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相干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是量子保密通信的重要手段,其通过制备、传输和测量高斯调制或离散调制的相干态来实现具有理论无条件安全性的密钥提取,具有与经典光通信产业兼容性高、中短传输距离下安全码率高、可支持点对多点密钥分发等优势,适合在城域和接入网中大规模部署。调研综述了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协议、安全性理论、系统化与网络化发展现状,针对城域网和接入网应用场景下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并对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量子保密通信; 量子密钥分发; 连续变量; 城域接入距离; 网络化
0 引言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是现阶段较成熟的量子通信技术,它能基于基本物理原理实现合法用户间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是应对量子计算对传统加密体系威胁的有效手段[1]。现阶段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可分为离散变量类和连续变量类。其中,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具有兼容性高、成本低、城域距离高码率等诸多优势,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2]。
1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发展历程
相干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在协议方面,GG02协议[3]和无开关(No-Switching)协议[4]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提出,奠定了高斯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基础,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研究最深入、安全性证明最完善的点对点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协议。此后,离散调制协议以实用化为目的,有效降低了协议所需的态制备、探测以及后处理的复杂度[5]。为提高实际环境下系统的安全性,将安全性与探测设备可信程度解耦的连续变量类测量设备无关(Measurement Device Independent,MDI)协议于2014年提出[6-7],有助于构建高实际安全性的量子密钥分发链路。近期提出的点对多点(Point-to-Multipoint,PTMP)协议[8]给出了首个多用户量子安全组网的协议层解决方案,可有效支撑高码率、大规模量子通信网络。
图1
图1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关键进展
在安全性证明方面,高斯调制相干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安全性首先在渐近极限条件下被初步证明。此后,利用高斯De Finetti定理,研究者又将安全性证明扩展到集体攻击和一般攻击下通用可组合性的有限码长情况。离散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安全性在2018年、2019年分别在基于不确定性原理和半正定规划方法的安全性框架下得到了证明,极大地促进了该类协议的实用化。MDI和PTMP协议的安全性在协议提出之时即得到了有效证明,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协议的适用场景。
自2003年首个系统化试验以来,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传输距离、安全密钥率逐渐提升,系统形态也逐渐向传统相干光系统靠拢,这有利于系统硬件层面的简化并提高了兼容性。当前,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最远传输距离可达202.81 km [9]、商用光纤链路中最远可传输50 km[10],最高安全码率在5 km链路中可突破200 Mbit/s[11],能够实现整体系统的芯片化集成[12],并实现了基于点对多点协议的多用户网络。MDI协议的系统化实现也为提升实际环境下的系统安全提供了有效方案[13]。总之,理论协议、安全性证明和系统化的蓬勃发展,为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注入了持续的活力。城域和接入范围内高码率、高兼容性和大规模网络化的优势逐渐显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