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期MIMO基站系统的电磁辐射安全设计

本文研究5G基站系统中MIMO技术对电磁辐射的影响,针对室外宏站、微站及室内有源、无源覆盖场景,提供辐射安全设计方法和安全距离建议,以指导工程设计与建设。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摘  要

针对5G基站系统的MIMO技术特征对射频单元电磁辐射的影响开展研究,面向室外覆盖宏站和微站、室内覆盖有源和无源系统的典型场景,给出各自的适应性评估和辐射安全设计方法,提供相关场景的功率控制和辐射安全距离建议值。

   0 1  

 概述

移动网建设进入5G时代以来,多运营商2G~5G多系统共存的局面进一步复杂化,宏站天面和室内覆盖系统的天线数量和形态又升级到一个新水平。其中除了多系统电磁兼容和干扰隔离以外,电磁辐射是另一个突出的问题。首先5G基站系统载波带宽初期的2.6、3.5、4.9 GHz频段即以100 MHz及60 MHz带宽起步,典型的最大机顶功率更是达到了200 W,远超国标规定的电磁辐射源豁免条件;初期宏站站型以64TR为主,后续随着700 MHz、2.1 GHz、900 MHz用于5G的频段授权,增加了30、20和10 MHz的载波类型,宏站MIMO配置也扩充到64TR、32TR、8TR、4TR等;室内覆盖MIMO级数保持在1TR、2TR和4TR,但室内天线距离公众活动区域更近,也有必要重新审视室内天线系统部署的安全要求。本文就5G时代多MIMO站型的电磁辐射安全设计开展研究,以有效指导工程设计和建设。

   0 2   

基站的电磁辐射评估标准

目前国内电磁辐射的评估标准遵照我国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规定,要求环境中电场、磁场、电磁场场量参数的方均根值不应大于表1所示的各项值。

表1  公众暴露控制限值

图片

注:①频率f的单位为所在行中第1栏的单位。

②表中场量参数是任意连续6 min内的方均根值。

③在远场区,可以只限制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或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在近场区,需同时限制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

标准还规定了可豁免于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的无线通信设施(设备)的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可豁免的无线通信设施(设备)的等效辐射功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罗思付之技术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