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从《赢在中国》我想到了什么?

                        杂谈:从《赢在中国》我想到了什么?

    文/飞天含雪

    近来文思枯竭,博客3,5天才能更新一次,笔者感觉极为窝火,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江郎才尽”,已尽其才?细心一想,不然。原因有二,一,笔者写作历来对互联网有较强依赖性,自搬电脑回家,鲜有时间上网,对前沿咨询的吸收均源于电视媒体;二,受原因一的影响,关注焦点从超女,互联网,教育等老生常谈的话题转向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高端领域”,而笔者对这些领域的了解谈不上熟悉,更谈不上精通,充其量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程度,故毫无话语权而言。

      今天之所以要拿《赢在中国》大做文章,是想和中国加入WTO5周年打打擦边球。作为一款认知度高,受众群广的创业节目,《赢在中国》反映的是中国当代创业者的风貌,诠释的是中国当代企业的精神,展现的是中国经济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加上正值中国入世5周年,笔者简单写下了以下三点,希望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一,中国经济的对外程度加大

      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五周年的日子,五年间,一方面,中国企业实践着“走出去”的战略,如海尔,TCL,联想等先驱者,同时中国金融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国外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像花旗,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不断推出高端业务力求分一杯羹。

    在中国企业的诞生模式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象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说的,以前老板和CEO是同一个人,现在是投资方找好的项目,找好的人,找好的团队,由此诞生企业。这种模式诞生于美国,像雅虎,google都是该模式成功运行的范例,这种模式能引进中国,客观上讲,就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接轨,中国企业和世界企业接轨的具体表现。

      二,网络泡沫的破灭

      网络泡沫的破灭,更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企业的蜕变。2000年前后是网络泡沫大行其道的时期,拿着项目找投资相对容易,也出现了很多至今看来成功投资的案例。网络泡沫的破灭,反映了项目的高风险性,投资者不得不抬高融资项目的门槛。

    我们注意到,在互联网界,像盛大,携程,搜狐等如此成功的投资案例几乎不可能重现, Web2.0逐渐遭到投资者冷遇。投资者也将触角伸向互联网以外的传统领域。前不久,新东方上市纳斯达克,受到投资者热捧,就是个明例。宋文明在赢在中国中抛出的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人才外包。这个项目能拔得头筹,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外投资者目光的转移。

      三,国外投资者喜欢的CEO人选

      中国互联网界名人,分两个对立的派别----“海归”派,如搜狐CEO张朝阳,新浪前CEO汪延,“土鳖”派,如网易CEO丁磊,腾讯CEO马化腾。两者放在一起,如果我作为一个国外投资者,一定更喜欢前者,这是国际化游戏规则所需的。

    目前大多投资者认为理想的CEO人选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知识体系结构,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便于和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对中国市场要熟悉,对其做出理性分析,并能正确执行决策,为投资者带来利益。赢在中国比赛中,周宇不具备良好的知识体系结构,这是他未能夺冠的主要原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