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结海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优点
公共场合一大群人打太极拳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公共场合”、“一群人”、“太极拳”。
外国人为什么喜欢这个?因为老外个个是机械主义,饮食讲究元素的摄入,锻炼讲究卡路里的燃烧。东方的这一套用他们的机械主义怎么分析也分析不透,就格外神秘。去年一期《时代》杂志就专门介绍中医中药的神奇效果。不过我们现在还不是得意的时候,人家瑜伽在世界上的影响可比咱太极大多了。
外国人个人生活讲究独立,亲爹亲娘之间还要保持一定距离。所以那些“迷途的羔羊”内心深处那个孤独感中国人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看到一大群中国人在一起自愿的集体活动,老外有一种天下一家的感觉,可以使他们寂寞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
享受独立,平时是很好,可是遇到个灾呀难啥的,是人都想聚在一起,这是人类的共性。“9·11”事件之后,美国掀起了一股回归家庭的热潮就是最好的佐证。可怜的美国人,50%以上的离婚率,这会儿您是上您爸爸家还是您妈妈家呀?您没听过那个笑话? “杰克,你快来!”“怎么啦?”“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正在打我们的孩子!”
正因为没办法去自己爸爸妈妈家,所以美国人就频频上心理医生家。有事去心理咨询,没事……也得去。心理咨询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将一群人弄在一起,聊天,交心。1个小时上百美元的咨询费就为了能有人讲讲真心话。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在中国至今也火不起来,上哪里还不能找个人掏掏心?
所以,我建议有关部门,下回再搞中国文化周,别老是廖昌永,我的太阳什么的,人家自己的太阳都腻了。整一批老头老太太,上他们的广场去打打太极拳,我保证走到哪里都万人空巷。
中国吃
中国菜天下第一,我这里说的不是中国菜如何好吃。
第一次在中国吃饭的老外,惊讶的是餐桌上的数量之多、品种之广。西方人吃饭要求吃干净,不吃完不礼貌。中国人请客讲究多余,不剩下没面子。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愉快的矛盾。
俗话说得好,外国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中国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西方人吃饭实在简单(我们的法国兄弟可以除外),尤其是中午,一个三明治加杯饮料,害得我常常想这大块头怎么吃得饱。
所以,如果一个老外,第一次来中国吃的第一顿又是午饭,桌子上还有酒,由于与三明治的对比实在太强烈,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碰上个别顽固的家伙,即使不当场退席,你谈判的项目多半要泡汤。好在这种人现在是稀有动物,所以大可不必担心。能够坚持下来的,您下回注意,发出的那种抑制不住兴奋的喊声保准像狼叫。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这样被连续轰炸了几天之后,这天晚上,他看到还是一样的丰盛饭菜源源不断地上来,吃完之后还是一样地剩下一半,而且还是一样地不像美国人拿狗食袋带回家。憋了多日的他终于小心翼翼地开了口:
“有一件事可能有点冒犯,不过我还是忍不住想问问。小时候我妈妈每次让我把盘子吃干净时总是说,人家中国人都吃不饱,你还挑三拣四。是这样吗?”
他的话音未落,全桌的人哄堂大笑。美国人更加不好意思,赶紧解释说,“我看你们每顿都点这么多菜,每顿都剩下这么多,不像吃不饱的样子,这才敢问的。”
终于有个人停下来,“我们笑是因为每次和你们美国人吃饭总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们美国妈妈就没有点新招?”
热情、友好
中国人对老外那个热情,可是真热情!可以这么说吧,凡是敢自认为属于白色人种的老外无一不为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所深深地打动。如果这个老外再碰巧是黄色头发、蓝色眼睛,那就等着瞧吧,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都会发生。
中国人当所有老外来自英美,讲英语。所以老外遇到的最常见的是不停地有人向他说hello。绝大多数白人老外在自己家里只有在小城镇和农村里才与陌生人打招呼,大城市里不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人太多。所以他们在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中国是一个热情得连大城市里也打招呼的国度。惟一遗憾的是,大部分中国人将hello说成“哈罗”,老外听着怪腔怪调。
一天到晚有人盯着累是累点,不过这种大明星的感觉老外在自己家里一辈子也体会不到。要他们不喜欢中国也难。
我还真没想到我们的男同胞如此勇敢,因为我采访的女老外中有多人在中国遭遇“马路求爱”,在大街上愣是有人敢拦住单身女老外“交朋友”,有的老外被迫出示自己的结婚证——戴在手上的结婚戒指,有的老外同意和“求爱者”合一张影。尽管处理方法不同,不过她们向我转述时脸上的得意的表情却是相同的。
中国人并没因此厚女薄男。我的法国朋友上周末回国。临行前他向我告别:“我发誓,回国后一定对中国人万分友好!”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天我们约好在我单位门口见面。后来我在隔壁的咖啡店里找到他,他一脸的不解,原来有一个中国人请他喝咖啡。“我什么可能都考虑到了,惟一没有想到的结尾是,那位中国人帮我付完钱就走了。”
我常常幻想:什么时候中国人对自家中国人也那么热情一把?
盗版DVD、软件和假名牌
如果这个老外不是比尔·盖茨的亲戚、不是好莱坞的职员、不是美国的商务部长、不是阿玛尼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他就一定会爱死中国的这些“假冒现在还开始不太伪劣”的产品。
你等一等,什么不是阿玛尼本人?去年4月乔治·阿玛尼赴上海参加自己的首家中国专卖店开张仪式时,也去襄阳路市场买了一只假表。你可以猜三次,他到底买了哪款假名牌?当然是“阿玛尼”。阿玛尼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出示了这块手表,他说:“这块赝品手表几乎可以乱真。”如果说手表还只能乱真,那么盗版软件还能胜真,因为你在安装时甚至可以省去输密码这道手续。
在外国租一张DVD的价钱可以在中国买两张,可想这种差价的吸引力。只是中国人以为老外个个是有钱人,所以就体会不到外国的消费者也同样有一颗渴望物美价廉的商品之心。
我记得第一次出国,看到商店里的打印机标签上有两个价格:一个100多元,一个几毛钱。我把店员叫来问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说后面那个价格是分期付款的价格。一台折合人民币不到1000元的打印机,老外竟然要分期付款,你就不难理解外国人在秀水街和襄阳路的激动心情吧。
你随便上一个在中国的老外家里看看,哪个家里不是成千上万的DVD。据说,首届在华外国人代表大会上,盗版光盘和假冒名牌就被列为老外最受欢迎的中国因素之一。
高楼大厦以及所有现代化的东西
说出来您可能不相信,至今还有相当数量的老外对中国要么只有一个模糊的“遥远的东方”的概念,要么以为中国人至今裹小脚、留辫子。因此,高楼大厦以及一切所有与“现代化”有关的东西首先给予那些孤陋寡闻的老外不是喜欢而是惊讶——“中国原来也有这些东西?”
从普通大众的层面看,中国至少有三样东西值得炫耀:手机、DVD和电脑。中国留学生回一趟家就换一次手机总能招来大量外国同学的羡慕。视听设备方面,老外大体上还处于录像机世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DVD碟片太贵,相当于人民币200元左右一张。至于电脑,从“9·11”调查报告就可以看出一斑:美国联邦调查局说,他们之所以没有及时获取恐怖袭击的消息,是因为他们大部分的电脑是486,处理信息的速度太慢所致。
上面这三样东西既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核心技术也不在咱们手中,所以我一开始颇有些外强中干,直到我在欧洲之星上遇到一个来自世界第二富的德国人这才真正“阔”了起来。我向邻座的他抱怨这著名的欧洲之星不过徒有其名。车厢谈不上豪华,开起来更让人泄气,期待中的风驰电掣始终没有出现。
没想到他跟我建议说,“你要体验速度,应该上中国的上海,那里有世界上最快的火车。”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家的东西倒是忘了。“要说还是你们中国有钱。”德国佬感慨地说,“磁悬浮是我们的技术,可是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德国自己不建?因为我们承受不起。而你们中国就承受得起。”
老外历史短,就是欧洲有几千年的历史也不能和我们更长的几千年比,所以老外总喜欢把一些破破烂烂的东西当宝贝保护起来,加上他们人少没有住房压力,所以欧洲的大部分城市,高楼大厦最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或者放在市郊。
人总是这样,物以稀为贵。怪不得,中国的各级政府这么热衷于造高楼大厦,原来是摸透了老外的心思。
中国女人
我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最后,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喜欢这一点的只有一半老外,人数上少点,所以排在最后。
在许多老外看来,中国女人那个美可不是一般的美。那么神秘、那么娇小,皮肤白皙又细腻,还长着一对黑色眼睛。中国女人的魅力到底有多大?有一个现象最能说明问题。年轻老外男男女女之间分分合合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过过了40岁,尤其有了孩子彼此之间的关系通常比较稳定。然而,就是这批稳定一族一到中国就抵挡不住中国姑娘的魅力。
英语中有一个单词cradle rob.ber,翻译成中文是“摇篮强盗”。它的意思是指那些年龄大的男性找一个年龄小的女性。前两天我回国,飞机上前后左右就坐了4个摇篮强盗,清一色外国老禿头挽一个妙龄中国靓女。难怪我的一位外国朋友深有体会地跟我说,“世界上最开放、最浪漫、最漂亮的女人原来在你们中国!”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老外最喜欢的美女往往中国人觉得不怎么样。其实,天下本没有美丑,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老外喜欢的是,丹凤眼、塌鼻梁、厚嘴唇,总之一句话,就是《花木兰》中的木兰。如果您碰巧长了个自家中国人不喜欢的模样,赶紧出国,您成为世界名模吕燕第二的可能性就极大。
有部电影叫《About a boy》不知您看过没有?什么?没看?那赶紧看吧!说是外国有钱男人就爱追求单亲妈妈,尤其是那种被男人弃的拖油瓶。老外真好,没有处女情结,不像中国男人死封建。所以,如果您再碰巧没结婚就生了小孩,那恐怕就华山出国只有这一条路了。
外国人到底觉得中国怎么样?
这个问题有点大。不过我们可以先讨论其中的两个极端。
有些老外,第一次到中国,短期访问,跑了几个城市,逗留期间迎来送往,回去无一不下结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为什么呢?
这首先要感谢老外的孤陋寡闻。中国人总以为老外见多识广,实际上,北京一出租车司机比人家议员知道的还多,更不要提他们的总统了。尤其是美国人,老子天下第一,中国就知道个北京、上海。联合国里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会说三种语言的人叫三语人,会说两种语言的叫双语人,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叫……?不是单语人,是美国人。有这种心态,美国中小学教师被学生问到有关联合国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选一个外国人当联合国秘书长?”也就不足为怪。
其次要感谢以美国为首的媒体对中国长期坚定的妖魔化的宣传。其实西方人别看他们牛高马大,实际上心里单纯得不得了,很容易上自己媒体的当,信以为真,还坚定得不行,你要和他争两句他还会跟你急。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请他们来。前不久,一个美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中国,从香港入关,第一站刚到深圳就呆掉了。听听他们的对话:
“真没想到,这个在美国普通人听也没听说的城市有这么多高楼大厦。这一比,我觉得我们家真像个小渔村。”不过他们不知道中国也就这么一个“普通”城市。
“我感觉这些年被自己人骗了。”另一个记者开始反思了。
“我还以为我们在美国过着什么好日子呢,来这里一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完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又有人怀疑。
这种效果《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干多少年还不一定达得到。所以呀,我觉得,适当时,应给《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CNN颁个华表奖特别贡献奖什么的。
说到电影的华表奖,张艺谋的巨大影响完全不能忽视。许多人批评张导暴露了中国的阴暗面。其实,反过来这多好,让老外一到中国就吓一大跳,多有张导追求的戏剧效果。
2003年,我们组织一个国际会议。一个美国女教授不停地向我发E-mail问这问那,其实我早就看出她的担心,只是出于礼貌没有指出来。次数多了,她终于问我了,要不要带便携式厕所?我回答说为了您的安全当然得带,您最好还带上瓶装水、饭碗、刀叉、被套、被单……
这位教授到了上海,第一件事就找到我。您别担心,她可不是来找我吵架的,反过来是向我道歉的,说话像琼瑶:“我是张艺谋的大影迷,都怪他,我一点也不责怪你。看到这里的一切一切,我真是太意外太意外,太高兴太高兴。回去之后我要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中国。”
你看,我该如何感谢张导?中国又该如何感谢他?
还有一种老外,20年前来过中国,今天再来的感觉完全像刘姥姥看电梯:进去一个老太婆,出来一个美少女。这种老外,这辈子注定是中国的热爱者。
其实小布什几十年前也来过中国,只可惜呀,当时他还太小,不懂事。
另外一种老外,身居要职,在中国生活的时间又长,可能就不太喜欢中国。典型代表是大使馆里的签证官,见了太多的中国人为了出国,什么瞎话都敢说,什么谎言都敢讲。我和这种老外也打过几次交道,还不是为了签证,每次回去,连死的心都有。
最后声明两点,第一,我这里说的外国人主要指西方人。第二,外国人喜欢的,我本人并不一定喜欢(中国女人除外)。
(原载《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