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Fiber Channel
FC:全称Fiber Channel,是一种高速网络技术,现在主要用于存储网络。
根据OSI模型的分层,类似的我们可将FC分为五层,如下:
FC0– 物理层:包括电缆、编码和解码的标准等。
FC1– 数据链路层:信号的编码、解码。
FC2– 网络层:定义的FC-PI-2标准,包括光纤通道的核心,并定义主协议。
FC3 – 公共服务层:最终可能实现像加密或RAID冗余算法等功能。
FC4 – 协议映射层:一些应用协议,如SCSI或IP,封装成用来传输FC2的PDU。
根据OSI模型的分层,类似的我们可将FC分为五层,如下:
FC0– 物理层:包括电缆、编码和解码的标准等。
FC1– 数据链路层:信号的编码、解码。
FC2– 网络层:定义的FC-PI-2标准,包括光纤通道的核心,并定义主协议。
FC3 – 公共服务层:最终可能实现像加密或RAID冗余算法等功能。
FC4 – 协议映射层:一些应用协议,如SCSI或IP,封装成用来传输FC2的PDU。
1. 拓扑结构:点对点、仲裁环路、交换式结构。
(1). 点对点 (Point-to-Point) :两设备直接连接到对方。
(2). 仲裁环路 (Arbitrated loop) :所有设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如下图:
(3). 交换式结构 (Switched fabric) :这种拓扑其实是一个网状交换矩阵,连入这个矩阵的所有节点之间都可以同时进行点对点通信,并且两个节点的通信不会传递给其它节点。也就是说,只要知道通信的源和目的就可以了。如下图:
(1). 点对点 (Point-to-Point) :两设备直接连接到对方。
(2). 仲裁环路 (Arbitrated loop) :所有设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如下图:
数据在仲裁环路内是一跳一跳传输的,并且任何时刻数据帧只能按照一个方向传输。如果在上图中数据时顺时针传输的,那么,想要从A到F通信,只能将信息从A发到B,再由B发送到C,依次传递,最终传递到F。可见,在环路中,只有一对端口可以同时传输信息。
那么当环路中的某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了,怎么办?在仲裁环路集线设备的每个接口上都有一套“旁路电路”,这套电路一旦检测到本地设备故障或者电源断开,就会自动将这个接口短路,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3). 交换式结构 (Switched fabric) :这种拓扑其实是一个网状交换矩阵,连入这个矩阵的所有节点之间都可以同时进行点对点通信,并且两个节点的通信不会传递给其它节点。也就是说,只要知道通信的源和目的就可以了。如下图:
这样,每个FC设备都接入了这个矩阵中,当一个设备发给另一个设备的数据帧被交换矩阵收到后,就可以传输数据了。
2. 寻址
在FC网络中,每个设备自身都有一个WWNN(World Wide Node Name),这就好比我们每个人都有唯一的一个身份证号一样。而在FC设备上的每个端口,都有一个WWPN(World Wide Port Name)地址,WWPN地址的长度是64位。
那么在光纤网络传输时,如果把两个WWPN地址放到传送帧的帧头,那么为表示目标地址和源位置,就需要占用16字节的数据位,这样在帧中占用的位数就太多了,显然这样是无法接受的。鉴于这种情况,FC网络采用了另外一种寻址机制。基于交换光纤网络中的每个端口有它独有的24位的地址,用这种寻址机制,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帧头。
2. 寻址
在FC网络中,每个设备自身都有一个WWNN(World Wide Node Name),这就好比我们每个人都有唯一的一个身份证号一样。而在FC设备上的每个端口,都有一个WWPN(World Wide Port Name)地址,WWPN地址的长度是64位。
那么在光纤网络传输时,如果把两个WWPN地址放到传送帧的帧头,那么为表示目标地址和源位置,就需要占用16字节的数据位,这样在帧中占用的位数就太多了,显然这样是无法接受的。鉴于这种情况,FC网络采用了另外一种寻址机制。基于交换光纤网络中的每个端口有它独有的24位的地址,用这种寻址机制,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帧头。
Domain ID:用来区分一个由多个交换机组成的大的FC网络中每个交换机本身,且每个交换机的Domain ID是不同的。
Area ID:用来区分同一台交换机上的不同端口组。
Port ID:用来区分一个同Area中的不同Port。
另外,FC的优势:
1. 提高了拓展性:多主机共享盘阵。
2. 增加了传输距离:使用光纤。
3.解决了安全问题:交换机允许多个端口访问同一个端口(分时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