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钱、用人和交替,看《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正剧,以“倒严”为主线,以嘉靖、海瑞等为主角,深刻的刻画了明朝嘉靖年间的高层政治生态和百姓生活状态。小说我曾经在几年前读过,花了两天时间刷完了电视剧,把小说的场景落到了屏幕上,还是很有感触。胡思乱想,随便写写。

怎么分钱

《人民的名义》带火了《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因为这个,我看完了《万历十五年》。

读完,得出只有一个想法:王朝落日(王朝落日,读《万历十五年》),其特征包括:1)道德成为具文,捞钱成为常态,知行不一;2)文官集团统治,皇帝老儿象征,盘根错节;3)二百余年走来,历史滚滚向前,气数将尽。

以上这些特征,在电视剧中均有呈现:文官们出口成章,而出手阔绰,一个顶级戏班子,20万两银子(按购买力折算,约折合现在1.5亿元),给严阁老听戏,说买就买了,一户平常人家一年总开支就5两银子,一出手就是4万户人家1年的生活费。嘉庆宫殿里一根柱子5万两银子,一下子就是几十根。庞大的开支加上王朝内越来越多的中间商让财政收入越来越难。想得钱就要分钱,嘉庆说“12分里朕拿8分,剩下4分给他们,朕都认了”,结果却是鄢懋卿南下巡盐,得了500万两银子,才给嘉靖100万,国库230万,严嵩和鄢懋卿自己留下170万,这也是导致嘉靖下决心解决严党问题的直接原因。继任者徐阶的比例也好不到哪去,高翰文给皇上敬献棉布,也才按照6:3:1(徐阶家族的分成:国家的分成:嘉靖的分成)进行分成。《让子弹飞》的名场面之一,也在这部剧里有所呈现。

仅仅从分钱的比例,也可以看到,已经存在了200多年的大明,已经不是朱家的大明,而是文官集团的大明。道德文章辞藻堆砌,而内部奢靡无度、吏治腐败、制度崩坏,走在崩溃的边缘。

怎么用人

王朝末期的时代背景与政治清明无关,时代面貌也不是昂然向上的。宋代的文彦博说,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是封建时代的特征,而王朝末期更不用管百姓死活,皇室、官、商、士子也就是本剧的核心。在明朝中后期的士大夫,中下层的不好过,中上层的不好管,嘉靖前期用清流治理国家,中后期集权想捞钱的时候用严嵩维持国家、获得财源。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以长江和黄河做了一个比喻,也道出了嘉靖治国的一个逻辑,“倒严”只是某个嘉靖维持某个循环的一部分。

至于用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贤臣”还是“佞臣”,有时候还根据皇帝的需求来决定。

怎么交替

想起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想一个人就把明朝一整套制度全部建立好。卷帙浩繁,就连自己子孙的名字也规定得整整齐齐,后世徐寿参考明朝王室命名的规矩翻译了元素周期表(引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60948000)。

而明朝进展到200多年,时代风云变幻,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制度早就成为了不合时宜的祖制。“内臣不得干政”的牌子还立在紫禁城内,而司礼监却成为“三权分立”的一极,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大权独揽,而后世衍生出内阁制度,内阁首辅的权力比丞相还大;太祖时代贪污50两银子就要剥皮充草,而严嵩抄家出来仅白银就超过了200万两,最后也就是革职后87岁病死。

有压迫才有反抗,但是这种压迫是封建王朝变化的必然规律吗?曾经读到一篇推送(论自由与平等,为什么自由必不平等,平等必不自由?)说在封建王朝,自由和平等是矛盾的。是不是王朝兴衰、王朝交替是下面这样的,一个王朝走向死亡的时候,礼崩乐坏,民不聊生,“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只是为了吃上一口饱饭,有人站出来带领大家追求平等。

成功后,王朝初起,百废待兴,开始发展生产力,有人占得先机,成为了有产阶级,有人实现了财务自由,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为了维护这种生活方式,财富开始集中,“富者不奢,贫者不为”,社会开始走向板结,这种生活方式对其他人形成了压迫。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又开始“有压迫才有反抗”的循环。制度是这种循环的润滑剂,还是这种循环的催化剂,或者是这种循环的腐蚀剂,不得而知。历史能够描绘未来的轮廓,但只是一点轮廓。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