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建设工程成本管理
6.1 工程成本影响因素及管理流程
6.1.1 工程成本分析及影响因素
1.工程成本分类
- 按工程成本对象的范围分类 工程项目总成本、单项工程成本、单位工程成本、分部工程成本、分项工程成本
- 按工程成本发生的阶段分类 投标成本、勘察设计成本、采购成本、施工成本及竣工验收成本
- 按生产费用计入工程成本的方法分类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 按工程成本与工程数量的关系分类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 按成本形成的时间划分 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 按工程成本的可控性分类 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
- 按工程成本要素构成划分 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绿色成本
- 质量成本 控制成本(预防成本(新工艺鉴定费)、鉴定成本(审查、试验))、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2.工程成本影响因素
- 项目范围
- 工程设计:设计标准、设计方案、设计质量方面
- 工程施工
- 劳动力成本影响
- 材料和设备成本影响
- 施工机具设备成本影响
- 现场管理能力的影响
- 施工方法的影响
- 施工工期的影响
- 施工质量的影响
- 施工安全的影响
- 环境影响
6.1.2 工程成本管理流程
- 工程成本管理是指项目管理机构以责任成本为主线
- 综合考虑建造成本、工期成本、安全成本、绿色成本全要素成本控制
- 成本计划是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础,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
- 成本控制能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 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实现进行检查,并为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 成本绩效考核是实现责任成本目标的保证和手段
6.2 施工成本计划
6.2.1 施工责任成本构成
1.施工责任成本
- 以履行施工合同为前提,依据施工项目预算成本,协商的成本总额
- 施工责任成本以责任中心为对象来进行归集的可控成本,将经济责任明确划分,分级控制与责权利一体的企业管理理念
- 1. 可考核性 2.可计量性 3.可控制性 4.可预计性
2.施工责任成本构成
- 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专业分包费、措施费、间接费、其他费用
6.2.2 施工成本计划编制
1.施工成本计划的类型
- 竞争性成本计划
- 施工投标及签订合同阶段的估算成本计划
- 指导性成本计划
- 选派项目经理阶段的预算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责任成本目标。
- 以合同价为依据,按照企业定额标准制定的施工成本计划
- 实施性成本计划
- 施工准备阶段,以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
- 根据企业施工定额编制的施工成本计划
2. 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和程序
- 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
- 合同文件、价格信息、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相关设计文件、相关定额、类似项目成本资料
- 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程序
- 预测项目成本
- 确定项目总体成本目标
- 编制项目总体成本计划
- 项目管理机构与企业职能部门,分别确定成本目标,编制计划
- 针对成本计划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由项目管理机构于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审批相应的成本计划
3.施工成本计划编制方法
- 按成本组成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 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等
- 按项目结构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 若干单项工程构成,每个单项工程又分为多个单位工程,每个单位工程分为若干分部分项工程
- 按工程实施阶段编制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 充分考虑进度控制对项目划分的影响,也要考虑成本支出计划对项目划分的要求,两者兼顾
- 根据时标网络计划按月编制施工成本计划
- 用时间-成本累计曲线
- 编制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时标网络计划
-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每项工作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实物工程量活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计算单位时间施工成本,编制成本计划
- 计算规定时间t 计划累计支出的成本额
- 按各规定时间的值,绘制S曲线
- 按最早开始时间开始,按最早完成时间完成,尽早获得工程进度款,提高竣工的保证率,但是也占用施工单位较大资金
6.3 施工成本控制
6.3.1 施工成本控制过程
- 指标控制过程是重点
- 管理行为过程是基础
- 两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
1.管理行为控制
-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评审组织和评审程序
-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评审组织和评审程序
- 目标考核、定期检查
- 制定对策、纠正偏差
2.指标控制过程
- 确定成本管理分层次目标
- 采集成本数据、监测成本形成过程
- 找出偏差、分析原因
- 制定对策、纠正偏差
- 调整改进成本管理方法
6.3.2 施工成本控制方法
1.施工成本过程控制方法
- 人工费控制
- 量价分离
- 材料费的控制
- 量价分离
- 材料用量的控制
- 定额控制 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 指标控制 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的方法
- 计量控制
- 包干控制
- 施工机具使用费的控制
- 台班数量
- 台班单价
- 施工分包费的控制
2. 成本动态监控方法
- 挣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
- 已完工程预算费用 BCWP
- 已完工程实际费用ACWP
- 拟完工程预算费用 BCWS
- 挣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
- CV=BCWP-ACWP
- SV=BCWP-BCWS
- CPI=BCWP/ACWP
- SPI=BCWP/BCWS
- 成本偏差的表达方法 横道图法、表格法、曲线法
- 横道图法 清晰直观、项目较高管理层应用
- 表格法 综合归纳,数据最全
- 曲线法 香蕉图
- 施工成本偏差原因分析
- 最理想的状态是已完工程实际费用ACWP、拟完工程预算费用BCWS、已完工程预算费用BCWP 三条线靠的很近、平稳上升
- 施工成本纠偏措施
- 组织措施
- 技术措施
- 经济措施
- 合同措施
6.4 施工成本分析与管理绩效考核
6.4.1 施工成本分析
1.施工成本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 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
- 会计核算 价值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
- 业务核算 范围比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广、对尚未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个别的经济业务进行单项核算
- 统计核算 比会计核算宽,可以用货币计算,也可以用实物或劳动量计算、预测发展的趋势
- 施工成本分析的内容
- 时间节点成本分析、工作任务分解单元成本分析、组成单元成本分析、单项指标成本分析、综合项目成本分析
- 施工成本分析的步骤
- 选择成本分析方法
- 收集成本信息
- 进行成本数据处理
- 分析成本形成原因
- 确定成本结果
2. 施工成本分析方法
- 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 比较法
- 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对比
- 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
- 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
- 因素分析法 先将目标产量单价损耗率相乘,再将实际的产量替换,减去目标总差。在替换单价,减去上个总价,在替换损耗率,减去上个总价。
- 差额计算法 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 比率法
- 相关比率法 将两个性质不同且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
- 构成比率法 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
- 动态比率法 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基期指数、环比指数
- 比较法
- 综合成本分析方法
-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三算: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
- 预算成本从投标报价成本、目标成本从施工预算、实际成本从实际工程量、实耗人工、限额领料单的实耗材料
- 月季度成本分析
- 年度成本分析 一年结算一次,不得转入下一年度,重点针对下一年度施工进度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以保证施工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 竣工成本综合分析
单位竣工内容 1.竣工成本分析 2.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 3.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三算: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
- 成本项目分析方法
- 人工费分析
- 材料费分析
- 施工机具使用费分析
- 管理费分析
6.4.2 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
1.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的内容
- 应分层进行,包括企业对项目成本的考核、项目管理机构可控责任成本的考核、项目经理对所属部门、班组、施工队的考核
- 项目成本目标和阶段成本目标完成情况
-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 成本计划的编制和落实情况
- 对各部门、各施工队和班组责任成本的检查和考核情况
- 贯彻责权相结合原则的执行情况
2.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指标
- 项目施工成本降低额=项目施工合同成本-项目实际施工成本
- 目标总成本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竣工结算总成本
- 责任目标成本实际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工程竣工结算总成本
- 施工计划成本实际降低额= 责任目标总成本-工程竣工结算总成本
3.施工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方法
- 关键绩效指数kpis
- 优点 1.明确管理焦点 2.提高管理成效 3.提高考核客观性
- 缺点 1.指标难界定且缺乏弹性 2.适用范围有限 3.实施困难
- 定量化考核且考核周期短的企业
- 360反馈法
- 优点 1.提高考核准确性 2.促进个体发展 3.增强部门合作
- 缺点 1.考核时间和成本较高 2.考核标准不明确 3.存在负面影响
- 定性化考核的企业
- pdca管理循环法 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 优点 1.提高管理成效 2.增强部门协作
- 缺点 1.投入成本较高 2.过于强调计划性
- 周期性考核的企业
- 平衡积分卡 财务绩效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指标、内部流程效率指标
- 优点 1.提高考核准确性2.提高管理效率 3.存进长期发展 4.激发个体积极性
- 缺点 1.实施难度大缺乏弹性 2.实施周期长
- 定量化管理考核且考核周期长的企业
- 目标管理法
- 优点 1.提高管理成效 2.提高考核客观性 3.考核成本低 4.激发个体积极性 5.增强部门协作
- 缺点 1.目标设定难度大且协调成本高 2.缺乏过程管理
- 定量化考核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