进行声明;如果忽略标识符,相应数据流将依赖于“根数据流”。

数据流依赖关系和权重的组合让客户端可以构建和传递“优先级树”,表明它倾向于如何接收响应。 反过来,服务器可以使用此信息通过控制 CPU、内存和其他资源的分配设定数据流处理的优先级,在资源数据可用之后,带宽分配可以确保将高优先级响应以最优方式传输至客户端。

数据流依赖关系和权重的组合明确表达了资源优先级

  • 应尽可能先向父数据流分配资源,然后再向其依赖项分配资源;
  • 共享相同父项的数据流(即,同级数据流)应按其权重比例分配资源。

我们来看一下上图中的其他几个操作示例。 从左到右依次为:

  1. 数据流 A 和数据流 B 都没有指定父依赖项,依赖于显式“根数据流”;A 的权重为 12,B 的权重为 4。因此,根据比例权重:数据流 B 获得的资源是 A 所获资源的三分之一。
  2. 数据流 D 依赖于根数据流;C 依赖于 D。 因此,D 应先于 C 获得完整资源分配。 权重不重要,因为 C 的依赖关系拥有更高的优先级。
  3. 数据流 D 应先于 C 获得完整资源分配;C 应先于 A 和 B 获得完整资源分配;数据流 B 获得的资源是 A 所获资源的三分之一。
  4. 数据流 D 应先于 E 和 C 获得完整资源分配;E 和 C 应先于 A 和 B 获得相同的资源分配;A 和 B 应基于其权重获得比例分配。

注:数据流依赖关系和权重表示传输优先级,而不是要求,因此不能保证特定的处理或传输顺序。 即,客户端无法强制服务器通过数据流优先级以特定顺序处理数据流。 尽管这看起来违反直觉,但却是一种必要行为。 我们不希望在优先级较高的资源受到阻止时,还阻止服务器处理优先级较低的资源。

flow control

流控制是一种阻止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大量数据的机制,以免超出后者的需求或处理能力。 例如,客户端可能请求了一个具有较高优先级的大型视频流,但是用户已经暂停视频,客户端现在希望暂停或限制从服务器的传输,以免提取和缓冲不必要的数据。 

  • 流控制具有方向性。 每个接收方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为每个数据流和整个连接设置任意的窗口大小。
  • 流控制基于信用。 每个接收方都可以公布其初始连接和数据流流控制窗口(以字节为单位),每当发送方发出 DATA 帧时都会减小,在接收方发出 WINDOW_UPDATE 帧时增大。
  • 流控制无法停用。 建立 HTTP/2 连接后,客户端将与服务器交换 SETTINGS 帧,这会在两个方向上设置流控制窗口。 流控制窗口的默认值设为 65,535 字节,但是接收方可以设置一个较大的最大窗口大小(2^31-1 字节),并在接收到任意数据时通过发送 WINDOW_UPDATE 帧来维持这一大小。
  • 流控制为逐跃点控制,而非端到端控制。 即,可信中介可以使用它来控制资源使用,以及基于自身条件和启发式算法实现资源分配机制。

Server Push

服务端能够更快的把资源推送给客户端。例如服务端可以主动把 JS 和 CSS 文件推送给客户端,而不需要客户端解析 HTML 再发送这些请求。当客户端需要的时候,它已经在客户端了

HTTP/2 打破了严格的请求-响应语义,支持一对多和服务器发起的推送工作流

所有服务器推送数据流都由 PUSH_PROMISE 帧发起,表明了服务器向客户端推送所述资源的意图,并且需要先于请求推送资源的响应数据传输。 这种传输顺序非常重要:客户端需要了解服务器打算推送哪些资源,以免为这些资源创建重复请求。 满足此要求的最简单策略是先于父响应(即,DATA 帧)发送所有 PUSH_PROMISE 帧,其中包含所承诺资源的 HTTP 标头。

假设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对 HTML 文件的请求,决定用 server push 推送一个css文件。那么,服务端会构造一个请求,包括请求方法和请求头,填充到一个 PUSH_PROMISE 帧里发送给客户端,来告知客户端它已经代劳发了这个请求。当客户端收到这个 PUSH_PROMISE 帧的时候,它就知道服务端将要推送一个CSS文件回来。如果此时客户端需要请求这个文件,即便服务端还没推完,它也不会往服务端发送对CSS文件的请求。在这个例子中,必须先发送 PUSH_PROMISE,再发送 HTML 的内容。这是因为 HTML 中存在对CSS的引用,一旦客户端发现了这个引用却还没收到 PUSH_PROMISE,它就会发起获取CSS文件请求。

在客户端接收到 PUSH_PROMISE 帧后,它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拒绝数据流(通过 RST_STREAM 帧)。 (例如,如果资源已经位于缓存中,便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这是一个相对于 HTTP/1.x 的重要提升。 相比之下,使用资源内联(一种受欢迎的 HTTP/1.x“优化”)等同于“强制推送”:客户端无法选择拒绝、取消或单独处理内联的资源。

使用 HTTP/2,客户端仍然完全掌控服务器推送的使用方式。 客户端可以限制并行推送的数据流数量;调整初始的流控制窗口以控制在数据流首次打开时推送的数据量;或完全停用服务器推送。 这些优先级在 HTTP/2 连接开始时通过 SETTINGS 帧传输,可能随时更新。

推送的每个资源都是一个数据流,与内嵌资源不同,客户端可以对推送的资源逐一复用、设定优先级和处理。 浏览器强制执行的唯一安全限制是,推送的资源必须符合原点相同这一政策:服务器对所提供内容必须具有权威性。

HPACK头部压缩

在 HTTP/1.x 中,此元数据始终以纯文本形式,通常会给每个传输增加 500–800 字节的开销。如果使用 HTTP Cookie,增加的开销有时会达到上千字节。

为了减少此开销和提升性能,HTTP/2 使用 HPACK 压缩格式压缩请求和响应标头元数据,这种格式采用两种简单但是强大的技术:

  1. 这种格式支持通过静态霍夫曼代码对传输的标头字段进行编码,从而减小了各个传输的大小
  2. 这种格式要求客户端和服务器同时维护和更新一个包含之前见过的标头字段的索引列表(换句话说,它可以建立一个共享的压缩上下文),此列表随后会用作参考,对之前传输的值进行有效编码。

利用霍夫曼编码,可以在传输时对各个值进行压缩,而利用之前传输值的索引列表,我们可以通过传输索引值的方式对重复值进行编码,索引值可用于有效查询和重构完整的标头键值对。

HPACK 压缩上下文包含一个静态表和一个动态表:静态表在规范中定义,并提供了一个包含所有连接都可能使用的常用 HTTP 标头字段(例如,有效标头名称)的列表;动态表最初为空,将根据在特定连接内交换的值进行更新。 因此,为之前未见过的值采用静态 Huffman 编码,并替换每一侧静态表或动态表中已存在值的索引,可以减小每个请求的大小。

注:在 HTTP/2 中,请求和响应标头字段的定义保持不变,仅有一些微小的差异:所有标头字段名称均为小写,请求行现在拆分成各个 :method:scheme:authority 和 :path 伪标头字段。

更安全的SSL

因为客户端和server之间在确立使用http1.x还是http2.0之前,必须要要确认对方是否支持http2.0,所以这里必须要有个协商的过程。最简单的协商也要有一问一答,客户端问server答,即使这种最简单的方式也多了一个RTT的延迟,我们之所以要修改http1.x就是为了降低延迟,显然这个RTT我们是无法接受的。

google制定SPDY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的办法是强制SPDY走https,在SSL层完成这个协商过程。ssl层的协商在http协议通信之前,所以是最适合的载体。google为此做了一个tls的拓展,叫NPN(Next Protocol Negotiation),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这个拓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协商下一个要使用的协议。

HTTP2虽然没有强制要走ssl层,但大部分浏览器厂商(除了IE)却只实现了基于https的2.0协议。HTTP2.0没有使用NPN,而是另一个tls的拓展叫ALPN(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 Negotiation)。此外,HTTP2.0对tls的安全性做了近一步加强,通过黑名单机制禁用了几百种不再安全的加密算法,一些加密算法可能还在被继续使用。如果在ssl协商过程当中,客户端和server的cipher suite没有交集,直接就会导致协商失败,从而请求失败。

tcp协议优化的一个经典场景是:Nagle算法和Berkeley的delayed ack算法的对立。http2.0并没有对tcp层做任何修改,所以这种对立导致的高延迟问题依然存在。要么通过TCP_NODELAY禁用Nagle算法,要么通过TCP_QUICKACK禁用delayed ack算法。貌似http2.0官方建议是设置TCP_NODELAY。

,,,,,,,,,,,,,,,,,

 HTTP协议

  1.URL中的问号"?"代表什么?它在参数传递时有什么用?

  答:GET方法中的参数请求以问号开始。换句话说,这个"?"后面跟随的是GET方法的参数。

  2.HTTP响应行、HTTP头部、HTTP包体的区分

  (下面的请求和应答例子来自于维基百科)

  客户端请求:

GET / HTTP/1.1
Host:www.google.com

  (末尾有一个空行。第一行指定方法、资源路径、协议版本;第二行是在1.1版里必带的一个header作用指定主机)

  服务器应答:

HTTP/1.1 200 OK
Content-Length: 3059
Server: GWS/2.0
Date: Sat, 11 Jan 2003 02:44:04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ache-control: private
Set-Cookie: PREF=ID=73d4aef52e57bae9:TM=1042253044:LM=1042253044:S=SMCc_HRPCQiqy
X9j; expires=Sun, 17-Jan-2038 19:14:07 GMT; path=/; domain=.google.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

  在这个包头中,第一行就是HTTP响应行,HTTP/1.1表示支持的版本,200是HTTP状态码,表示处理成功,OK是对状态码200的一个简短描述。

  根据RFC2616,可能使用“状态行”来描述会更好一些?毕竟本文中处理它的函数是mytest_process_status_line(),而且《TCP/IP详解(卷三)》也翻译为“状态行”.下面用“状态行”代替

Status-Line

   The first line of a Response message is the Status-Line, consisting of the protocol version followed by a numeric status code and its associated textual phrase, with each element separated by SP characters. No CR or LF is allowed except in the final CRLF sequence.
    Status-Line = HTTP-Version SP Status-Code SP Reason-Phrase CRLF

   除了第一行,其余部分中有一部分是HTTP响应头部,即Response Header Fields,它们提供无法放入状态行的信息。RFC2616很清楚的表明,状态行和HTTP头部是两回事:

 The response-header fields allow the server to pas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sponse which cannot beplaced in the Status- Line. These header fields g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rver and about further access to the resource identified by the Request-URI.
       response-header = Accept-Ranges           ; Section 14.5
                       | Age                     ; Section 14.6
                       | ETag                    ; Section 14.19
                       | Location                ; Section 14.30
                       | Proxy-Authenticate      ; Section 14.33
                       | Retry-After             ; Section 14.37
                       | Server                  ; Section 14.38
                       | Vary                    ; Section 14.44
                       | WWW-Authenticate        ; Section 14.47

  在响应头部后,可能还有实体(Entity),而它又分为实体头部(Entity Header Fields)和实体主体(Entity Body),这在RFC2616是进行区分的:

7.1 Entity Header Fields
Entity-header fields define metainformation about the entity-body or,if no body is present, about the resourceidentified by the request. Someof this metainformation is OPTIONAL; some might be REQUIRED by portions of 
this specification.

       entity-header  = Allow                    ; Section 14.7
                      | Content-Encoding         ; Section 14.11
                      | Content-Language         ; Section 14.12
                      | Content-Length           ; Section 14.13
                      | Content-Location         ; Section 14.14
                      | Content-MD5              ; Section 14.15
                      | Content-Range            ; Section 14.16
                      | Content-Type             ; Section 14.17
                      | Expires                  ; Section 14.21
                      | Last-Modified            ; Section 14.29
                      | extension-header

       extension-header = message-header

  notes:last-modified 一样,则使用本地cache.

        阅读《深入理解Nginx》第3.6.3节可以看出,Nginx是将Response Header Fields和Entity Header Fields合称为HTTP头部一并处理的。

  可见,造成理解混乱的原因可能是RFC2616进行区分的Response Header Fields和Entity Header Fields两部分被Nginx一步处理所致。

  最后再看看实体主体,可以视之为HTTP传送的正文:

7.2 Entity Body

   The entity-body (if any) sent with an HTTP request or response is in a format and encoding defined by the entity-header fields.

  这样,就把这几个名词的脉络理清楚了。

fastcgi_pass与FPM

什么是cgi协议:Perl的CGI模块可以用于生成HTTP头部和HTML页面

  当我们配置了fastcgi_pass指令后,Nginx会将请求转发给上游FPM处理。
       fastcgi协议用于Nginx与FPM之间的交互,不同于HTTP协议(以"\r\n"作为分隔符解析),fastcgi协议在发送请求之前,先发送固定结构的头部信息,包含该请求数据的类型以及长度等等。

 notes:那PHP-FPM又是什么呢?它是一个实现了Fastcgi协议的程序,用来管理Fastcgi起的进程的,即能够调度php-cgi进程的程序

用C写一个web服务器(四) CGI协议 - 枕边书 - 博客园
CGI是什么 - 简书

Nginx中FastCGI浅析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6538573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6564382

Tcpdump抓包Nginx中FastCGI协议实战

FastCGI模块详解总结篇

原文地址:HTTP/2 协议 - 如果的事 - 博客园

这篇blog已经对http1和http2 介绍的很全面,清晰了。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9142090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7342023

这两篇blog怎么了一些wireshark,介绍的内容没有最上面的blog讲的清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