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与《大唐帝国》

最近读了两本关于唐朝的书,《贞观之治》与《大唐帝国》。虽然我平时很少看电视,也知道最近已经从清朝辫子戏开始向唐、宋、明大跨度的转移了。而《贞观之治》与《大唐帝国》则分别作为电视剧剧本、蓝本(《大唐帝国》是《贞观长歌》的蓝本)。对照看还是有意思的。前者的作者是阿城、孟宪实,我买这本书回来倒不是受了最近央视《百家讲坛》的影响,完全就是因为阿城,我是阿城迷,他老人家写剧本,自然要瞧一瞧。

如果对比这本书糟糕的装帧来说,内容简直是出乎意料。看前几页会让人产生”这对话怎么这么现代这么垃圾?”的想法,继续看下去才真觉得该拍案叫好。阿城是讲故事的能手,对于这个版本的武门之变,几乎是我看到过的最精彩的了,一步一步的交代得有板有眼,有根有据,而且与後文中的承乾谋反遥相呼应,刚好一个轮回。另外,书中的一些情节(比如李世民派人去偷字帖)穿插安排恰到好处,看似闲笔,其实不然。如果是其他历史剧估计就虚构个人物来点儿女情长什么的啦。

作为编剧的的阿城阐述过关于这个剧本的缘起,并强调了他的一些观点:

……正在横店拍摄的《汉武大帝》仍旧是流行的明清帝王戏的样式。我于是相应建议创建中古的影像。”中古”这个说法尽管在史学界有争论,但它对于区别尤其是明清这样的近古还是清楚的。宋代终于确立了桌和椅的生活方式,这之前,唐人是跪坐为主,小几小案为主。宋代写字开始伏在桌上,这之前,唐人都是执麻纸卷跪着写,也因此古无大字。棉布在宋代开始大量使用,这之前,唐是麻丝皮革的世界。
  
如果认真做的话,这些都会带来美工设计上的改变,虽然不明白的人会认为这不是日本的影像吗?但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流行中的尤其是清朝帝王戏,更尤其是戏说戏,其中的自称”奴才”,搞到奴才自己将肉麻当有趣。中国古来不是这样的意识,古来统治阶层讲的是社稷,社稷不是宗庙。君是社稷之君,臣是社稷之臣,孟子甚至表达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满清时,确实有被称和自称”奴才”的规定,但是孟子早就说过”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鲁迅先生论奴才,秉持的正是这一点,他老人家是亲历过满清啊。
  
中古时期的唐初,李世民和大臣之间的社稷意识,与上古有相通的地方。魏征的犯颜直谏,李世民的纳谏,来源也在他们的社稷意识。也是由于有这样的意识,才有贞观之治。贞,是坚定不移,又通正。

阿城也说了电视剧拍出来已经”不是他的立场“。看剧本,的确阿城有以情节为主的倾向,但是呈现给读者的还是李世民的个人形象,变成了”歌颂唐太宗”的”历史正剧”了。而且,我感觉对于魏征的笔墨似乎过多,感觉差点变成”刘罗锅”之类的人物。

对于《大唐帝国》这本书,我觉得评论界可能给的评价过高。毕竟是写给日本人看的书,交代了太多关于日本的东西,还不如改名叫做《大唐帝国兼论与日本之关系》算了。语言上也因为是翻译的缘故,又隔阂了一层。

对《贞观之治》的一个疑惑(以前听评书留下的毛病): 书中说,李世民弓第一,尉迟敬德矛无敌,前者是有什么根据么?

EOF

Googl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