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路依然漫漫

作者:爱网商

【导读】近日,京东商城的供应链金融计划迅速地在互联网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激进的互联网人仿佛一夜之间就征服了金融界,但是也有一些作者投稿到i黑马平台,提出了对京东的供应链金融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近日,京东商城的供应链金融计划迅速地在互联网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激进的互联网人仿佛一夜之间就征服了金融界,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京东的金融模式,别对它期望太高,因为京东的问题不会因为它改变,甚至会因为它变得更加严峻。这一切都是因为京东的致命缺陷造成的。本文在京东金融的一边喧嚣中,再谈B2C与京东模式。

京东的金融模式是什么样的?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以京东的供应商A公司为例,来讲讲这个模式。

由于京东的结算周期太长,很多生产型企业缺乏回笼资金维持生产,导致大批供应商需要资金支持维持生产,A公司是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离开京东的企业之一,它决定相信京东提供的金融扶持模式。

第一步,供应商A通过把应付账款或者是货物在和京东方面确认后,并在第三保险机构投保后,将账款或者货物质押给银行换取融资。

第二步,而银行则将供应商A的质押转化成金融产品以一定价格卖给给京东商城和其他供应商。

第三步,当京东给供应商A结款之后,供应商A还给银行贷款,而京东之前卖的理财产品也到期,与参与购买该金融产品的供应商分享收益。

以上就是京东商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框架流程,在这个模式中,银行非常聪明地将风险大量转移到京东身上。如果京东确实如它所说的那样强大,那么这个模式中的风险可以降低,但是现实是京东有这个能力吗?

与B2C精髓越来越远的京东

B2C牛的地方就在于通过优化和降低供应链成本,从而减低商品销售成本,实现线上价格优于线下。事实上,在最初的时候,京东的客户群集中,且相对较小,一方面发挥B2C企业供应链管理强的优点,通过正品、便捷和自建的物流渠道,确保了京东的这种方式得以存活和发展,并赢得了用户的口碑和好评,也让自己在残酷的电商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京东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京东的问题开始暴露。由于京东的模式太重(它要自建物流)成本缺口越来越大。最近一年,京东对外宣布要开始盈利了,刘强东的精明可见一般,因为把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变成了一个自己主动出击的结果,虽然紧迫,但是面子一点也没丢。为什么要涨价?因为高昂的成本,它不涨价是不可能的。但是,涨价直接影响到京东前端的货品结构和价格带, 它作为B2C平台的优势开始减弱。事实上,它甚至对比别的平台,也没啥优势,你随便安装一个比价工具,你就能看到京东商品和别的电商平台同种产品的价格差异了。

所以,京东急着要上市,融资补空,维持扩张和平台计划。但是即使上市了,也会面临随之而来的人员产能和业绩kpi的压力,自建物流的发展速度很难跟上流量增长,这之间的瓶颈很早就开始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

供应链金融能救一时,不能救一世

京东搞供应链金融,是形式所迫。京东没有足够的资金再搞得不偿失的价格战了,获取用户成本太高,价格战除了得了一点名声,就是把用户的心理价位拉低。另外,高昂地物流成本虽然通过经营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随着发货规模的扩大,成本的量级缩小不了多少。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过日子了,但是发展不能放缓,否则怎么拿财报去换上市或再融资的机会呢?

因此刘强东很聪明的不说自己的梦想已经破灭,而是很聪明的在网商大会上宣布搞平台。正面战胜不了天猫,那就跟随它吧。自我消解过去B2B2C的模式,变成B2C和B2B2C两者皆有的形式。希望通过平台商的活跃和加盟来延续京东不死的传说。

但是,平台服务显然是京东的短板,因为这过去不是它模式的重点,现在要转变,大家一起在中国的电商市场混一口饭吃,京东正在痛苦地裂变,希望这种裂变能把更多的商家留下来,并且吸引更多的平台商加盟。而裂变的方向就是做好平台商的服务。

而随着阿里的金融模式取得相当进展,另一边的张近东虎视眈眈地要推新平台和视频购物。唯一可以打出特色的就是沃尔玛似的供应链服务,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的帮助来实现对供货商供应链的金融服务,让平台商相信在这里可以获得实惠,更好地利用京东现在的市场地位做生意。

至于未来要不要和阿里一样做更深层次的金融产品。,目前来看这更多是帮助上市和融资的概念。不可否认平台商和无数使用京东的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朋友可能有这个需要,京东也确实可以通过这个牟利。至于是否能做大,完全取决于京东POP平台上商家的数量和对京东金融产品的依赖程度,以及京东支付工具的市场占有地位。前者看平台服务做的如何?并且还要期待苏宁和天猫犯错。而后者能否带来盈利,完全取决于它和支付宝、余额宝未来的市场地位。

京东搞金融服务,治不了京东的病,甚至会要了京东的命

京东现在搞金融服务实际上治不了京东的病,硬要说是转变地大机遇的朋友无异于再做一件头痛医脚的事情。

京东的根本问题是原先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那样的扩张了。东哥确实很牛,把京东做到大而不倒的地步,但是他很可能恰恰是京东问题的根源。

事实上,如果京东不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重物流模式,它要不就没有低廉价格的产品可卖,要不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批用户通过比价工具等互联网产品带到别的平台上去。

而且,京东的金融模式是建立在一个有相当风险的金融合作模式上,一旦京东出现任何风吹草动,京东会因为上文中提到的那个金融模式面临巨大风险。

如果你仔细观察,考虑到现阶段京东的数据分析、客户积累就会发现京东带着十万加盟商一起冒险玩火。

首先,京东的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很可能因为过高的不良贷款率导致银行退出。2007年的时候马云就曾经和建设银行合作开发贷款业务。后来该项业务在2010年被建设银行方面叫停,原因就是通过数据确认的那些企业,其实并不一定靠谱,导致不良贷款率高过了警戒线(一般银行的放贷非常严格,即使再这种情况下,不良贷款的比例也高达4%)。京东上面也是中小企业为主,无论在数据积累、商业合作经验方面都不如阿里的京东,凭什么你的不良贷款利率就一定低于阿里?凭什么你就敢保证银行会和一直玩到底?一旦银行中止合作,京东用什么东西去挽救那些失去贷款的企业?

其次,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的形式将风险部分或全部地转移给了京东商城和第三方投资者。由于京东本身没有放贷的资质,成立小贷公司资金的天花板太明显。因此,需要通过银行过一遍手,然后用公司账上的钱搞一点资本运作的收入。银行又不傻,它一方面希望赚到利息,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担过重的风险,所以就有了上面这个模式。银行可以赚一点管理费和利息,而风险通过理财产品的方式转移给京东和购买该产品的第三方。

在这个模式中,一旦因为供应商无力偿还贷款。京东的股东和供应商不但分享不到理财产品的收益,甚至要替银行承担放贷损失,因为贷款实际上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提前预付一部分。而在上述模式中,京东所用的钱,都是投资人、供应商和POP加盟商的钱。

京东模式存在如此巨大的风险,而值得玩味的是,业界把这个充满风险的模式,变成了一段不痛不痒,而略显活雷锋的话:“所有的贷款资金都来自银行。京东只是提供数据供银行参考,并且,不提供担保。”这位互联网金融人士告诉记者,京东还与银行谈判,将贷款利率压低,初步的结果是基准贷款利率上提升10%,总体在7%左右。”如果反向解读这句话,结合上文中的模式分析,你就会明白——低利率只能说明理财产品方面的收益和管理费已经达到银行盈利的心理预期,而担保则当然不可能,你见过用自己的钱买理财产品还要交担保吗?

我们要思考京东这么做的动机。

一切为了上市

京东商城何时上市,一直是大家讨论的话题。这次京东之所以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搞一个金融服务,完全是因为要通过模仿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和方式,取悦美国的投资者,给美国投资者一个“中国沃尔玛”的印象。强东哥在这个极其不合适地时机飞往美国,声称近距离地研究沃尔玛的经营方式,不禁让人浮想翩翩……

早在今年年初,因为阿里要上市,苏宁要上线新平台,京东为了和竞争者竞争,需要更多地钱,更加低廉地运营方式,京东要扩大规模需要更多的加盟商。京东发现如果京东通过自营商品来扩充品类,会面临成本和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发展POP平台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但是近年以来,京东与供应商的结款周期越来越长,这对于小商家而言压力颇大,一些不愉快地欺压供货商事件的时有传出,也使得更多企业望而却步。

京东到了非得上市不可的阶段。可是如何进一步扩大现金流量,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进一步集合商家都成了京东的难题。而京东的金融服务可以缓解商家的资金压力。

最终,京东为了上市决定拼了。他不得不押上自己有限的来自各个供货商的现金,架构一个这样的高风险的金融服务模式,吸收平台加盟商,建立一个生态……

我们可以不去相信电商分析家们声称的,京东运营成本和推广成本居高不下,现金快烧完的评价。但是,我们至少有一点确定,京东远没有强东哥表现的那么强大。一个强大的京东商城,本不该惧怕自己的对手。不会就拿着无数平台商和投资人的钱去搞一个如此冒险的金融版形象工程。

对于这样的京东,商家除了选择离开,恐怕就是用多平台作业,转移风险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