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城市综合管廊分类与施工方法
5.1.1 综合管廊分类
1.综合管廊基本概念及特点
(1)综合管廊的基本概念
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管廊本体、附属设施、人廊管线
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与报警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
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电力、热力、通信
(2)综合管廊的特点
- 检修及敷设管道需不断开挖路面
- 各种管线分类不同部门管理、信息不畅、重复建设
- 直埋管线与土壤接触,造成管线腐蚀、损坏
- 高压线易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 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
- 自动化程度高。采用信息化管理。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2.综合管廊类型
- 干线综合管廊 独立分舱主干工程管线,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带下
- 支线综合管廊 单舱或双舱,道路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 缆线综合管廊 浅埋沟道 人行道下
3.综合管廊断面形式
- 矩形断面管廊 形状简单、空间大、面积充分;受力不利,钢筋、混凝土材料较多,成本增加
- 圆形断面管廊 受力有利、工艺成熟、成本低廉;管道不方便、空间利用率低
- 异形断面管廊 全部采用橡胶柔性接口,闭水性能、抗震功能较好
布置要求:
- 天然气独立舱
- 供热蒸汽介质独立舱
- 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同舱敷设
- 110kv电力不应与通信电缆同侧布置
- 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给水在下
- 雨水可以利用结构本体;污水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设置管廊底部
- 每个舱室出入口、逃生口、吊装口、进风口、排风口、管线分支口
- 压力管道应在综合管廊外设置阀门
- 预留维护作业所需的空间
5.1.2 综合管廊主要施工方法
明挖法、盾构法、浅埋暗挖法、顶管法
1.明挖法施工
- 基坑顶部周围2m,严禁堆放弃土及建筑材料。不应超过设计荷载值。并设置限重牌
- 地下管线探测。
- 做好防排水
- 预制式装配式管廊湿接缝应密实、平镇、无缝
- 预制式装配式管廊吊装,应验算起重设备站位处地基承载力
2.盾构法施工
3.浅埋暗挖法施工
- 无水作业
- 通风设备安装在管廊内部
- 管廊开挖预留变形量,不得欠挖
4.顶管法施工
5.2 城市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5.2.1 工法选择
- 明挖法现浇
地面开阔,受自然环境气候影响大,城市新建区和埋深较浅的管网建设。沉降小,各种地质 - 明挖法预制拼装
周边环境影响大,不受自然环境影响,城市新建区。沉降小,各种地质条件 - 顶管法 用于较短距离、埋深浅,适合穿越铁路、河流、出入口。 沉降中 各种地质
- 盾构法 埋深大、距离长、不小于300m的城市管网建设。沉降中 地质条件均匀
- 浅埋暗挖法 埋深大、周边环境影响小,官网改造建设,下穿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沉降大。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层
5.2.2 结构施工技术
1.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施工降水-基坑围护-管廊基坑开挖-基底处理及验收-管廊结构浇筑-管廊防水施工-土方回填-完工验收
- 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强度大于5mpa。在施工侧墙与顶板,
2.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结构
- 预制构件吊装混凝土强调不低于75%
3.综合管廊防水技术
- 防水2级以上,耐久度100年以上
- 防水混凝土进行自防水
- 铺以柔性防水层。
- 迎水面阴阳角做成圆弧或45度折角。特殊部位增加设置1-2层相同的防水层。且宽度不小于500mm
- 止水带埋设位置准确。
- 预制拼装密封圈,一环接头不宜超过2处。
4.基坑回填
- 不得带水回填,分层夯实
- 不得损伤管廊主体、管廊无沉降和位移
- 管廊底部1000mm范围内回填材料不得使用重型及振动压实机械碾压
- 接茬处,修筑台阶,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
- 人行道、机动车道压实系数不低于0.95.填土宽度要比设计宽度宽50cm。绿化带下压实系数不低于0.9
5.2.3 运营管理
1.运营维护
- 实施动火作业时,采取防火措施
- 给水排水管道的维护符合行业标准,利用结构本体的雨水管,每年非雨季疏通不少于2次
2.资料管理
- 综合管理建设期间的档案资料应有建设单位负责手机、整理、归档。
6.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与选择
6.1.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设施类型
1.渗透设施
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
2.存储与调节设施
湿塘、蓄水池、调节塘、调节池
3.转输设施
植草沟、渗透管渠
4.截污与净化设施
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