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这本书共13章,内容在逻辑上分为认知篇、方法篇、实践篇和平台篇,这本书写的也很结构化,所有内容用以下一张数字化转型框架图即可得到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就是1套方法、4类场景、3个平台能力。
粗看这本书不会太惊艳,甚至会有距离感,但魔鬼还是在细节中,里面有大量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内容,比如Y模型,三个数字化等等,需要反复咀嚼,至于本书能否达到《华为数据之道》的高度,以后会专门撰文。
本文是《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读书笔记的第二篇,即方法篇,包括数字化转型规划、变革项目实施及IT产品持续迭代三部分内容,第一篇是《读透《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认知篇》》,点击可以直接查看。
1、数字化转型规划
数字化转型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描述愿景、设计架构蓝图及规划举措项目。
(1)数字化转型愿景
企业需要在数字化时代重新思考业务战略,重新思考和定义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重新思考企业的商业模型,以清晰的业务战略作为数字化转型规划的输入,通过愿景来描绘未来5-10年数字化转型将取得的成绩,华为的数字化转型愿景,即“把数字世界带入华为,实现与客户做生意简单高效,内部运营敏捷,率先实现ROADS体验,成为行业标杆。” 愿景包含两大要点:
第一、以ROADS体验为驱动和牵引,面向客户、消费者、伙伴、供应商、员工5类用户提升体验。
第二、实现“大平台支撑精兵作战”,在提升平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构建一线数字化作战能力
框架如下图所示:
ROADS体验有五大特征,用于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是进行针对性的体验设计:
实时(Real-time):意味着信息实时获取,即业务对用户需求进行快速响应,让用户零等待,企业内部流程快速流转,业务快速运作。
按需(On-demand):意味着按需定制,即让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定制各项服务,可以自由选择。
全在线(Alll-online):意味着全在线,即让用户在线进行业务操作,实现资源全在线,服务全在线,协同全在线。
自助(DIY):意味着用户可自助、即让用户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提升用户的参与感。
社交(Social):意味着社交分享,即让用户可以协同交流、分享经验和使用心得,增加用户归属感,增加用户粘性。
(2)设计架构蓝图
基于对转型愿景的系统性的、分层分级的梳理和诠释,华为整合出了如下的架构蓝图,共分为5层:
第一层:客户联接
面向客户构建全联接的协同平台,围绕客户旅程开展ROADS体验设计,注意,这个平台是为客户服务的,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