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软考之路

缘起

2016年,入职了一家业务相对稳定的公司。技术栈的切换使得刚入职的时光格外忙碌。然而当所有工作所需技术逐步掌握并渐渐精通,摸鱼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起来。

这样的日子一多,危机感开始蔓延,毕竟35是谁都绕不过的一道坎。程序猿的应对思路也简单:多学技术,提升自己。然而面对茫茫多的技术,无从下手,依然摸鱼。于是给自己列一份长期计划,每天到公司再列一份当日计划,照着执行。有目标,行动起来就果断多了。随着时间积累,写的技术文档也越来越多。

然而,那时依然相对年轻的自己,有一天觉得这份待遇不错且相对清闲的工作是一锅温水,早晚会煮死我这只尚能蹦跶的青蛙。加上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不顺遂,于是乎,2021年,我辞职了。

终于脱离了温水的我面对的却是冰冷残酷的社会现实。在各种人情冷暖之间接触到了这一样群人,他们车接车送,对你熬夜编写的报告评头品足,然后心安理得地收下带钱的信封。他们被称之为“专家”。

要成为“专家”,就必须是高级职称。然而计算机行业颇为特殊,多年来实行的是以考代评,且评聘分离。也就是说要成为计算机行业的“专家”,首先得考证,然后公司聘用。

于是我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我可以通过考证,来给自己镀金。

所以我决定,考。

2022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

当我决定要考证的时候,已经是2021年的10月。查了相关信息,发现11月就要考了。考虑到自己对这个考试一无所知,且工作繁忙没时间备考,因此决定来年再考,以免报名费打了水漂。实际上,下半年的报名时间是8月底,当时早已过了报名时间,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

2022年过完年,我就开始关注软考的报名,并考虑报考哪一科。当时我想着,我对这个考试的深浅一无所知,如果直接报高级,万一不过那岂不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还是先报个中级吧,练练手。自己平时做技术,环视一圈,发现中级的科目中软件设计师跟技术的相关性最大,于是果断报了软件设计师。

然后就是网上找资料,从B站看视频,下APP刷题。按一直以来的习惯制定了计划,按部就班自己复习。报班?那不浪费钱么。

备考从3月报名开始,每天下班后到家学一两个小时。打印了知识点进行背诵。另外刷真题很重要。特别到了后期,隔几天做一套真题,然后对照答案看能得多少分,并分析错在哪里。写了三十多页的笔记。

有个小插曲就是临近考试,全国疫情又起。不过幸好我的城市没有中招,顺利开考。当时给市软考办打电话,工作人员说这对于你们是个利好,竞争小了嘛。

就这样,2022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顺利通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22年下半年,系统架构师

软件设计师的通过使得我自信心爆棚,觉得软考不过如此,下半年报个高级也一定稳过。环视一圈,发现高级的科目中系统架构师跟技术的相关性最大,于是报了系统架构师。但也了解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是用的最多的,于是想着今年架构过了来年再报个高项,集齐文武两个高级证岂不美哉。

架构师的备考过程跟设计师类似,从报名开始学习,同样是找资料,看视频,刷题,不报班。但多了论文心里没底,虽然准备了多个模板,但历年论文里总有比较刁钻的技术方向。实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设计师多了许多,笔记也写了七十多页,这还不算电子版的。另外由于论文的存在,平时每天还坚持练字。

然而意外地出意外了,相似的剧情再度发生,考试前一周疫情又起。只是这次,我的城市也中招了。我收到了考试取消并退费的短信。

备考了三个多月,最后一直处在焦虑中。考试取消,焦虑也消退了。但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总是感觉很无奈。特别是架构师每年只能考一次,一年后我还能记得多少?

2023年上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半年不能考架构师,那就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为了不像架构师那么焦虑,从2月就开始学习,这样到5月底能学4个月。

熟悉的流程,依然是找资料,看视频,刷题,练字,不报班。但我发现高项跟设计师和架构师完全不同。设计师和架构师都偏向技术,对于我一个理科出身的技术人员来说不是问题;但高项全是各种概念和流程,需要各种背诵,更像是文科,这使得我学起来非常痛苦。

三月份,官方出了个文件说第四版教材发布,上半年考试会三四版本教材兼顾。想着既然是兼顾,那用第三版就没问题。而且电子版我只找到第三版,想学第四版还得去买个纸质书,不值当的。另外网上各种教程和经验都是基于第三版。就这样我还是照着第三版来学习。

关于论文,我对历年论文题目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基本没有连续两次出同一题目,因此2022下考过的质量理论不会再考。最久未考的是人力资源、风险、整体、沟通。所以我重点准备的就是这4个领域。由于子题目通常会要求制定一份文件,所以对这4个领域的重点文件都做了整理。特别是考前一周,看看各大机构的预测,都说整合跟风险可能性大,所以特意对风险进行了加强准备,特别是风险登记册反复背诵。

但当时我遗漏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预测机构说的都是“整合管理”。我下意识以为他们指的是“整体管理”。因为我找到的资料都是教材的精华版,而所谓的精华版有多个版本,且一些概念和定义都有出入。所以我当时顺理成章地以为是这个原因导致了说法的差异。而后来我才知道,“整合管理”确实就是“整体管理”,但原因却是教材的第三版和第四版不同导致的。也就是说,各大机构理解的兼顾,是第三版和第四版都要考,甚至是以第四版为重点。

为了这次考试,刷完了十几年的真题,APP刷了一千多道题,准备了四个重点领域的论文模板,其他领域则准备提纲。就这样,信心满满地上了考场。

上午的综合没什么感觉。下午的案例则彻底懵逼。第一题问了一堆“资源管理”相关的问题,包含过程和定义。“资源管理”是啥?十大领域哪有这个?我大脑宕机了十秒钟后,就意识到这是第四版教材新增的。但第四版教材我没学过啊,说好的三四版教材兼顾呢?计算题还算顺利,应该可以满分。然后第三题又问了数据元和十四五规划,这俩又是啥?但本着不能空着的原则,按自己的理解写满了。感觉很糟糕,觉得一定是要挂了。

古人曰:来都来了。哪怕这次过不了也得坚持到最后,就当增加经验了。但论文一发下来就觉得稳了,考的是风险,要求制定的文件是风险登记册。于是迅速背出提纲,照着提纲一刻不停地写,6页答题纸写了5页,超出了2500字,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还有半个小时。关于风险登记册,详细描述了有哪些属性,也在多个过程提到对其进行了变更,但没有画图。一是觉得描述的够详细了,看一些人的经验说不画图也能过;二是实在不知道这种格子纸上应该怎么画图。

后来成绩出来了。很意外地,案例居然过了,还得了52分。更意外地,论文居然挂了,而且只得了22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了解到一个前同事过了,于是跟她聊了聊。她说她报了班,150块钱。第四版教材老师带她们仔细过了一遍。关于论文,给她看我的风险论文提纲,她说她也是这样写的,内容差不多,但她画图了,是老师反复强调过的。考虑到我的字不比她差,应该不是卷面问题。她推荐我也报个班再试试。

2023年下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下半年,可以考架构师了。但去年准备的架构师基本已经忘光了。上半年准备的高项基础还在,所以决定下半年继续考高项。

听了同事的建议,我也报了班,7月月中下旬就开始了线上课程。课程一般是七点半开始,结束时间早的八九点,晚的话能到十点半。课程分三轮,第一轮过基础,第二轮各种专题,第三轮押题串讲。第一轮我基本都是跟着直播听下来的,晚上听完课程,第二天整理一下讲课的重点。第二轮专题则主要以录播为主,因为专题涉及到的一些题目,特别是计算题,看直播很容易跟不上思路。看录播可以先自己做一遍,然后听老师讲解,还能开二倍速。老师也提供了许多背诵材料、押题、论文模板,等等。总体来说有了老师带,复习起来内容明确了许多。

八月底左右,出了要机考的消息。一开始都质疑消息的真实性,后来实锤为真。官方也开放了模拟系统。老师也第一时间给大家演示了如何操作模拟系统,并总结了一些规律。我也是隔三差五就登上去练练,确保自己可以快速画出想要的图。

论文换了项目,重新写了模板。老师按出题可能性排了十大领域的优先级,最优先的四个是资源、整合、成本、沟通。我也重点准备了这4个领域,其他领域都是列提纲。由于国家不公布软考的标准答案和得分标准,所以上次论文22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扣了分。结合同事提供的信息,我跟她的差异最主要的就是她画图了。加上老师一直在强调务必画图,所以我决定这次无论如何一定画图。老师提供了所有领域的图表示例,于是我就仔细研究了每个图表,确保自己无论遇到哪个图表都能差不多地画出来。

本以为彻底改用第四版教材+机考已经是buff的上限了,没想到后来官方又宣布分四个批次进行考试。变动这么大,连老师也不知道这次考试水有多深。好在我的城市很明确不参加前两个批次,也就是说我只能是11月4日或5日考。这样10月28日和29日考的前两个批次还能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接着,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第一个批次考完,论文题目居然是干系人。要知道干系人2022年上半年刚考过,在老师给出的十大领域优先级里排倒数第三。当时隐隐感觉似乎要不安套路来了。然后第二个批次考完,论文题目异常炸裂,是工作绩效域。彻底懵逼,绩效域基本都理解为选学内容了,都不当重点讲的,居然直接考论文?而且近些年高项论文基本没有跳出过十大领域,以前有两道题还能选另一道,现在就这么一道题,选都没得选。老师也是立马连夜赶出了绩效域的重点内容发给大家要求背诵,同时还把大纲里要求但平时没有当做重点的内容都整理了一下,并提供了非十大领域的论文范文,包括合同、配置、变更、招投标、安全等。我基本都看了一遍,但还是以十大领域为主,毕竟想着还是资源管理可能性最大,准备的也最多。

准考证打印,是11月4日第三批。考场在当地的大学信息楼。提前联系了一个附近的朋友中午去他家休息,然后就上考场了。机房里没有围挡,一抬头就能看到前排人员的屏幕。但由于隔了几米远,并不能看清。旁边人挨着也近,余光也能扫到,同样是看不清楚。上午考了非常多的十大领域输入输出知识,感觉考得一般。下午案例和论文联考,案例计算题没有要求画图,且非常简单。其他两题难度也不大,于是做完了提前十五分钟进入论文考试。

一看论文题目,合同。当时愣了几秒,不过好在有心理准备,合同管理的流程我是背过的。但合同的内容和格式我不知道。可这次我非常清楚是一定要用画图的形式展现合同的。记得之前课上听老师提过,合同可以用表格形式来画论文的图。虽然表格有悖于我对合同的通俗认知,但在这考试中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参考租房合同,合同名称、金额、工期、甲乙双方签字之类肯定得安排,然后加上一些双方义务,就这么办了。先写完正文,然后用画图工具画的表格,在里面一项一项填写合同内容。最后画这个合同表格用了我半个多小时,最后离考试结束只剩两分钟了我才交卷。

考完了当时感觉很不好,觉得论文比较悬,特别是那个表格展示的合同,越想越觉得难入阅卷老师的法眼。但又安慰自己,好歹合同管理流程是没问题的,考前几天刚看过老师发的合同范文,应该问题不大。这个方向很可能好多人都没准备到,这样阅卷说不定就会宽松一些,未尝过不了。但又问自己,如果真过不了,我还要继续考吗?准备这个考试真的好累,而且辛苦付出,却没有把握下次一定能过。

前一段时间出成绩了,幸好,过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关于备考

综合知识

综合知识部分,我花的精力比较少。过完一遍基础后我都会先做一两套往年的真题,探一探自己的底。然后我发现综合知识我每次都能45以上。所以综合部分我就不作为复习的重点。但刷题非常重要,一定要刷题。

案例分析

案例部分,是我重点准备的部分。这个部分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就是背。

首先就是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然后就是计算题的各种公式。这些我都是自己整理了文档,每天默写。还有就是各个章节的一些概念、定义、流程等,都是要背的。计算题把历年真题反复刷,要掌握考点在哪里。有个比较恶心的是计算题的题目总是会有歧义,如果依靠歧义来卡人真心没有任何意义,不明白出题组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另外两道非计算案例都会考找茬,这个需要多练,体会套路。

计算题25分应力争全拿到,这是案例的得分重点。过程公式一定要写,这样就算结果算错了也还是有过程分的。找茬一般每道10分左右,其他小题再得几分就差不多能过了。

论文

论文依然是准备好案例材料,然后编写自己的模板。格式千篇一律:背景-过渡段-过程-结尾。模板需准备过程以外的三个部分,然后根据所考领域去套。

论文一般是2-3个子题目,一定要对应。老师展示过一篇2023上的风险高分论文,没有按照风险的过程来写,而是按子题目分段并回答,这样全篇都在回答子题目。但这样写有悖于大众使用的常规格式,较为冒险,不推荐。可这也从侧面说明阅卷是非常非常看重子题目的。

关于画图,我的经历已经摆在这里,切记,一定画图、一定画图、一定画图。虽然每个领域都有多个图,但并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记忆。我发现对于同一个图表,很多范围画的格式并不相同,我们公司也有自己的图表格式。所以图表其实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哪怕很多图表从来没见过,我就想象自己就是公司老板,我就是图表的制定者,我都会塞什么内容进去,然后画出来。对比一下示例图表,只要意思差不多就可以。

关于内容,以前考察的主要是十大领域,但经过2023年下这次考试,范围大幅扩展,十大绩效域、合同、配置、变更、招投标、安全等都需要纳入准备的范围。我准备论文都是只准备可能性最大的三四个领域,其他的都是列提纲背提纲,这样能保证过程不出错,剩下的现场发挥。老师阅卷时间可能就几秒钟,就是找关键点,哪有时间详细看。

另外机考是能对论文格式进行修改的,老师明确要求我们将行间距改为1.5倍,关键信息都加粗,例如过程名,对应子题目的内容,等等。

辅导班

关于报班,我建议像我一样报个一两百的线上班就可以了。不报班,很多资料都要自己找,往往找很久都找不到;有问题也没人能请教;复习重点和节奏也把握不好。而报了班,老师会直接将现成的资料提供给你,开放内部刷题账号,有问题可以在直播或群里交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且老师总会得到一些我们个人难以获取的信息,帮助我们消除信息差的不对等。总之,对于高级,个人还是建议报班。至于报谁的,其实有名气的老师就那几个,都可以的,关键还是自己去学。

一些碎碎念

以前,有空余时间就研究研究技术,写写文章,打打游戏。本想着稍微抽一点时间来考试,但实际上每次准备考试都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技术研究停滞,文章几乎不写了,游戏时间也大幅减少。特别是2023下这一次,每天下班后都要再学到晚上九点十点,基本放弃了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然而阅卷标准又不公布,哪怕准备了好久也还是不知道能否get到得分点,非常煎熬。

好在终于过了,发了个圈,有同事说架构考起来。我回复他,不了不了。准备了三次高级,这个过程真的太累了。有高项,知足了。

虽然考过了,但聘用一般都发生在国企或事业单位。像我这种混迹个企的,一般不会被聘用。而且我所在的城市也没有对高级证有任何政策。所以,这个证对我基本没什么用,最大的用处就是考出来的当年可以抵扣3600收入的税。

但不管怎么说,从业这些年,总算有个能证明自身水平和能力的东西。算是了了一桩心愿吧。

上学那会背个东西分分钟的事,现在几个小时也背不下一段话。果然是岁月不饶人,考证要趁早啊。

以后还是多折腾折腾技术,打打游戏。

以后不想再考试了。

  • 8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