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1

奇偶校验

  在数据传输过程,尤其是传送串口数据时,有奇校验和偶校检,考虑如下字节:

      00101100  

 若采用奇校验位则最后会补一位0,若采用偶校验则会补一位1。

 判断补0或补1其实很简单,奇校验凑奇数个‘1’,偶校验凑偶数个’1‘。

 这个校验应该算是所有数据校验中最简单的了,然而它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数据传输过程只有奇数个码位变化,那么不管 变化在哪我们判断数据传输错误是对的,但是一旦有2位发生了变化,我们就无法检测到错误,该方法的校错率是50%。

校验和(累加求模):

CRC码计算及校验原理的最通俗诠释

5.3.2 循环冗余校验检错方案

      奇偶校验码(PCC)只能校验一位错误,本节所要介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检错能力更强,可以检出多位错误。

       1. CRC校验原理
      CRC校验原理看起来比较复杂,好难懂,因为大多数书上基本上是以二进制的多项式形式来说明的。其实很简单的问题,其根本思想就是先在要发送的帧后面附加一个数(这个就是用来校验的校验码,但要注意,这里的数也是二进制序列的,下同),生成一个新帧发送给接收端。当然,这个附加的数不是随意的,它要使所生成的新帧能与发送端和接收端共同选定的某个特定数整除(注意,这里不是直接采用二进制除法,而是采用一种称之为“模2除法”)。到达接收端后,再把接收到的新帧除以(同样采用“模2除法”)这个选定的除数。因为在发送端发送数据帧之前就已通过附加一个数,做了“去余”处理(也就已经能整除了),所以结果应该是没有余数。如果有余数,则表明该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说明】“模2除法”与“算术除法”类似,但它既不向上位借位,也不比较除数和被除数的相同位数值的大小,只要以相同位数进行相除即可。模2加法运算为:1+1=0,0+1=1,0+0=0,无进位,也无借位;模2减法运算为:1-1=0,0-1=1,1-0=1,0-0=0,也无进位,无借位。相当于二进制中的逻辑异或运算。也就是比较后,两者对应位相同则结果为“0”,不同则结果为“1”。如100101除以1110,结果得到商为11,余数为1,如图5-9左图所示。如11×11=101,如图5-9右图所示。

 

           图5-9 “模2除法”和“模2乘法”示例

     具体来说,CRC校验原理就是以下几个步骤:

   (1)先选择(可以随机选择,也可按标准选择,具体在后面介绍)一个用于在接收端进行校验时,对接收的帧进行除法运算的除数(是二进制比较特串,通常是以多项方式表示,所以CRC又称多项式编码方法,这个多项式也称之为“生成多项式”)。

   (2)看所选定的除数二进制位数(假设为k位),然后在要发送的数据帧(假设为m位)后面加上k-1位“0”,然后以这个加了k-1个“0“的新帧(一共是m+k-1位)以“模2除法”方式除以上面这个除数,所得到的余数(也是二进制的比特串)就是该帧的CRC校验码,也称之为FCS(帧校验序列)。但要注意的是,余数的位数一定要是比除数位数只能少一位,哪怕前面位是0,甚至是全为0(附带好整除时)也都不能省略

   (3)再把这个校验码附加在原数据帧(就是m位的帧,注意不是在后面形成的m+k-1位的帧)后面,构建一个新帧发送到接收端,最后在接收端再把这个新帧以“模2除法”方式除以前面选择的除数,如果没有余数,则表明该帧在传输过程中没出错,否则出现了差错。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一定可以理解CRC校验的原理,并且不再认为很复杂吧。

    从上面可以看出,CRC校验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预先确定一个发送端和接收端都用来作为除数的二进制比特串(或多项式);二是把原始帧与上面选定的除进行二进制除法运算,计算出FCS。前者可以随机选择,也可按国际上通行的标准选择,但最高位和最低位必须均为“1”,如在IBM的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中使用的CRC-16(也就是这个除数一共是17位)生成多项式g(x)= x16 + x15 + x2 +1(对应二进制比特串为:11000000000000101);而在ISO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ITU的SDLC、X.25、V.34、V.41、V.42等中使用CCITT-16生成多项式g(x)=x16 + x15 + x5 +1(对应二进制比特串为:11000000000100001)。

       2.    CRC校验码的计算示例
      由以上分析可知,既然除数是随机,或者按标准选定的,所以CRC校验的关键是如何求出余数,也就是CRC校验码。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整个过程。现假设选择的CRC生成多项式为G(X) = X4 + X3 + 1,要求出二进制序列10110011的CRC校验码。下面是具体的计算过程:

   (1)首先把生成多项式转换成二进制数,由G(X) = X4 + X3 + 1可以知道(,它一共是5位(总位数等于最高位的幂次加1,即4+1=5),然后根据多项式各项的含义(多项式只列出二进制值为1的位,也就是这个二进制的第4位、第3位、第0位的二进制均为1,其它位均为0)很快就可得到它的二进制比特串为11001。

   (2)因为生成多项式的位数为5,根据前面的介绍,得知CRC校验码的位数为4(校验码的位数比生成多项式的位数少1)。因为原数据帧10110011,在它后面再加4个0,得到101100110000,然后把这个数以“模2除法”方式除以生成多项式,得到的余数,即CRC校验码为0100,如图5-10所示。注意参考前面介绍的“模2除法”运算法则。

 

                                      图5-10 CRC校验码计算示例

    (3)把上步计算得到的CRC校验码0100替换原始帧101100110000后面的四个“0”,得到新帧101100110100。再把这个新帧发送到接收端。

    (4)当以上新帧到达接收端后,接收端会把这个新帧再用上面选定的除数11001以“模2除法”方式去除,验证余数是否为0,如果为0,则证明该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否则出现了差错。

    通过以上CRC校验原理的剖析和CRC校验码的计算示例的介绍,大家应该对这种看似很复杂的CRC校验原理和计算方法应该比较清楚了。

CRC校验原理

在k位信息码后再拼接r位的校验码,报文编码长度为n位,因此,这种编码又叫(n,k)码。

定理:对于一个给定的(nk)码,可以证明,存在一个最高次幂为n=k+r的多项式G(x)存在且仅存在一个R次多项式G(x),使得

其中:

m(x) :k次信息多项式,

r(x) :r-1次校验多项式,

g(x):生成多项式:

发送方通过指定的G(x)产生r位的CRC校验码,接收方则通过该G(x)来验证收到的报文码的CRC校验码是否为0。

    假设发送信息用信息多项式C(X)表示,将C(x)左移r位,则可表示成C(x)*2r,这样C(x)的右边就会空出r位校验码的位置,做除法(模2除),得到的余数R就是校验码。发送的CRC编码是,验证接收到的报文编码是否至正确,依然是做模2除:

CRC的生成多项式

    生成多项式的选取应满足以下条件:

    a、生成多项式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必须为1。

    b、当被传送信息(CRC码)任何一位发生错误时,被生成多项式做模2除后,应该使余数不为0。

    c、不同位发生错误时,应该使余数不同。

    d、对余数继续做模2除,应使余数循环。

主要的生成多项式G(x)有以下几种:

名称

生成多项式

数值式

简记式

标准引用

CRC-16

x16+x15+x2+1

0x1’8005

8005

IBM SDLC

CRC-CCITT

x16+x12+x5+1

0X1’1021

0x1021

ISO HDLC,ITU X.25,V.34/V.41/V.42,PPP-FCS

CRC-32

注*

0X1’04C11DB7

0x04C11DB7

ZIP,RAR,IEEE 802 LAN/FDDI,IEEE1394,PPP-FCS

注*  x32+x26+x23+x22+x16+x12+x11+x10+x8+x7+x5+x4+x2+x+1

    下表中的生成多项式G(x)也常见的:

名称

生成多项式

数值式

简记式

标准引用

CRC-4

x4+x+1

0x1’3

0x3

ITU G.704

CRC-8

x8+x5+x4+1

0x1’31

0x31

 

CRC-8

x8+x2+x1+1

0x1’07

0x07

 

CRC-8

x8+x6+x4+x3+x2+x1

0x1’5E

0x5E

 

CRC-12

x12+x11+x3+x2+x+1

0x1’80F

0x80F

 

CRC-32c

注**

0X1’1EDC6F41

0x1EDC6F41

SCTP

注** x32+x28+x27+x26+x25+x23+x22+x20+x19+x18+x14+x13+x11+x10+x9+x8+x6+1

算法原理

假设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发送15位的二进制信息g=101001110100001,这串二进制码可表示为代数多项式g(x) = x^14 + x^12 + x^9 + x^8 + x^7 + x^5 + 1,其中g中第k位的值,对应g(x)中x^k的系数。将g(x)乘以x^m,既将g后加m个0,然后除以m阶多项式h(x),得到的(m-1)阶余项r(x)对应的二进制码r就是CRC编码。

h(x)可以自由选择或者使用国际通行标准,一般按照h(x)的阶数m,将CRC算法称为CRC-m,比如CRC-32、CRC-64等。国际通行标准可以参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Cyclic_redundancy_check

g(x)和h(x)的除运算,可以通过g和h做xor(异或)运算。比如将11001与10101做xor运算:

      

明白了xor运算法则后,举一个例子使用CRC-8算法求101001110100001的效验码。CRC-8标准的h(x) = x^8 + x^7 + x^6 + x^4 + x^2 + 1,既h是9位的二进制串111010101。 

      

经过迭代运算后,最终得到的r是10001100,这就是CRC效验码。

通过示例,可以发现一些规律,依据这些规律调整算法:

1. 每次迭代,根据gk的首位决定b,b是与gk进行运算的二进制码。若gk的首位是1,则b=h;若gk的首位是0,则b=0,或者跳过此次迭代,上面的例子中就是碰到0后直接跳到后面的非零位。

               


2. 每次迭代,gk的首位将会被移出,所以只需考虑第2位后计算即可。这样就可以舍弃h的首位,将b取h的后m位。比如CRC-8的h是111010101,b只需是11010101。 

      

3. 每次迭代,受到影响的是gk的前m位,所以构建一个m位的寄存器S,此寄存器储存gk的前m位。每次迭代计算前先将S的首位抛弃,将寄存器左移一位,同时将g的后一位加入寄存器。若使用此种方法,计算步骤如下: 

      

※蓝色表示寄存器S的首位,是需要移出的,b根据S的首位选择0或者h。黄色是需要移入寄存器的位。S'是经过位移后的S。

 

查表法

同样是上面的那个例子,将数据按每4位组成1个block,这样g就被分成6个block。

      

下面的表展示了4次迭代计算步骤,灰色背景的位是保存在寄存器中的。 

      

 

经4次迭代,B1被移出寄存器。被移出的部分,不我们关心的,我们关心的是这4次迭代对B2和B3产生了什么影响。注意表中红色的部分,先作如下定义:

   B23 = 00111010
   b1 = 00000000
   b2 = 01010100
   b3 = 10101010
   b4 = 11010101
   b' = b1 xor b2 xor b3 xor b4

4次迭代对B2和B3来说,实际上就是让它们与b1,b2,b3,b4做了xor计算,既:

   B23 xor b1 xor b2 xor b3 xor b4

可以证明xor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于是:

   B23 xor b1 xor b2 xor b3 xor b4 = B23 xor (b1 xor b2 xor b3 xor b4) = B23 xor b'

b1是由B1的第1位决定的,b2是由B1迭代1次后的第2位决定(既是由B1的第1和第2位决定),同理,b3和b4都是由B1决定。通过B1就可以计算出b'。另外,B1由4位组成,其一共2^4有种可能值。于是我们就可以想到一种更快捷的算法,事先将b'所有可能的值,16个值可以看成一个表;这样就可以不必进行那4次迭代,而是用B1查表得到b'值,将B1移出,B3移入,与b'计算,然后是下一次迭代。

      

可看到每次迭代,寄存器中的数据以4位为单位移入和移出,关键是通过寄存器前4位查表获得
,这样的算法可以大大提高运算速度。

上面的方法是半字节查表法,另外还有单字节和双字节查表法,原理都是一样的——事先计算出2^8或2^16个b'的可能值,迭代中使用寄存器前8位或16位查表获得b'。
 

反向算法

之前讨论的算法可以称为正向CRC算法,意思是将g左边的位看作是高位,右边的位看作低位。G的右边加m个0,然后迭代计算是从高位开始,逐步将低位加入到寄存器中。在实际的数据传送过程中,是一边接收数据,一边计算CRC码,正向算法将新接收的数据看作低位。

逆向算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左边的数据看作低位,右边的数据看作高位。这样的话需要在g的左边加m个0,h也要逆向,例如正向CRC-16算法h=0x4c11db8,逆向CRC-16算法h=0xedb88320。b的选择0还是h,由寄存器中右边第1位决定,而不是左边第1位。寄存器仍旧是向左位移,就是说迭代变成从低位到高位。

查表法实际上利用的是XOR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即(A XOR B )XOR C = A XOR (B XOR C)

https://www.lammertbies.nl/comm/info/crc-calculation

直接生成法 适用于 CRC 次幂较小的格式,当CRC 次幂逐渐增高时,因为其复杂的Xor 逻辑运算会拖累系统运行速度,不再建议使用直接生成法,取而代之的是查表法——将数据块M 的一部分提前运算好,并将结果存入数组中,系统开始执行运算时,相当于省去了之前的操作,直接从类似中间的位置开始计算,所以会提高效率。

在计算CRC时也可以选择正向校验(Normal) 或者反向校验(Reversed),由于 Normal 和 Reversed 是镜像关系,两种方法会影响到最后的校验码,使得两种方式最后得到的校验码呈现镜像关系。 但这对CRC 本身的成功率并没有影响,只不过是: 正向走一遍,还是镜像走一遍罢了。

为什么还会有Reversed格式呢? 是因为在大多数硬件系统的传输中,普遍先发送LSB,而Reversed 的CRC 正是满足于这种LSB First 的格式,因此适用

https://www.cnblogs.com/masonzhang/p/10261855.html

 

  • 10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