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研发检测记录模板-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检验原始记录

试验目的

检验标准:《中国药典》2020年版 第四部 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样品名称

  样品批号:

样品来源

 样品数量/规格: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检验环境:温度:    ℃,湿度:    %

第一法  光阻法

1、试验仪器:

 智能微粒测定仪,型号:                                                     ,编号:                            

  1. 试验操作:

2.1供试品检查前的准备

2.1.1 取50ml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 (所用溶剂:                        ),经微孔滤膜(一般孔径为0.45μm)滤过,置于洁净的适宜容器中,旋转使可能存在的微粒均匀,静置待气泡消失。按光阻法项下的检查法检查。每l0ml 中含10μm以上(≥10μm)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0粒以下,含25 μm以上(≥25μm)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粒以下。否则表明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玻璃仪器或实验环境不适于进行微粒检查,应重新进行处理,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检查。

     仪器准备测定结果:

每l0ml 中含10μm以上(≥10μm)的不溶性微粒            粒,含25 μm以上(≥25μm)的不溶性微粒                    粒。

2.1.2供试品应事先除去外包装,并用净化水将容器外壁冲洗干净,置适宜实验环境中备用。

2.2、 检查法

2.2.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杯,再将供试品溶液倒人取样杯中,静置2min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使溶液棍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另取至少2个供试品,同法测定。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2.2.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

①直接测定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静置2min或适当时间脱气,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产生气泡),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人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另取至3个供试品,同法测定。第一个供试品的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②样品合并测定法:可采用适宜的方法,在层流净化台上小心合并至个供试品的内容物(使总体积不少于25ml) ,置于取样杯中,静2min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根据取样体积与每个容器的标示装量体积,计算每个容器所含的微粒数。

2.2.1和2.2.2项下的注射用浓溶液如黏度太大,不便直接测定时,可经适当稀释,依法测定。

 2.2.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 

①直接测定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 (所用溶剂:                        ,溶剂体积:                。),小心盖上瓶盖,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静置2min或适当时间脱气,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人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另取至少3个供试品,同法测定。第一个供试品的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②样品合并测定法:采用适宜的方法,取至少3个供试品,在层流净化台上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分别精密加人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所用溶剂:                        ,溶剂体积:                。),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小心合并容器中的溶液(使总体积不少25ml),置于取样杯中,静置2min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每个容器所含的微粒数。

2.2.4、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

按品种项下规定,取供试品适量(供试品取样量:                        )(相当于单个制剂的最大规格量),置取样杯或适宜的容器中,精密加人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 (所用溶剂:                        溶剂体积:                。),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静置2min或适当时间脱,小心开启容器,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人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另取至少3份供试品,同法测定。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每份所含的微粒数。

3、注意事项

3.1、光阻法不适于黏度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如乳剂、胶体溶液、混悬液、脂肪乳、甘露醉注射液等,也不适用于进人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制剂(如碳酸盐缓冲液制成的制剂)。对于一些溶解性差的样品,样品在管道中与水相混时,可能会在局部析出沉淀,这不仅会使检查结果偏高,也可能造成管路堵塞,出现该种情况时应考虑采用显微计数法。

3.2、供试品的检查数量为确保检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取供试品3瓶(支)以上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查。在多支样品的测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操作的一致性(如容器翻转次数、取样方式、除气泡方式、搅拌速度等),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3.3、对于小容量注射液,可以采用直接取样法测定,也可以采用多支内容物合并法测定。直接取样法可考察多支样品检查结果的重现性,体现各容器间的差异。当选用直接取样法测定时,为避免供试品溶液与仪器管路中的水在相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泡、乳光等导致侧定数据偏高的现象,应先将前几个容器的测定数据弃去,使供试品溶液充满管路,然后读取后续容器的测定数据作为供试品的测定结果。在小容量注射液直接取样的检侧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吸入气泡。一旦吸入气泡,应使用微粒检测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对管路进行充分清洗,直至气泡消失。当采用合并法取样时,其关键步骤在于安敞的打开和内容物的取出。玻璃安瓶是小容量注射剂的主要包装形式,虽然通常都为易折安瓶,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安瓶并不“易折”,尽管用砂轮割锯安瓶会大量增加微粒,但有时却是开启安瓶时的必要操作步骤。实际操作中如果在割锯之后直接舒开,会大量引人微粒。经实验比较,认为在保证开启安瓿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划痕的长度和力度,掰开前增加用水清洗的操作过程。安瓶打开后,大量微粒集中于玻璃断口处,经实验比较,认为用干净注射器抽取转移的方法可以减少瓶口碎屑的干扰。此外,采用较粗的针头抽取溶液。可减少气泡的产生。

3.4、注射用无菌粉末一般先用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溶剂溶解后,再采用直接取样法或合并取样法测定。在某些品种(如头孢替唑钠、头抱曲松钠等)的检测中发现,同一批样品采用不同体积的溶剂溶解后,微粒测定结果差异较大,这可能与药物性质等因素有关。经试验研究,这些品种在某一个浓度范围内,不溶性微粒数与主药浓度呈线性关系故这些品种一般在正文项下均规定了不溶性微粒测试溶液的浓度,应依法操作。   

3.5、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复验,并以显微计数法为判断依据。

4、结果与判定

判为                      规定。

   (结果判定: 4.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 ml中含10μm以上(≥10μm)的微粒不得过25粒,含25μm以上(≥25μm)的微粒不得过3粒,判为符合规定。

  4.2、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10μm以上(≥10μm)的微粒不得过6000粒,含25μm以上(≥25μm)的微粒不得过600粒,判为符合规定。)

第二法  光阻法

1、试验仪器:

显微镜,型号:                                                     ,编号:                              

2、操作方法

2.1、供试品检查前的准备

2.1.1、取50ml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 (所用溶剂:                        ),经微孔滤膜〔一般孔径为0.45μm)滤过,置于洁净的适宜容器中,旋转使可能存在的微粒均匀,静置待气泡消失。按显微计数法项下的检查法检查,每50ml中含10μm以上(≥10μm)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以上(≥25μm)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否则表明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玻璃仪器和实验环境不适于进行微粒检查,应重新进行处理,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检查。

2.1.2、用水冲洗平皿,再用净化水反复冲洗,沥干,置实验环境中备用。

2.1.3、在净化台上,将滤器用净化水冲洗至洁净,用平头无齿镊子夹取符合要求的测定用微孔滤膜置滤器托架上,用滤器夹固定滤器,倒置,反复用净化水冲洗滤器内壁,沥干后安装在抽滤瓶上备用。

2.1.4、待检样品应事先除去外包装,并用净化水将容器外壁冲洗干净,置适宜实验环境中备用。

    2.2检查法

    2.2.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

①供试品溶液制备: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层流净化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25mm)中。静置lmin,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

②供试品测定:再用微粒检查用水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然后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至平皿上(必要时,可涂抹极薄层的甘油使滤膜平整),微启盖子使滤膜适当干燥后,将平皿闭合。置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人射光,放大100倍进行显微测量,调节显微镜至滤膜格栅清晰,移动坐标轴,分别测定有效滤过面积上最长粒径在10μm以上(≥10μm)和25μm以上(≥25μm)的微粒数。另取至少两个供试品,同法测定,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2.2.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

①供试品溶液制备: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层流净化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直接抽取每个容器中的全部溶液,沿滤器内壁缓缓注人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13mm)中。

②供试品测定:再用微粒检查用水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然后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至平皿上(必要时,可涂抹极薄层的甘油使滤膜平整),微启盖子使滤膜适当干燥后,将平皿闭合。置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人射光,放大100倍进行显微测量,调节显微镜至滤膜格栅清晰,移动坐标轴,分别测定有效滤过面积上最长粒径在10μm以上(≥10μm)和25μm以上(≥25μm)的微粒数。另取至少两个供试品,同法测定,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2.2.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 

①供试品溶液制备-直接测定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 (所用溶剂:                        ,溶剂体积:                。),小心盖上瓶盖,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静置2min或适当时间脱气,小心开启容器。

A:溶剂在25ml以下的,用适宜的方法直接抽取每个容器中的全部溶液,沿滤器内壁缓缓注人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13mm)中。

B:溶剂量在25ml以上的,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25mm)中。静置lmin,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

②供试品溶液制备-样品合并测定法:采用适宜的方法,取至少3个供试品,在层流净化台上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分别精密加人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所用溶剂:                        ,溶剂体积:                。),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小心合并容器中的溶液(使总体积不少25ml),置于取样杯中,静置2min或适当时间脱气,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25mm)中。静置lmin,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

③供试品测定:再用微粒检查用水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然后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至平皿上(必要时,可涂抹极薄层的甘油使滤膜平整),微启盖子使滤膜适当干燥后,将平皿闭合。置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人射光,放大100倍进行显微测量,调节显微镜至滤膜格栅清晰,移动坐标轴,分别测定有效滤过面积上最长粒径在10μm以上(≥10μm)和25μm以上(≥25μm)的微粒数。另取至少两个供试品,同法测定,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2.2.4、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

①供试品溶液制备:按品种项下规定,取供试品适量(供试品取样量:                        )(相当于单个制剂的最大规格量),置取样杯或适宜的容器中,精密加人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 (所用溶剂:                        溶剂体积:                。),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静置2min或适当时间脱,小心开启容器。

A:溶剂在25ml以下的,用适宜的方法直接抽取每个容器中的全部溶液,沿滤器内壁缓缓注人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13mm)中。

B:溶剂量在25ml以上的,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25mm)中。静置lmin,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

②供试品测定:再用微粒检查用水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然后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至平皿上(必要时,可涂抹极薄层的甘油使滤膜平整),微启盖子使滤膜适当干燥后,将平皿闭合。置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人射光,放大100倍进行显微测量,调节显微镜至滤膜格栅清晰,移动坐标轴,分别测定有效滤过面积上最长粒径在10μm以上(≥10μm)和25μm以上(≥25μm)的微粒数。另取至少两个供试品,同法测定,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3、注意事项

3.1、各种形状的微粒应以实测到的最长粒径计算,重叠微粒和聚合胶体微粒均以单个微粒计数;;结晶析出不属于检测范围,故不应计算。

3.2、必要时可另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25m1照2. 2. 1项下自“沿滤器内壁缓缓注人,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起,依法操作,此项空白试验仅可视作对操作环境、实验用具的认证,所得数据不必在供试品检查结果中扣除,但对检测结果的正确与否有密切关系。此项试验必须检测全滤膜,达到“2.1、供试品检查前的准备”2.1.1的要求后方可进行样品检测。

3.3、本法不适用于乳液型和混悬型注射剂,对于载度过高者,光阻法和本法均无法测定时,可用适宜的溶剂经适量稀释后测定。

3.4、供试品的检查数量:为确保检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取供试品3瓶(支)以上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查。

4、结果与判定

判为                        规定。

(结果判定:4.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 ml中含10μm以上(≥10μm)的微粒不得过12粒,含25μm以上(≥25μm)的微粒不得过2粒,判为符合规定。

4.2、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10μm以上(≥10μm)的微粒不得过3000粒,含25μm以上(≥25μm)的微粒不得过300粒,判为符合规定。)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信息化未来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