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看电影学心理学的培训,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整个培训是以看电影来分析人的心理变化,主要看了两部电影《入殓师》和《八月情迷》。前者是说一名在08年经济危机中失业的大提琴演奏音乐人,迫于生计而回到家乡当起入殓师,从不喜欢、害怕,到热爱,这个过程的转变,是因为男主角认识到入殓师的价值:为已故之人留下最美的一面、留下尊严,同时也安慰到其家人。这种入殓仪式,在心理学方面具有安慰和治疗其家人的作用,在国外、日本还继续保留,而在我国逐渐失传。
后者是关于信念和信仰,讲述一个被父母不小心遗失的男孩,如何通过音乐来寻找父母的奇妙过程。一个见钟情的爱情故事,执着追寻父母的男孩,给人是一种神圣的向往,还有美好的信念!
过程中,老师介绍到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四点:
1、清楚现在的生活是否是你所要过的生活
2、有一个信仰(或理想或信念)
3、有较高的情商
4、具备必要的生活常识
对于第一、二点我非常赞同,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应该找到一个可以寄托的信念,一种自我肯定的价值感。一个人大彻大悟,是需要经历生死的离别,才可以理解到人生的意义的。这点个人很有感触,在面对某些重要亲人的生死离去时,你会感叹人生的短暂,一种珍贵的东西似乎在那刻凝聚,亲眼目睹亲人入殓、火葬时,才会明白什么是拥有与失去。
我们国家是一个信仰和理想缺失严重的国家,我们这一代常常缺乏生活方向感,感觉我们的目标是缥缈的。很多人或许知道目前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却往往说不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任何一件事,我们都需要先找到事件本身的价值,才会因此拥有动力和热情。
最后讲一下“感受力”,这个是老师强调的。与人交往中,我们往往缺乏这种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缺乏通过别人的行动及语言,读懂别人所传递的信息的嗅觉,所以往往造成了很多误会和遗憾。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要理解一个人,很多时候要靠非理性的情感去思考他的立场,这种能力,我们缺失得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