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性能调优 —— CPU性能

一、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平均负载”?

1、uptime 查询平均负载
$ uptime
02:34:03 up 2 days, 20:14,  1 user,  load average: 0.63, 0.83, 0.88

02:34:03              // 当前时间
up 2 days, 20:14      // 系统运行时间
1 user                // 正在登录用户数

最后三个数字呢,依次则是过去 1 分钟、5 分钟、15 分钟的平均负载


# -d 参数表示高亮显示变化的区域
$ watch -d uptime
..., load average: 1.00, 0.75, 0.39
2、查询系统有几个 CPU
# 关于 grep 和 wc 的用法请查询它们的手册或者网络搜索
$ grep 'model name' /proc/cpuinfo | wc -l

# 更直观的命令
$ lscpu
3、用 iostat、mpstat、pidstat 等工具
需要预先安装 stress 和 sysstat 包

yum install -y stress sysstat

stress
系统压力测试工具
模拟一个 CPU 使用率 100% 的场景
$ stress --cpu 1 --timeout 600

模拟 I/O 压力,即不停地执行 sync
$ stress -i 1 --timeout 600

模拟大量进程的场景,模拟的是 8 个进程
$ stress -c 8 --timeout 600
mpstat
多核 CPU 性能分析工具,用来实时查看每个 CPU 的性能指标
# -P ALL 表示监控所有 CPU,后面数字 5 表示间隔 5 秒后输出一组数据
$ mpstat -P ALL 5
pidstat
进程性能分析工具,用来实时查看进程的 CPU、内存、I/O 以及上下文切换等性能指标

用法:http://einverne.github.io/post/2019/05/pidstat-usage.html

# 间隔 5 秒后输出一组数据
$ pidstat -u 5 1
4、拓展工具
lsof 系统工具

https://www.cnblogs.com/sparkbj/p/7161669.html

htop

https://www.cnblogs.com/programmer-tlh/p/11726016.html

# 需要安装
$ yum install -y htop

# 跟top一样使用
$ htop
atop

https://www.cnblogs.com/DataArt/p/10344438.html

# 需要安装
$ yum install -y atop

# 跟top一样使用
$ atop

二、CPU上下文切换

1、CPU 上下文

CPU 寄存器,是 CPU 内置的容量小、但速度极快的内存。而程序计数器,则是用来存储 CPU 正在执行的指令位置、或者即将执行的下一条指令位置。它们都是 CPU 在运行任何任务前,必须的依赖环境,因此也被叫做 CPU 上下文

2、CPU 上下文切换

CPU 上下文切换,就是先把前一个任务的 CPU 上下文(也就是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保存起来,然后加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新位置,运行新任务。

而这些保存下来的上下文,会存储在系统内核中,并在任务重新调度执行时再次加载进来。这样就能保证任务原来的状态不受影响,让任务看起来还是连续运行。

根据任务的不同,CPU 的上下文切换就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场景,也就是进程上下文切换线程上下文切换以及中断上下文切换

3、怎么查看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情况
vmstat

是一个常用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主要用来分析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也常用来分析 CPU 上下文切换和中断的次数

# 每隔 5 秒输出 1 组数据
[root@myhost-001 ~]# vmstat 5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2  0      0 283544   2108 416380    0    0    73    29  131   99  0  0 99  0  0
 0  0      0 283520   2108 416380    0    0     0     0   22   47  0  0 100  0  0
 0  0      0 283520   2108 416380    0    0     0     0   19   44  0  0 100  0  0
 0  0      0 283520   2108 416380    0    0     0     0   23   51  0  0 100  0  0
 
cs(context switch)是每秒上下文切换的次数。
in(interrupt)则是每秒中断的次数。
r(Running or Runnable)是就绪队列的长度,也就是正在运行和等待 CPU 的进程数。
b(Blocked)则是处于不可中断睡眠状态的进程数。
pidstat

查看每个进程的详细情况

# 每隔 5 秒输出 1 组数据
[root@myhost-001 ~]# pidstat -w 5
Linux 3.10.0-957.21.3.el7.x86_64 (myhost-001) 	2020年08月20日 	_x86_64_	(1 CPU)

11时44分36秒   UID       P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
11时44分41秒     0         3      0.60      0.00  ksoftirqd/0
11时44分41秒     0         9      0.80      0.00  rcu_sched
11时44分41秒     0        11      0.20      0.00  watchdog/0

一个是 cswch ,表示每秒自愿上下文切换(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
另一个则是 nvcswch ,表示每秒非自愿上下文切换(non 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

  • 所谓自愿上下文切换,是指进程无法获取所需资源,导致的上下文切换。比如说, I/O、内存等系统资源不足时,就会发生自愿上下文切换。
  • 非自愿上下文切换,则是指进程由于时间片已到等原因,被系统强制调度,进而发生的上下文切换。比如说,大量进程都在争抢 CPU 时,就容易发生非自愿上下文切换。
# 每隔 1 秒输出 1 组数据(需要 Ctrl+C 才结束)
# -w 参数表示输出《进程》切换指标,而 -u 参数则表示输出 CPU 使用指标
$ pidstat -w -u 1


# 每隔 1 秒输出一组数据(需要 Ctrl+C 才结束)
# -wt 参数表示输出《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指标
$ pidstat -wt 1
sysbench

模拟系统多线程调度 预先安装 sysbench 和 sysstat 包,如 apt install sysbench sysstat

# 以 10 个线程运行 5 分钟的基准测试,模拟多线程切换的问题
$ sysbench --threads=10 --max-time=300 threads run
/proc/interrupts

怎样才能知道中断发生的类型呢?

就是从 /proc/interrupts 这个只读文件中读取。/proc 实际上是 Linux 的一个虚拟文件系统,用于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之间的通信。/proc/interrupts 就是这种通信机制的一部分,提供了一个只读的中断使用情况

# -d 参数表示高亮显示变化的区域
$ watch -d cat /proc/interrupts

重调度中断(RES),这个中断类型表示,唤醒空闲状态的 CPU 来调度新的任务运行。这是多处理器系统(SMP)中,调度器用来分散任务到不同 CPU 的机制,通常也被称为处理器间中断(Inter-Processor Interrupts,IPI)

4、总结
  • 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等待资源,有可能发生了 I/O 等其他问题;
  • 非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被强制调度,也就是都在争抢 CPU,说明 CPU 的确成了瓶颈;
  • 中断次数变多了,说明 CPU 被中断处理程序占用,还需要通过查看 /proc/interrupts 文件来分析具体的中断类型。

三、CPU使用率居然达到100%,我该怎么办?

1、CPU 使用率
节拍率

节拍率 HZ 是内核的可配选项,可以设置为 100、250、1000 等。不同的系统可能设置不同数值,你可以通过查询 /boot/config 内核选项来查看它的配置值。比如在我的系统中,节拍率设置成了 250,也就是每秒钟触发 250 次时间中断

$ grep 'CONFIG_HZ=' /boot/config-$(uname -r)
CONFIG_HZ=250
/proc/stat

Linux 通过 /proc 虚拟文件系统,向用户空间提供了系统内部状态的信息,而 /proc/stat 提供的就是系统的 CPU 和任务统计信息

# 只保留各个 CPU 的数据
$ cat /proc/stat | grep ^cpu
cpu  280580 7407 286084 172900810 83602 0 583 0 0 0
cpu0 144745 4181 176701 86423902 52076 0 301 0 0 0
cpu1 135834 3226 109383 86476907 31525 0 282 0 0 0

同时,正因为节拍率 HZ 是内核选项,所以用户空间程序并不能直接访问。为了方便用户空间程序,内核还提供了一个用户空间节拍率 USER_HZ,它总是固定为 100,也就是 1/100 秒。这样,用户空间程序并不需要关心内核中 HZ 被设置成了多少,因为它看到的总是固定值 USER_HZ

第一列表示的是 CPU 编号,如 cpu0、cpu1 ,而第一行没有编号的 cpu ,表示的是所有 CPU 的累加。其他列则表示不同场景下 CPU 的累加节拍数,它的单位是 USER_HZ,也就是 10 ms(1/100 秒),所以这其实就是不同场景下的 CPU 时间

2、怎么查看 CPU 使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义:CPU 使用率,就是除了空闲时间外的其他时间占总 CPU 时间的百分比

性能分析工具给出的都是间隔一段时间的平均 CPU 使用率,所以要注意间隔时间的设置,特别是用多个工具对比分析时,你一定要保证它们用的是相同的间隔时间

对比一下 top 和 ps 这两个工具报告的 CPU 使用率,默认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因为 top 默认使用 3 秒时间间隔,而 ps 使用的却是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

top

显示了系统总体的 CPU 和内存使用情况,以及各个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

# 默认每 3 秒刷新一次,top 默认显示的是所有 CPU 的平均值,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按下数字 1 ,就可以切换到每个 CPU 的使用率了。
[root@myhost-001 ~]# top
top - 11:59:40 up  1:26,  2 users,  load average: 0.02, 0.15, 0.20
Tasks: 100 total,   1 running,  99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0 us,  0.0 sy,  0.0 ni,100.0 id,  0.0 wa,  0.0 hi,  0.0 si,  0.0 st
KiB Mem :   995892 total,   274024 free,   298100 used,   423768 buff/cache
KiB Swap:  2097148 total,  2097148 free,        0 used.   503220 avail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1358 root      20   0  161880   2232   1580 R  0.3  0.2   0:00.13 top                                                              1 root      20   0  127988   6528   4124 S  0.0  0.7   0:01.13 systemd                                                          2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threadd                                                          3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15 ksoftirqd/0                                                      5 root       0 -20       0      0      0 S  0.0  0.0   0:00.00 kworker/0:0H                                                      6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worker/u256:0                                                    7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0 migration/0                                                      8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rcu_bh                                                            9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31 rcu_sched                                                       10 root       0 -20       0      0      0 S  0.0  0.0   0:00.00 lru-add-drain 
   .....

第三行 %Cpu 就是系统的 CPU 使用率

  • user(通常缩写为 us),代表用户态 CPU 时间。注意,它不包括下面的 nice 时间,但包括了 guest 时间。
  • nice(通常缩写为 ni),代表低优先级用户态 CPU 时间,也就是进程的 nice 值被调整为 1-19 之间时的 CPU 时间。这里注意,nice 可取值范围是 -20 到 19,数值越大,优先级反而越低。
  • system(通常缩写为 sys),代表内核态 CPU 时间。
  • idle(通常缩写为 id),代表空闲时间。注意,它不包括等待 I/O 的时间(iowait)。
  • iowait(通常缩写为 wa),代表等待 I/O 的 CPU 时间。
  • irq(通常缩写为 hi),代表处理硬中断的 CPU 时间。
  • softirq(通常缩写为 si),代表处理软中断的 CPU 时间。
  • steal(通常缩写为 st),代表当系统运行在虚拟机中的时候,被其他虚拟机占用的 CPU 时间。
  • guest(通常缩写为 guest),代表通过虚拟化运行其他操作系统的时间,也就是运行虚拟机的 CPU 时间。
  • guest_nice(通常缩写为 gnice),代表以低优先级运行虚拟机的时间。

top 并没有细分进程的用户态 CPU 和内核态 CPU。

# 每隔 1 秒输出一组数据,共输出 5 组
[root@myhost-001 ~]# pidstat 1 5
Linux 3.10.0-957.21.3.el7.x86_64 (myhost-001) 	2020年08月20日 	_x86_64_	(1 CPU)

12时04分32秒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12时04分33秒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12时04分34秒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12时04分35秒     0      1380    0.00    1.00    0.00    1.00     0  pidstat

12时04分35秒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12时04分36秒     0      1380    0.00    1.00    0.00    1.00     0  pidstat

12时04分36秒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12时04分37秒     0      1380    1.01    1.01    0.00    2.02     0  pidstat

平均时间: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平均时间:     0      1380    0.20    0.60    0.00    0.80     -  pidstat
  • 用户态 CPU 使用率 (%usr);
  • 内核态 CPU 使用率(%system);
  • 运行虚拟机 CPU 使用率(%guest);
  • 等待 CPU 使用率(%wait);
  • 以及总的 CPU 使用率(%CPU)。
ps

则只显示了每个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

# 从所有进程中查找 PID 是 24344 的进程
$ ps aux | grep 24344
root      9628  0.0  0.0  14856  1096 pts/0    S+   16:15   0:00 grep --color=auto 24344
3、CPU 使用率过高怎么办?

通过 top、ps、pidstat 等工具,你能够轻松找到 CPU 使用率较高(比如 100% )的进程。但是你可能又想知道,占用 CPU 的到底是代码里的哪个函数呢?

GDB

因为 GDB 调试程序的过程会中断程序运行,这在线上环境往往是不允许的。所以,GDB 只适合用在性能分析的后期,当你找到了出问题的大致函数后,线下再借助它来进一步调试函数内部的问题

ab(apache bench)

一个常用的 HTTP 服务性能测试工具

# 安装
$ yum install -y httpd-tools

# 并发 10 个请求测试 Nginx 性能,总共测试 100 个请求
$ ab -c 10 -n 1000 http://192.168.0.10:10000/

# 并发请求数改成 5,同时把请求时长设置为 10 分钟(-t 600)
$ ab -c 5 -t 600 http://192.168.0.10:10000/

perf top

它能够实时显示占用 CPU 时钟最多的函数或者指令,因此可以用来查找热点函数

$ perf to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行包含三个数据,分别是采样数(Samples)、事件类型(event)和事件总数量(Event count)

  • 第一列 Overhead ,是该符号的性能事件在所有采样中的比例,用百分比来表示。
  • 第二列 Shared ,是该函数或指令所在的动态共享对象(Dynamic Shared Object),如内核、进程名、动态链接库名、内核模块名等。
  • 第三列 Object ,是动态共享对象的类型。比如 [.] 表示用户空间的可执行程序、或者动态链接库,而 [k] 则表示内核空间。
  • 最后一列 Symbol 是符号名,也就是函数名。当函数名未知时,用十六进制的地址来表示
perf record
$ perf record # 按 Ctrl+C 终止采样
[ perf record: Woken up 1 times to write data ]
[ perf record: Captured and wrote 0.452 MB perf.data (6093 samples) ]
perf report
$ perf report # 展示类似于 perf top 的报告

我们还经常为 perf top 和 perf record 加上 -g 参数,开启调用关系的采样,方便我们根据调用链来分析性能问题

# -g 开启调用关系分析,-p 指定 php-fpm 的进程号 21515
$ perf top -g -p 21515
# 按方向键切换到 php-fpm进程,再按下回车键展开 php-fpm 的调用关系
4、小结

CPU 使用率是最直观和最常用的系统性能指标,更是我们在排查性能问题时,通常会关注的第一个指标。所以我们更要熟悉它的含义,尤其要弄清楚用户(%user)、Nice(%nice)、系统(%system) 、等待 I/O(%iowait) 、中断(%irq)以及软中断(%softirq)这几种不同 CPU 的使用率。比如说:

  • 用户 CPU 和 Nice CPU 高,说明用户态进程占用了较多的 CPU,所以应该着重排查进程的性能问题。
  • 系统 CPU 高,说明内核态占用了较多的 CPU,所以应该着重排查内核线程或者系统调用的性能问题。
  • I/O 等待 CPU 高,说明等待 I/O 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应该着重排查系统存储是不是出现了 I/O 问题。
  • 软中断和硬中断高,说明软中断或硬中断的处理程序占用了较多的 CPU,所以应该着重排查内核中的中断服务程序。

碰到 CPU 使用率升高的问题,你可以借助 top、pidstat 等工具,确认引发 CPU 性能问题的来源;再使用 perf 等工具,排查出引起性能问题的具体函数。

四、系统的CPU使用率很高,但为啥却找不到高CPU的应用?

1、命令
pstree

可以用树状形式显示所有进程之间的关系

$ pstree | grep stress
        |-docker-containe-+-php-fpm-+-php-fpm---sh---stress
        |         |-3*[php-fpm---sh---stress---stress]
execsnoop

一个专为短时进程设计的工具。它通过 ftrace 实时监控进程的 exec() 行为,并输出短时进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进程 PID、父进程 PID、命令行参数以及执行的结果

# 安装 execsnoop
https://www.codeleading.com/article/56251061422/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brendangregg/perf-tools.git

# 使用
$ ./execsnoop

$ ./iolatency -Q

$ ./tpoint -s block:block_rq_insert 'rwbs ~ "*R*"'

$ ./funccount -i 1 'bio_*'
2、小结

碰到常规问题无法解释的 CPU 使用率情况时,首先要想到有可能是短时应用导致的问题,比如有可能是下面这两种情况。

  • 第一,应用里直接调用了其他二进制程序,这些程序通常运行时间比较短,通过 top 等工具也不容易发现
  • 第二,应用本身在不停地崩溃重启,而启动过程的资源初始化,很可能会占用相当多的 CPU

对于这类进程,我们可以用 pstree 或者 execsnoop 找到它们的父进程,再从父进程所在的应用入手,排查问题的根源

五、系统中出现大量不可中断进程和僵尸进程怎么办?

1、进程状态
  • R 是 Running 或 Runnable 的缩写,表示进程在 CPU 的就绪队列中,正在运行或者正在等待运行。
  • D 是 Disk Sleep 的缩写,也就是不可中断状态睡眠(Uninterruptible Sleep),一般表示进程正在跟硬件交互,并且交互过程不允许被其他进程或中断打断。
  • Z 是 Zombie 的缩写,如果你玩过“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应该知道它的意思。它表示僵尸进程,也就是进程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但是父进程还没有回收它的资源(比如进程的描述符、PID 等)。
  • S 是 Interruptible Sleep 的缩写,也就是可中断状态睡眠,表示进程因为等待某个事件而被系统挂起。当进程等待的事件发生时,它会被唤醒并进入 R 状态。
  • I 是 Idle 的缩写,也就是空闲状态,用在不可中断睡眠的内核线程上。前面说了,硬件交互导致的不可中断进程用 D 表示,但对某些内核线程来说,它们有可能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负载,用 Idle 正是为了区分这种情况。要注意,D 状态的进程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 I 状态的进程却不会。
  • T 或者 t,也就是 Stopped 或 Traced 的缩写,表示进程处于暂停或者跟踪状态。
  • X,也就是 Dead 的缩写,表示进程已经消亡,所以你不会在 top 或者 ps 命令中看到它。
2、iowait 分析
dstat

可以同时查看 CPU 和 I/O 这两种资源的使用情况,便于对比分析

# 间隔 1 秒输出 10 组数据
$ dstat 1 10
You did not select any stats, using -cdngy by default.
--total-cpu-usage-- -dsk/total- -net/total- ---paging-- ---system--
usr sys idl wai stl| read  writ| recv  send|  in   out | int   csw
  0   0  96   4   0|1219k  408k|   0     0 |   0     0 |  42   885
  0   0   2  98   0|  34M    0 | 198B  790B|   0     0 |  42   138
  0   0   0 100   0|  34M    0 |  66B  342B|   0     0 |  42   135
  0   0  84  16   0|5633k    0 |  66B  342B|   0     0 |  52   177
  0   3  39  58   0|  22M    0 |  66B  342B|   0     0 |  43   144
  0   0   0 100   0|  34M    0 | 200B  450B|   0     0 |  46   147
  0   0   2  98   0|  34M    0 |  66B  342B|   0     0 |  45   134
  0   0   0 100   0|  34M    0 |  66B  342B|   0     0 |  39   131
  0   0  83  17   0|5633k    0 |  66B  342B|   0     0 |  46   168
  0   3  39  59   0|  22M    0 |  66B  342B|   0     0 |  37   134

从 dstat 的输出,我们可以看到,每当 iowait 升高(wai)时,磁盘的读请求(read)都会很大。这说明 iowait 的升高跟磁盘的读请求有关,很可能就是磁盘读导致的。

# -d 展示 I/O 统计数据,-p 指定进程号,间隔 1 秒输出 3 组数据
$ pidstat -d -p 4344 1 3
06:38:50      UID       PID   kB_rd/s   kB_wr/s kB_ccwr/s iodelay  Command
06:38:51        0      4344      0.00      0.00      0.00       0  app
06:38:52        0      4344      0.00      0.00      0.00       0  app
06:38:53        0      4344      0.00      0.00      0.00       0  app

# 不指定进程号,观察所有进程的 I/O 使用情况。间隔 1 秒输出多组数据 (这里是 20 组)
$ pidstat -d 1 20
...
06:48:46      UID       PID   kB_rd/s   kB_wr/s kB_ccwr/s iodelay  Command
06:48:47        0      4615      0.00      0.00      0.00       1  kworker/u4:1
06:48:47        0      6080  32768.00      0.00      0.00     170  app
06:48:47        0      6081  32768.00      0.00      0.00     184  app
....
strace

是最常用的跟踪进程系统调用的工具

$ strace -p 6082
strace: attach: ptrace(PTRACE_SEIZE, 6082):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一般遇到这种问题时,我会先检查一下进程的状态是否正常。比如,继续在终端中运行 ps 命令,并使用 grep 找出刚才的 6082 号进程

$ ps aux | grep 6082
root      6082  0.0  0.0      0     0 pts/0    Z+   13:43   0:00 [app] <defunct>

进程 6082 已经变成了 Z 状态,也就是僵尸进程。僵尸进程都是已经退出的进程,所以就没法儿继续分析它的系统调用。

# 我们用了 perf 工具,来分析系统的 CPU 时钟事件
$ perf record -g
$ perf report
3、僵尸进程

僵尸进程是因为父进程没有回收子进程的资源而出现的,那么,要解决掉它们,就要找到它们的根儿,也就是找出父进程,然后在父进程里解决。

pstree

父进程的找法

# -a 表示输出命令行选项
# p 表 PID
# s 表示指定进程的父进程
$ pstree -aps 3084
systemd,1
  └─dockerd,15006 -H fd://
      └─docker-containe,15024 --config /var/run/docker/containerd/containerd.toml
          └─docker-containe,3991 -namespace moby -workdir...
              └─app,4009
                  └─(app,3084)

会发现 3084 号进程的父进程是 4009

火焰图

https://blog.csdn.net/pwl999/article/details/106786495/

https://blog.csdn.net/gatieme/article/details/78885908

systemtab

https://blog.csdn.net/wangzuxi/article/details/44901285

perf-tools

https://zhoubofsy.github.io/2018/12/14/linux/perf-tools/

https://www.cnblogs.com/GODYCA/archive/2013/05/28/3104281.html

六、怎么理解Linux软中断?

1、软中断

Linux 将中断处理过程分成了两个阶段,也就是上半部和下半部

  • 上半部用来快速处理中断,它在中断禁止模式下运行,主要处理跟硬件紧密相关的或时间敏感的工作。
  • 下半部用来延迟处理上半部未完成的工作,通常以内核线程的方式运行

实际上,上半部会打断 CPU 正在执行的任务,然后立即执行中断处理程序。而下半部以内核线程的方式执行,并且每个 CPU 都对应一个软中断内核线程,名字为 “ksoftirqd/CPU 编号”,比如说, 0 号 CPU 对应的软中断内核线程的名字就是 ksoftirqd/0。

2、查看软中断和内核线程

proc 文件系统。它是一种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进行通信的机制,可以用来查看内核的数据结构,或者用来动态修改内核的配置。其中:

  • /proc/softirqs 提供了软中断的运行情况;
  • /proc/interrupts 提供了硬中断的运行情况。
# 查看 /proc/softirqs 文件的内容,你就可以看到各种类型软中断在不同 CPU 上的累积运行次数
$ cat /proc/softirqs
                    CPU0       CPU1
          HI:          0          0
       TIMER:     811613    1972736
      NET_TX:         49          7
      NET_RX:    1136736    1506885
       BLOCK:          0          0
    IRQ_POLL:          0          0
     TASKLET:     304787       3691
       SCHED:     689718    1897539
     HRTIMER:          0          0
         RCU:    1330771    1354737

第一,要注意软中断的类型,也就是这个界面中第一列的内容。从第一列你可以看到,软中断包括了 10 个类别,分别对应不同的工作类型。比如 NET_RX 表示网络接收中断,而 NET_TX 表示网络发送中断。

第二,要注意同一种软中断在不同 CPU 上的分布情况,也就是同一行的内容。正常情况下,同一种中断在不同 CPU 上的累积次数应该差不多。比如这个界面中,NET_RX 在 CPU0 和 CPU1 上的中断次数基本是同一个数量级,相差不大。

软中断实际上是以内核线程的方式运行的,每个 CPU 都对应一个软中断内核线程,这个软中断内核线程就叫做 ksoftirqd/CPU 编号。那要怎么查看这些线程的运行状况呢?

$ ps aux | grep softirq
root         7  0.0  0.0      0     0 ?        S    Oct10   0:01 [ksoftirqd/0]
root        16  0.0  0.0      0     0 ?        S    Oct10   0:01 [ksoftirqd/1]

七、系统的软中断CPU使用率升高,我该怎么办?

hping3

是一个可以构造 TCP/IP 协议数据包的工具,可以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防火墙测试等

运行 hping3 命令,来模拟 Nginx 的客户端请求

# -S 参数表示设置 TCP 协议的 SYN(同步序列号),-p 表示目的端口为 80
# -i u100 表示每隔 100 微秒发送一个网络帧
# 注:如果你在实践过程中现象不明显,可以尝试把 100 调小,比如调成 10 甚至 1
$ hping3 -S -p 80 -i u100 192.168.0.30
watch

可以定期运行一个命令来查看输出;如果再加上 -d 参数,还可以高亮出变化的部分,从高亮部分我们就可以直观看出,哪些内容变化得更快

$ watch -d cat /proc/softirqs
                    CPU0       CPU1
          HI:          0          0
       TIMER:    1083906    2368646
      NET_TX:         53          9
      NET_RX:    1550643    1916776
       BLOCK:          0          0
    IRQ_POLL:          0          0
     TASKLET:     333637       3930
       SCHED:     963675    2293171
     HRTIMER:          0          0
         RCU:    1542111    1590625
sar

sar 可以用来查看系统的网络收发情况,还有一个好处是,不仅可以观察网络收发的吞吐量(BPS,每秒收发的字节数),还可以观察网络收发的 PPS,即每秒收发的网络帧数

# -n DEV 表示显示网络收发的报告,间隔 1 秒输出一组数据
$ sar -n DEV 1
15:03:46        IFACE   rxpck/s   txpck/s    rxkB/s    txkB/s   rxcmp/s   txcmp/s  rxmcst/s   %ifutil
15:03:47         eth0  12607.00   6304.00    664.86    358.11      0.00      0.00      0.00      0.01
15:03:47      docker0   6302.00  12604.00    270.79    664.66      0.00      0.00      0.00      0.00
15:03:47           lo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5:03:47    veth9f6bbcd   6302.00  12604.00    356.95    664.66      0.00      0.00      0.00      0.05

对于 sar 的输出界面,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从左往右依次是:

  • 第一列:表示报告的时间。
  • 第二列:IFACE 表示网卡。
  • 第三、四列:rxpck/s 和 txpck/s 分别表示每秒接收、发送的网络帧数,也就是 PPS。
  • 第五、六列:rxkB/s 和 txkB/s 分别表示每秒接收、发送的千字节数,也就是 BPS。
  • 后面的其他参数基本接近 0,显然跟今天的问题没有直接关系,你可以先忽略掉。
tcpdump

是一个常用的网络抓包工具,常用来分析各种网络问题

# -i eth0 只抓取 eth0 网卡,-n 不解析协议名和主机名
# tcp port 80 表示只抓取 tcp 协议并且端口号为 80 的网络帧
$ tcpdump -i eth0 -n tcp port 80
15:11:32.678966 IP 192.168.0.2.18238 > 192.168.0.30.80: Flags [S], seq 458303614, win 512, length 0
...

八、总结:如何迅速分析出系统CPU的瓶颈在哪里?

1、CPU 性能指标
CPU 使用率

CPU 使用率描述了非空闲时间占总 CPU 时间的百分比,根据 CPU 上运行任务的不同,又被分为用户 CPU、系统 CPU、等待 I/O CPU、软中断和硬中断等。

  • 用户 CPU 使用率,包括用户态 CPU 使用率(user)和低优先级用户态 CPU 使用率(nice),表示 CPU 在用户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用户 CPU 使用率高,通常说明有应用程序比较繁忙。
  • 系统 CPU 使用率,表示 CPU 在内核态运行的时间百分比(不包括中断)。系统 CPU 使用率高,说明内核比较繁忙。
  • 等待 I/O 的 CPU 使用率,通常也称为 iowait,表示等待 I/O 的时间百分比。iowait 高,通常说明系统与硬件设备的 I/O 交互时间比较长。
  • 软中断和硬中断的 CPU 使用率,分别表示内核调用软中断处理程序、硬中断处理程序的时间百分比。它们的使用率高,通常说明系统发生了大量的中断。
  •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在虚拟化环境中会用到的窃取 CPU 使用率(steal)和客户 CPU 使用率(guest),分别表示被其他虚拟机占用的 CPU 时间百分比,和运行客户虚拟机的 CPU 时间百分比。
平均负载(Load Average)

也就是系统的平均活跃进程数。它反应了系统的整体负载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数值,分别指过去 1 分钟、过去 5 分钟和过去 15 分钟的平均负载。

理想情况下,平均负载等于逻辑 CPU 个数,这表示每个 CPU 都恰好被充分利用。如果平均负载大于逻辑 CPU 个数,就表示负载比较重了

进程上下文切换
  • 无法获取资源而导致的自愿上下文切换;
  • 被系统强制调度导致的非自愿上下文切换。

上下文切换,本身是保证 Linux 正常运行的一项核心功能。但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将原本运行进程的 CPU 时间,消耗在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数据的保存和恢复上,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成为性能瓶颈

CPU 缓存的命中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PU 缓存的速度介于 CPU 和内存之间,缓存的是热点的内存数据。根据不断增长的热点数据,这些缓存按照大小不同分为 L1、L2、L3 等三级缓存,其中 L1 和 L2 常用在单核中, L3 则用在多核中。

从 L1 到 L3,三级缓存的大小依次增大,相应的,性能依次降低(当然比内存还是好得多)。而它们的命中率,衡量的是 CPU 缓存的复用情况,命中率越高,则表示性能越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性能工具

第一个,平均负载的案例。我们先用 uptime, 查看了系统的平均负载;而在平均负载升高后,又用 mpstat 和 pidstat ,分别观察了每个 CPU 和每个进程 CPU 的使用情况,进而找出了导致平均负载升高的进程,也就是我们的压测工具 stress。

第二个,上下文切换的案例。我们先用 vmstat ,查看了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和中断次数;然后通过 pidstat ,观察了进程的自愿上下文切换和非自愿上下文切换情况;最后通过 pidstat ,观察了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情况,找出了上下文切换次数增多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基准测试工具 sysbench。

第三个,进程 CPU 使用率升高的案例。我们先用 top ,查看了系统和进程的 CPU 使用情况,发现 CPU 使用率升高的进程是 php-fpm;再用 perf top ,观察 php-fpm 的调用链,最终找出 CPU 升高的根源,也就是库函数 sqrt() 。

第四个,系统的 CPU 使用率升高的案例。我们先用 top 观察到了系统 CPU 升高,但通过 top 和 pidstat ,却找不出高 CPU 使用率的进程。于是,我们重新审视 top 的输出,又从 CPU 使用率不高但处于 Running 状态的进程入手,找出了可疑之处,最终通过 perf record 和 perf report ,发现原来是短时进程在捣鬼。

另外,对于短时进程,我还介绍了一个专门的工具 execsnoop,它可以实时监控进程调用的外部命令。

第五个,不可中断进程和僵尸进程的案例。我们先用 top 观察到了 iowait 升高的问题,并发现了大量的不可中断进程和僵尸进程;接着我们用 dstat 发现是这是由磁盘读导致的,于是又通过 pidstat 找出了相关的进程。但我们用 strace 查看进程系统调用却失败了,最终还是用 perf 分析进程调用链,才发现根源在于磁盘直接 I/O 。

最后一个,软中断的案例。我们通过 top 观察到,系统的软中断 CPU 使用率升高;接着查看 /proc/softirqs, 找到了几种变化速率较快的软中断;然后通过 sar 命令,发现是网络小包的问题,最后再用 tcpdump ,找出网络帧的类型和来源,确定是一个 SYN FLOOD 攻击导致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缩小排查范围,我通常会先运行几个支持指标较多的工具,如 top、vmstat 和 pidstat 。为什么是这三个工具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3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