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5-TCP / IP协议

本文深入介绍了TCP/IP协议栈,包括应用层的HTTP和其他协议,传输层的TCP和UDP特性,如确认应答、超时重传、滑动窗口、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网络层的IP协议头格式、子网划分和路由选择,以及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MAC地址和DNS应用层协议。重点讨论了TCP的可靠性和效率机制,以及网络通信中的各种策略。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TCP / IP 协议的每一层的基础。

一. 应用层

应用层:和应用程序密切相关,HTTP协议就是一种常见的应用层协议。程序猿也可以自己约定一些协议。

二. 传输层

负责数据能够从发送端传输接收端。(传输层和网络层是操作系统内核实现好的.普通程序猿不能修改)

核心功能:完成“端对端”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协议有很多,最常用的有两个:UDP 和 TCP

面试高频考点:TCP和UDP的区别?

  • UDP协议无连接,TCP协议有连接。
  • UDP协议不可靠传输,TCP协议是可靠传输。
  • UDP协议面向数据报,TCP协议面向字节流。

1. UDP 协议

(1)协议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特点

UDP传输的过程类似于寄信.

  • 无连接: 知道对端的IP和端口号就直接进行传输, 不需要建立连接,传输速度快;
  • 不可靠: 没有确认机制, 没有重传机制。如果因为网络故障该段无法发到对方, UDP协议层也不会给应用层返回任何错误信息;
  • 面向数据报: 应用层交给UDP多长的报文, UDP原样发送, 既不会拆分, 也不会合并。

2. TCP 协议

TCP全称为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要对数据的传输进行一个详细的控制。

特点: 有连接、可靠、面向字节流。

(1)协议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6位源 / 目的端口号 : 表示数据是从哪个进程来, 到哪个进程去;
  • 32位序号 / 确认号:序列号决定了当前数据在原始数据中的位置,确认序列号是告诉发送方确认序号之前的数据都已经收到了;
  • 4位头部长度:以4字节为单位,描述tcp报头长度;
  • 6位保留位:有些字段还没想好其功能,留待后用;
  • 6位标志位:每个标志位都是1个bit。
    – URG:紧急数据,一般情况下置为0;
    – ACK:确认号是否有效,为确认报文段
    – PSH: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立刻从TCP缓冲区把数据读走;
    – RST:对方要求重新建立连接; 我们把携带RST标识的称为复位报文段
    – SYN:请求建立连接; 我们把携带SYN标识的称为同步报文段
    – FIN:通知对方, 本端要关闭了, 我们称携带FIN标识的为结束报文段
  • 16位窗口大小:用于实现滑动窗口机制,进行流量控制;
  • 16位校验和:进行数据一致性校验;
  • 16位紧急指针:紧急数据在数据包中偏移,紧急数据一般放在包尾;
  • 0~40字节选项数据:通常是一些协商数据,比如三次握手阶段协商的MSS大小。

3. TCP 中的核心机制

(1)确认应答机制

TCP将每个字节的数据都进行了编号, 即为序列号,每一个ACK都带有对应的确认序列号,意思是告诉发送者,我已经收到了哪些数据,下一次你从哪里开始发。

(2)超时重传机制

主机A发送数据给B之后, 可能因为网络拥堵等原因,数据无法到达主机B;如果主机A在一个特定时间间隔内没有收到B发来的确认应答, 就会进行重发;因此主机B会收到很多重复数据,TCP协议需要能够识别出重复的包, 并且把重复的丢弃掉。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前面提到的序列号,就可以很容易做到去重的效果。

(3)连接管理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TCP要经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的本质,其实是确认通信双方,发送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正常。具体过程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客户端和服务端建立连接的时候,客户端会向服务端发送一包连接请求数据(SYN),询问能否建立连接;服务端同意连接后,会给客户端发送SYN+ ACK (确认报文段)包;客户端收到之后再回复一个ACK 包,这样,连接建立。

四次挥手:

处于连接状态的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可以发送关闭请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发起关闭请求,向服务器发送一包 FIN(结束报文段) 包,表示要关闭连接,客户端入终止等待1状态;
  • 第二次挥手:服务端收到 FIN 包,再发送一个 ACK 包,表示自己进入关闭等待状态,客户端进入终止等待2状态;
  • 第三次挥手:服务端还可以发送未发送的数据,客户端还可以接收数据,等服务端发送完毕,再发送一个 FIN 包,进入最后确认状态;
  •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后,回复 ACK 包,进入超时等待状态,超过超时时间后关闭连接,服务端收到 ACK 包以后,立即关闭连接。

TCP 协议的常见状态:

  • ESTABLISHED:连接成功,可以进行后续通信了。好比打电话,拨号拨通了一样。
  • LISTEN:服务器准备就绪,允许客户端随时来建立连接。好比手机开机,信号良好,随时可以有人来打电话。
  • CLOSE_WAIT:可以理解成一个断开连接时的中间状态,这个状态正常情况下存在时间较短,出现在收到FIN,返回 ACK到发送FIN这个时间间隙中。一般看到这个状态的时候,多半是代码出bug了,导致没有及时调用到close方法。
  • TIME_WAIT :也是断开连接时的状态。谁主动断开连接,谁进入TIME WAIT 状态。

TIME_WAIT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防止最后一个ACK丢包做准备的。
当进行最后一个ACK发送完之后,并不会立刻就销毁连接,而是以TIME WAIT的状态,等待一定的时间,一定时间之后,发现对方没有重传FIN,就视为ACK没丢包,于是就真正断开连接;一定时间之后,发现对方重传了FIN,说明最后一个ACK丢了,就重传ACK,再次进行等待。

TIME WAIT等待的时间,2 MSL,MSL表示网络中,两个主机之间传输数据的最大时间间隔。

建立连接,一定是客户端主动发起连接请求;
断开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做;

(4)滑动窗口

前面对每一个发送的数据段,都要给一个ACK确认应答,收到ACK后再发送下一个数据段。这样做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性能较差。

可以让发送方批量的发送一组数据,统一等待ACK。这一组数据能发多少,这个数据量,称为“窗口大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窗口范围内的数据就是已经发出去的数据,同时也是要等待ACK的数据。随着对方的ACK的到达,要等待的数据也就随之发送变化。同时也会发送新的数据出去.看起来就好像“窗口滑了一个格子一样”。

操作系统内核为了维护这个滑动窗口,需要开辟发送缓冲区来记录当前还有哪些数据没有应答;只有确认应答过的数据, 才能从缓冲区删掉。

当前有了滑动窗口之后,看起来可靠性也有,效率也有。但是滑动窗口的窗口大小,到底要多少合适??窗口越大,传输效率就越高,但是内存消耗就更大;窗口越小,传输的效率就越低,内存的消耗也就小了。不仅仅是内存,还有一些东西会影响到“窗口大小”,典型的——接收方的处理速率。

此时就需要根据接收方的处理能力,限制一下发送方的窗口大小,这种机制就被称为:流量控制。

(5)流量控制

接收端处理数据的速度是有限的,如果发送端发的太快,导致接收端的缓冲区被打满,这个时候如果发送端继续发送, 就会造成丢包,继而引起丢包重传等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TCP支持根据接收端的处理能力,来决定发送端的发送速度,这个机制就叫做流量控制

发送方先有一个初始的窗口大小,发送数据过去之后,对方返回一个ACK,ACK中除了有确认序号之外,还有一个数据,表示“接收方缓冲区的剩余空间大小”。在ACK报文中,告诉发送方,接收方的接受缓冲区的空闲空间,根据这个大小,发送方来决定接下来按照多大的窗口来传输速度。

所以:在TCP协议格式中,发送方会根据16位窗口大小来确定发送方的窗口大小。

但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是通过一根网线直接连接的,而是经理很复杂的网络结构,因此发送方不仅要考虑接收方的处理能力,还要考虑一些中间节点的处理能力。

(6)拥塞控制

滑动窗口的大小由拥塞控制+流量控制一起决定的。

由于网络环境比较复杂,也不知道中间经历了多少节点。发送方,采取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来试探出当前的窗口大小多少合适。发送方会在初始情况下,设置一个比较小的“窗口大小”(慢开始)发一下数据试试,如果没丢包,说明网络畅通,就开始尝试一个更大的窗口大小,如果还没丢包,网络还是畅通,继续尝试一个更大的窗口大小。一直到出现丢包了,缩小窗口大小,循环上述过程。

滑动窗口的实际大小,就是拥塞窗口和流量控制窗口的较小值。

(7)延迟应答

如果接收数据的主机立刻返回ACK应答, 这时候返回的窗口可能比较小。当主机B收到A的数据之后并不是立刻返回ACK而是等待一会(500ms)再返回ACK,ACK携带的窗口大小,就可能会更大。

(8)捎带应答

最常见的服务器的通信模式,“一问一答”。应用程序返回响应的时候,顺带把上个ACK数据也一起携带过去,减少了传输的数据包的个数,减低了通信成本,提高了效率。

(9)面向字节流

当主机 A 和主机 B 建立连接以后,会在各自的内核里维护一对缓冲区——发送缓冲区接收缓冲区

主机 A给主机 B 发送一个hello,主机A先调用系统提供的send方法,将这个hello字符串放到发送缓冲区里,接下来缓冲区的数据何时真的通过网络传输出去,由内核决定;

主机 A 把 hello真的发送出去后,数据通过网络到达主机 B 的接收缓冲区,主机B通过使用系统提供的recv方法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取这个数据,可以一次读一个字节,也可以一次多读或者一次读完。

因此会出现问题。如果发送方给接收方一下发送了多组数据,接收方从缓冲区读数据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歧义”,如果是形如下面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送方发了多条数据过来,接收方所有的数据都在接收缓冲区中混成一片了,这个时候就难以区分,从哪到哪是一个完整的应用层数据了,就产生了“粘包问题”。

粘包问题:

注意:

  • 只要面向字节流,都会出现粘包问题。
  • 粘包问题中的 “包” , 是指的应用层的数据包。

如何解决粘包问题?
设计应用层协议的时候,能够显式的区分出来数据包的边界。

  • 显式的指定包的长度;
  • 显式的指定包和包之间的分割符(结束标记)。

(10)TCP异常情况

  • 进程终止: 进程终止会释放文件描述符, 仍然可以发送FIN,四次挥手可以继续,因此和正常关闭没有什么区别;
  • 机器重启: 和进程终止的情况相同;
  • 机器掉电/网线断开: 假设存在主机 A 和主机 B,主机 A 断网。每隔一定时间,主机B会给主机A发送一个很短小的报文(PING),期待对方返回一个回应(PONG)。如果没有回应,进一步的就会触发“超时重传”,达到一定次数,就会重置连接,重置操作仍然没有回应就释放连接。

(11)TCP 小结

保证可靠性:

  • 确认应答
  • 超时重传
  • 连接管理
  • 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
  • 异常情况

保证效率:

  • 滑动窗口
  • 延时应答
  • 捎带应答

可能出现问题的代码:

  • 面向字节流(粘包问题)

三.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负责两件事:

  • 地址管理
  • 路由选择

IP协议当前主要是两个版本,IPv4,IPv6。谈到IP协议,主要还是指IPv4(当前网络里主要的设备还是通过IPv4来通信)。

1. 基本概念

  • 主机: 配有IP地址, 但是不进行路由控制的设备;
  • 路由器: 即配有IP地址, 又能进行路由控制;
  • 节点: 主机和路由器的统称。

2. 协议头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4位版本号(version): 指定IP协议的版本;对于IPv4来说, 就是4;
  • 4位头部长度(header length): IP头部的长度是多少个32bit, 也就是 length * 4 的字节数,4bit
    表示最大的数字是15, 因此IP头部最大长度是60字节;
  • 8位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3位优先权字段(已经弃用), 4位TOS字段, 和1位保留字段(必须
    置为0). 4位TOS分别表示: 最小延时, 最大吞吐量, 最高可靠性, 最小成本. 这四者相互冲突, 只
    能选择一个. 对于ssh/telnet这样的应用程序, 最小延时比较重要; 对于ftp这样的程序, 最大吞
    吐量比较重要;
  • 16位总长度(total length): IP数据报整体占多少个字节;
  • 16位标识(id): 唯一的标识主机发送的报文,如果IP报文在数据链路层被分片了,那么每一个片
    里面的这个id都是相同的;
  • 3位标志字段: 第一位保留,第二位置为1表示禁止分片, 这时候如果报文长度超过MTU, IP模块就会丢弃报文,第三位表示"更多分片", 如果分片了的话,最后一个分片置为1, 其他是0,类似于一个结束标记;
  • 13位分片偏移(framegament offset): 是分片相对于原始IP报文开始处的偏移, 其实就是在表
    示当前分片在原报文中处在哪个位置。实际偏移的字节数是这个值 * 8 得到的,因此,除了最后一个报文之外, 其他报文的长度必须是8的整数倍(否则报文就不连续了);
  • 8位生存时间(Time To Live, TTL): 数据报到达目的地的最大报文跳数。一般是64,每次经过一
    个路由, TTL -= 1, 一直减到0还没到达, 那么就丢弃了。 这个字段主要是用来防止出现路由循环;
  • 8位协议: 表示上层协议的类型;
  • 16位头部校验和: 使用CRC进行校验, 来鉴别头部是否损坏;
  • 32位源地址和32位目标地址: 表示发送端和接收端;

3. 网段划分

IP地址分为两个部分, 网络号和主机号:

  • 网络号: 局域网的身份表示;
  • 主机号: 区分同一局域网中的不同主机。

同一个局域网中,各个设备的网络号相同,主机号不同;两个相邻的局域网,网络号不能相同。

具体的划分方式:

(1)传统的方式

ABCDE五类 IP 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方式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仅存于教科书中了。

(2)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也是一个32位的整数,特点就是,从二进制的角度看,前半部分都是1,后半部分都是0。拿着子网掩码和IP地址进行按位与操作,得到的结果就是网络号,剩下的部分就是主机号。

4. 路由

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 找出一条通往终点的路线。相当于问路。

四. 数据链路层

只关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传输情况。

1. 认识以太网

插网线的有线网,这个就是“以太网”;平时用的网线,都叫做“以太网线”。

关于网络传输的数据,涉及到几个不同的概念~~

  • 传输层,数据一般叫做“数据段”segement;
  • 网络层,数据一般叫做“数据报“packet;
  • 数据链路层,数据一般叫做“数据帧”frame。

2. 认识 MAC 地址

mac地址,也叫做“物理地址”,是和主机的网卡设备绑定的,只要主机出厂,mac地址就被写死了。每个设备的mac地址都是唯一的,不会冲突(就算有少量的冲突,其实问题不大,只要局域网里不冲突就行)。

已经有IP地址了,为啥还有mac地址呢?历史上,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协议,是各自独立发明出来的,实际使用的时候,又给这两种地址,找到了不同的定。

IP地址立足于全局,进行网络路线规划;mac地址立足于局部,只关注相邻节点的通信。

3. 重要应用层协议 DNS

DNS是一整套从域名映射到IP的系统。即域名解析系统。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赢锋尹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