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真的那么难吗?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英语教学经历的同传译者,我认为学英语不难。那问题出在哪了呢?我觉得在于我们对英语学习的认知上——多数人在用学习“知识”的方法来学习英语,可英语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技能”,而非“知识”。
这么说有点抽象,我先和你聊一个叫作KSA的模型吧。
这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一个模型,KSA(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framework)即知识、技能和才华模型。这个模型阐述了知识和技能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知识(knowledge),是多渠道获取、消化和关联信息(information)的过程,主要通过理解概念(concept)以及知悉事实(fact),最终达到“我知道了、我懂了、我记住了(know what)”的效果。
而学习技能(skills),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模仿(repeated imitation)和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最终能够娴熟使用某种工具(tool),达到“我会了、我熟练了、我运用自如了(know how)”的效果。
可以看到,知识和技能之间有关联、有重叠,但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别。
学习语言仅仅停留在“我知道了、我懂了、我记住了”的层面肯定是不够的。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技能,一种需要通过反复模仿和刻意练习才能娴熟使用的工具。传统的英语教学“把语言这项技能当成知识来教”这一点,或许是我们英语学习路上最大的一个坑了。
技能习得的正途——刻意练习
我们都知道学习英语有三个关键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这里将介绍一套具体的学习方法
第一,语音靠模仿。
寻找有音频和文字的语言材料,熟读文字并仔细听几遍音频后,自己逐段朗读,无论语音还是语调,都要尽量模仿得和原声一模一样。朗读的同时用手机或录音笔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供自己回放,和原音频比较差别。
第二,语法靠阅读。
所谓“语法”,就是“遣词”和“造句”之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以及组词成句规则的总和在我们这个专栏中,“语法”学习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你去读懂句子,解决你“所有词都认识,还是读不懂一句话”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依照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带你进行下列语法核心要素的学习。
- 了解基本词类:主要是名词(数、格、性)和动词(时态、被动语态、助动词和情态动词,非限定动词、虚拟语气等),同时也会穿插代词、副词和形容词。
- 读懂和会写简单句:结合文章介绍基本句型,通过例句讲解搭配、断句、主谓一致等问题,搞清楚句子的成分,慢慢能自己读懂句子,并模仿出清晰准确的句子。
- 读懂从句,学会写复合句:逐步熟悉名词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融会贯通强调句、虚拟语气、倒装结构、直接和间接引语等语言现象。
在这个课程中,我精选了5篇实用型的英文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和你一起梳理和讲解英语的语法,帮助你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第三,词汇靠积累。
相比上面两个,词汇就有些麻烦了。可能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背字典或者词根手册,但这其实并不是很好的方法。词汇需要在生动活泼的文章和例句中去领悟,没有上下文、不了解词汇用法的单词记忆是非常低效的。
当然,领悟只是第一步,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关键的是在理解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背诵段落、改写例句、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相同的意思并与原文对照等方式,来逐步消化和积累常用的词汇和句式。
《刻意练习》一书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里面写到,所谓“刻意练习”,不是睡觉前戴上耳机听五分钟英语催眠的那种练习,也不是在地铁里有一搭没一搭听一段或者看一篇文章那种练习,而是有目的的专门训练。练习时需要专注,需要有教练指导,需要有及时的反馈系统,需要离开“舒适区”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当然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这里所谓的“教练”或者“反馈”,可以是老师,比如我在课程中就主要承担了这个角色。但是,它也不一定非得是一个老师。
其实英语学习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了解这门语言本身的规律,用技能习得而非知识学习的方式,基于英语学习三个关键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来循序渐进地刻意练习,从而提升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