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的发展简史
1907年Henry Joseph Round 第一次在一块炭化硅里观察到电致发光现象,由于其发出的黄光太暗,不适合实际应用;更难处是在于碳化硅与电致发光不能很好的适应,研究被摒弃了。二十世纪晚期,Berhard Gudden和Robert Wichard 在德国使用从锌硫化物与铜中提炼的黄磷发光,再一次因发光暗淡而停止。1936年,George Destiau出版了一个关于硫化锌粉末发射光的报告。随着电流的应用和广泛的认识,最终出现了“电致发光”这个术语。
二十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在电致的实验中使用半导体砷化镓发明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LED,并于60年代面世。据说在早期的试验中,LED需要放置在液化氮里,更需要进一步的操作与突破以便能高效率的在室温下工作。第一个商用LED仅仅只能发出红外光,但迅速应用于感应与光电领域。60年代末,在砷化镓基体上使用磷化物发明了第一个可见的红光LED。磷化镓的改变变使得LED更高效、发出的红光更亮,甚至产生橙色的光。
80年代早期到中期对砷化镓磷化铝的使用使得第一代高亮度的LED的诞生,先是红色,接着就是黄色,最后为绿色。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采用铟铝磷化镓生产出了桔红、橙、黄和绿光的LED。 第一个有历史意义的蓝光LED也出现在90年代早期,再一次利用金钢砂。
90年代中期,出现了超亮度的氮化镓LED,随即又制造出能产生高强度的绿光和蓝光铟氮镓Led。超亮度蓝光蕊片是白光LED的核心,在这个发光蕊片上抹上荧光磷,然后荧光磷通过吸收来自蕊片上的蓝色光源再转化为白光。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制造出任何可见颜色的光。
至今(2009年8月),我们比较通用的高亮白光小功率LED的光强在2000mcd左右,光强越高,角度越小,光强小一点,角度可以做得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