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存储系统的结构与性能设计若干问题

  
一.海量存储系统的现状及数据存储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面对着与日俱增的各种信息,不仅要处理它,更重要的是如何保存信息,为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服务。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将是提高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最重要的保障条件之一,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竞争的焦点之一。计算机系统发展到今天,其应用的主流已经从科学计算变为泛计算应用,特别是信息服务。这种变化使得计算机在经历以CPU为中心和以内存为中心的阶段后,进入以I/O,特别是存储系统为中心的阶段,数据已经成为一种财富。目前,各发达国家都已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展超高密度、超快速数据存储技术的研究 。在电子商务回归本质的今天,电子商务领域产生的数据量正以100%的速度爆炸性增长,在由此给企业IT基础设施带来严峻的挑战之下,存储浪潮迫近,海量存储和网络存储时代到来了。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的结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2003年IT决策者们将会把75%的硬件支出用于存储硬件,其余的25%会被用于传统的服务器。在用于存储硬件的75%支出中,又将有80%投资于开放式存储网络的硬件和软件。海量存储系统在高能物理研究,电视视频节目数字化存储,数字博物馆,地理信息系统,气象服务,生物信息学,数字图像处理,金融,电信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的需求推动了海量存储系统在结构方面不断发展和性能的不断改善。
随着越来越多的关键信息转变为数字形式使应用对存储技术产生了新的需求。我们可看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数据已成为最宝贵的财富;计算机应用模式发生变化;数据量不断增长;全天候服务已成大势;存储管理和维护自动化;多平台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一个海量存储系统要满足高集合带宽、高I/O率、高可靠性、高可互操作性。那么对于数据的存储备份技术和存储管理管理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数据存储备份技术和存储管理源于70年代的终端/主机计算模式,当时由于数据集中在主机上,因此,易管理的海量存储设备--磁带库是当时必备的设备。80年代以后,由于PC的发展,尤其是九十年代应用最广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普及,此时网络上文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往往是要害数据集中的地方,而客户机上也积累了一定量的数据,数据的分布造成数据存储管理的复杂化。 Internet正在使存储技术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存储容量的急剧膨胀。其次是数据就绪时间的延展。今天,Internet使网络数据必须保证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每年365天处于就绪状态。最后,数据存储的结构不同了。在Internet和全球化电子商务的时代,数据应该是面向全世界的,数据的存取只应该受到安全机制的管理,而不应该受到地域空间的约束。 从国际上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数据存储备份技术,而且将其充分利用,服务器与磁带机的连接已经达到60%以上。而在国内,只有不到15%的服务器连有备份设备,这就意味着85%以上的服务器中的数据面临着随时有可能遭到全部破坏的危险。因此,有必要持续不断地宣传数据存储备份的重要性,直到人们把数据存储备份视为头等重要的大事,并不断引进最先进的数据存储备份设备来确保网络数据的绝对安全为止。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网络数据的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一旦重要的数据被破坏或丢失,就会对企业日常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是难以弥补的损失。据3M公司的最新调查,对于市场营销部门来说,恢复数据至少需要19天,耗资17,000美元;对于财务部门来说,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1天,耗资19,000美元;而对于工程部门来说,这一过程将延至42天,耗资达98,000美元。而且在恢复过程中,整个部门实际上是处在瘫痪状态。在今天,长达42天的瘫痪足以导致任何一家公司破产!而唯一可以将损失降至最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数据的存储备份。
分析当今海量数据存储系统被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雷击、地震等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导致存储数据被破坏或完全丢失;2)系统管理员及维护人员的误*作;3)计算机设备故障,其中包括存储介质的老化、失效;4)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破坏;5)Internet上“黑客”的侵入和来自内部网的蓄意破坏。计算机系统不是永远可靠的。双机热备份、磁盘阵列、磁盘镜像、数据库软件的自动复制等功能均不能称为完整的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它们解决的只是系统可用性的问题,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问题需要完整的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来解决。因此,一个海量存储系统的设计中应该增加数据存储备份管理系统,从而直接提高海量存储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互操作性。存储备份,人们对数据存储备份一词并不陌生,然而对备份的真正内涵并不完全了解。在一般人脑海里,往往把备份和拷贝等同起来,把备份单纯看作是更换磁带、为磁带编号等一个完全程式化的、单调的*作过程。其实不然,因为除了拷贝外,还包括更重要的内容即管理。备份管理包括备份的可计划性,磁带机的自动化*作、历史记录的保存以及日志记录等。事实上,备份管理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它不仅包含制度的制定和磁带的管理,而且还能决定引进备份技术,如备份技术的选择、备份设备的选择、介质的选择乃至软件技术的挑选等。有不少人往往也把双机热备份、磁盘阵列备份以及磁盘镜象备份等硬件备份的内容和数据存储备份相提并论。事实上,所有的硬件备份都不能代替数据存储备份,硬件备份只是拿一个系统、一个设备等作牺牲来换取另一台系统或设备在短暂时间内的安全。若发生人为的错误、自然灾害、电源故障、病毒侵袭等,引起的后果就不堪设想,如造成所有系统瘫痪,所有设备无法运行,由此引起的数据丢失也就无法恢复了。事实证明,只有数据存储备份才能为人们提供万无一失的数据安全保护。 综上所述,用户特别是网络用户理想的数据存储备份就是用一种容量大、具有先进自动管理功能、价格又相对便宜的设备对整个系统,特别是对整个网络系统的海量数据进行备份,才是人们所希望的数据存储备份。
二 当前海量存储系统所使用的主要存储技术
下面介绍当今市场上设计一个海量存储系统所用到的存储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存储产品主要有磁盘阵列、磁带机与磁带库、光盘库等,其中磁带设备以其技术成熟、价格低廉、产品线齐全、使用方便等优点占据了存储市场的重要地位。
RAID 技术:RADI技术在构建海量存储系统方面也已经非常比较成熟了,接下来将详细介绍RAID和基于RAID的海量存储系统。用磁盘阵列存储数据的概念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大学的研究人员于1988年首先提出来的。从那时起,主要是由于PC和局域网爆发性的增长,使人们对RAID技术的兴趣已象火箭升空般地高涨起来。掌管巨大的数据库信息的美国政府专业行政部门都要求其网络存储设备具有高水平的性能、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RAID子系统提供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可使这些部门的人如愿以偿。RAID这个术语指的是冗余的独立磁盘(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s)。RAID对他们的网络意味着可靠的、容量充裕而且可扩展的存储器。 RAID是冗余的独立磁盘阵列的英文缩写。在这里,冗余并不是多余或累赘的意思,而是为了补救错失、保证可靠性而采取的一种方法;显然独立是指阵列不在主机内而自成一个系统。RAID提供的是被全存储器行业称为扩展的数据可用性和保护措施(EDAP)。EDAP可用不同的存储技术来实现,其中最常用的是RAID等级0到6。这些等级是由RAID供应者和用户组成的独立组织RAID顾问委员会定义的。
●RAID0 RAID Level0把信息分成段,并将这些段映射到阵列中的多个驱动器上。这些段可以是一个字节或一位那样小,取决于阵列的类型。RAID0不提供好的冗余或奇偶校验,但是它给出百常高的传输速率以及高的I/O速度。
●RAID1 RAID Level1代表磁盘镜像,它需要做磁盘数据的副本存储在另一个磁盘上。如果一个磁盘发生故障,则镜像磁盘简单地取而代之,继续工作。用这种等级的保护措施时,虽然I/O速度可能较慢而且由于这种方法需要两倍的磁盘空间而每兆字节的代介可能较高,但是它确实提供了非常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这个等级非常适合于存储使馆关键性数据。
●RAID0+1 RAID Level0+1把RAIDLevel0速度同RAIDLevel1的冗余结合起来,提供数据的镜像和分段存储。
●RAID2  RAID Leve2是并行处理阵列,也就是说,在阵列子系内的所有磁盘驱动器象一个磁盘驱动器似的操作。因此,相同的数据段被写在每一个驱动器的相同的位置上。此外,要生成多个奇偶校验驱动器供错误检测和改正之用。RAID的这个等级用得不广,因为它需要百标准的磁盘驱动器。
●RAID3 RAID Leve3与RAID Leve2非常相似。但是RAID Leve3生成一个奇偶校验驱动器,每个驱动器都被用于每一个I/O操作。RAID的这个等级很适合于高带宽应用程序,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像文件,因为它需要有高传输速率的能力。
●RAID4 RAID Leve4只需要用存储着被调用的数据的那个磁盘。因此,在用这个等级的情况下,同时的读操作是可能的。但是,奇偶校验被限制在一个驱动器上,并且可能产生"瓶颈"。这个等级很少使用。
●RAID5 RAID Leve5是RAIDA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这个等级非常类似于RAID Leve4,但是用奇偶校验存储在多个磁盘上的方法消除了"瓶颈"。通过分布式的奇偶校验、写高速缓冲存储器并登记,可以得到增强的写性能。RAID Leve5最适合于读 数据需求大于读取速度和写入数据需求的大型数据库操作。
●RAID6 RAID Leve6用提供附加的错误恢复信息的办法改进了RAID5。奇偶校验信息按磁盘的行和列来映象,在多个磁盘出故障的情况下提供了多维的安全网。
通过RAID磁盘阵列构建的海量存储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数据存取速度特别快,其主要功能是可提高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及存储容量,并将数据有选择性地分布在多个磁盘上,从而提高系统的数据吞吐率。另外,磁盘阵列还能够免除单块硬盘故障所带来的灾难后果,从而保证海量存储系统的高可靠性。
磁带库: 广义的磁带库产品包括自动加载磁带机和磁带库。自动加载磁带机和磁带库实际上是将磁带和磁带机有机结合组成的。自动加载磁带机是一个位于单机中的磁带驱动器和自动磁带更换装置,它可以从装有多盘磁带的磁带匣中拾取磁带并放入驱动器中,或执行相反的过程。它可以备份100GB—200GB或者更多的数据。自动加载磁带机能够支持例行备份过程,自动为每日的备份工作装载新的磁带。一个拥有工作组服务器的小公司或分理处可以使用自动加载磁带机来自动完成备份工作。 磁带库是像自动加载磁带机一样的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它能够提供同样的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但同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特点。它的存储容量可达到数百PB(1PB=100万GB),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在驱动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完全摆脱了人工干涉。磁带库不仅数据存储量大得多,而且在备份效率和人工占用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网络系统中,磁带库通过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络)系统可形成网络存储系统,为企业存储提供有力保障,很容易完成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存储备份,或通过磁带镜像技术实现多磁带库备份,无疑是数据仓库、ERP等大型网络应用的良好存储设备。另外,随着制造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磁带机的性能还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包括:磁带将被做得越来越小;存储能力越来越大;磁带机的自动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而且,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磁带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从而在未来的存储市场中将长期扮演主流的角色。
光盘塔、光盘库和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 目前最好的多媒体海量信息存储载体或重要文献资料备份媒体,非光盘莫属。因为光盘不仅存储容量巨大,而且成本低、制作简单、体积小,更重要的是其信息可以保存100年至300年。因此,光盘普遍用于重要文献资料、视听材料、教育软件、影视节目和游戏动画等媒体信息存储,供广大用户重复只读。然而,一张光盘的存储容量毕竟有限,对于海量信息存储的网络系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海量信息的网络存取,就必须将保存有大量不同信息的几十张甚至几百张光盘组合起来使用。 光盘塔由几台或十几台CD-ROM驱动器并联构成,可通过软件来控制某台光驱的读写*作。光盘塔可以同时支持几十个到几百个用户访问信息。 光盘库实际上是一种可存放几十张或几百张光盘并带有机械臂和一个光盘驱动器的光盘柜。光盘库也叫自动换盘机,它利用机械手从机柜中选出一张光盘送到驱动器进行读写。它的库容量极大,机柜中可放几十片甚至上百片光盘片,这种有巨大联机容量的设备非常适用于图书馆一类的信息检索中心,尤其是交互式光盘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实时资料档案中心系统、卡拉OK自动点播系统等。光盘库的特点是: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并支持几乎所有的常见网络*作系统及各种常用通讯协议。由于光盘库普遍使用的是标准EIDE光驱(或标准5片式换片机),所以维护更换与管理非常容易,同时还降低了成本和价格。又因光盘库普遍内置有高性能处理器、高速缓存器、快速闪存、动态存取内存、网络控制器等智能部件,使得其信息处理能力更强。 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是继第一代的光盘库和第二代的光盘塔之后,最新开发出的一种可在网络上实现光盘信息共享的网络存储设备。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不仅具有大型光盘库的超大存储容量,而且还具有与硬盘相同的访问速度,其单位存储成本(分摊到每张光盘上的设备成本)大大低于光盘库和光盘塔,因此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已开始取代光盘库和光盘塔,逐渐成为光盘网络共享设备中的主流产品。
在上面所述的海量存储及其备份系统中,磁盘阵列、磁带库、光盘库等存储设备因其信息存储特点的不同,应用环境也有较大区别。磁盘阵列主要用于网络系统中的海量数据的即时存取;磁带库更多的是用于网络系统中的海量数据的定期备份;光盘库则主要用于网络系统中的海量数据的访问。
三 设计实际海量存储系统
下面对设计一个实际的海量存储系统要满足的高集合带宽、高I/O率、高可靠性、高可互操作性等性能特征进行了分析。设计一个这样的海量存储系统它应该具有如下主要功能:(1)提供海量存储空间;(2)解决快速I/O的问题;(3)支持标准化的存储管理;(4)提供强大的容灾能力。海量存储系统可以通过如下手段进一步满足其性能要求:1. 可以采用软件控制I/O通道技术实现的基于FCP和IP协议海量存储网络系统。可通过多I/O通道和多I/O节点扩展存储容量,使之可以适应多种接口的磁盘阵列,典型的如适应IDE、SCSI和FC三种磁盘阵列,从而达到灵活、可扩展和兼容性强的特点。2. 可以通过分布式虚拟存储技术,通过内核元数据同步策略保证了集群系统各服务器动态存储视图的一致性,使之可以在线创建与修改系统逻辑磁盘容量,从而有效地管理网络上的海量存储资源。3. 通过远程镜像系统、备份系统和快照系统构成一个有效的容灾体系,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多路远程镜像实现服务器透明的数据实时远程存储,镜像在线同步技术和多路安全恢复技术,可使数据存储服务不中断,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高可靠性。4.可以采用多SCSI命令队列控制技术和Cache技术优化了系统性能。5. 系统应该具有智能化的统一管理和配置功能,提供多种数据管理方式,例如基于Web和GUI两种管理方式,保证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四 未来存储技术展望
随着对海量存储系统应用需求的不断加深和对海量存储系统在高集合带宽、高I/O率、高可靠性、高可互操作性等方面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以下几项存储技术将成为未来的海量存储系统设计所使用的主要存储技术手段:
直接连接存储技术(DAS ):由于Internet的普及与高速发展,网络服务器的规模因此变得越来越大。Internet对服务器本身及存储系统都提出了苛刻要求。新的存储体系和方案不断出现,服务器的存储技术也日益分化为两大类: 直接连接存储技术(DAS, Direct-Attached Storage)和存储网络技术。Ultra 3 SCSI技术和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技术是当前直接连接存储的主流技术。由于SCSI技术兼容性好,市场需求旺盛,因此新的SCSI技术几年来层出不穷。从最原始的5MB/s传输速度的SCSI-1,一直发展到LVD接口的160MB/s传输速度的Ultra 160 SCSI,另外,320MB/s传输速度的Ultra 320 SCSI接口也已出现并开始广泛应用。RAID技术目前也从原来主要支持价格较贵的SCSI、SSA、FC(Fiber Channel)等设备扩展到支持廉价的UDMA(IDE)设备。
SCSI 技术 从SCSI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SCSI协议的V1版本仅规定了5MB/s传输速度的SCSI-1的总线类型、接口定义、电缆规格等技术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SCSI协议的V2版本作了较大修订,遵循SCSI-2协议的16位数据带宽、高主频的SCSI存储设备陆续出现并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也使得SCSI技术牢牢地占据了存储市场。SCSI-3协议则增加了能满足特殊设备协议所需要的命令集,使得SCSI协议既适应传统的并行传输设备,又能适应最新出现的一些串行设备的通信需要,如光纤通道协议(FCP)、串行存储协议(SSP)、串行总线协议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最大传输速度并不代表设备正常工作时所能达到的平均访问速度,也不意味着不同SCSI工作模式之间的访问速度存在着必然的"倍数"关系。SCSI控制器的实际访问速度与SCSI硬盘型号、技术参数,以及传输电缆长度、抗干扰能力等因素关系密切。提高SCSI总线效率必须关注SCSI设备端的配置和传输线缆的规范及质量。存储在线补充,SCSI的最新标准是Ultra320 SCSI,它的数据传输率最高达到了320MB/s,目前市面上已出现支持该界面的磁盘驱动器、控制卡等存储产品。
SAN 技术 SAN是存储技术进入网络时代的产物,对SAN的中文翻译,最好的名字是存储区域网。它一方面能为网络上的应用系统提供丰富、快速、简便的存储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对网上的存储资源实施集中统一的管理,成为当今理想的海量存储管理和应用模式。未来SAN的发展趋势将是开放、智能与集成。谁具有这三个核心竞争力,谁就会赢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Internet的飞速发展,为SAN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成熟的Internet / Intranet构建技术本身又为SAN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基于FC的Hub、Switch、Bridge、Router、Gateway等产品陆续推出,为SAN不断向前发展推波助澜。目前常用的FC存储多采用铜线传输,只有远距离传输时,才必须使用真正的光纤。                  
NAS 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NAS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数据存储设备。表面上看,NAS设备是单独作为一个文件服务器存在的,网络中所有设备的数据全部存储在NAS设备中,简化了网络架构。同时NAS的其他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将NAS设备连接到网络上非常方便。NAS设备提供RJ-45接口和单独的IP地址,可以将其直接挂接在主干网的交换机或其他局域网的Hub上,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在网络即插即用地使用NAS设备,而且进行网络数据在线扩容时也无需停顿,从而保证数据流畅存储。与传统的服务器或DAS存储设备相比,NAS拥有更大的存储空间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这也表明NAS设备具有超强容量扩展能力,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NAS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管理非常简单,因此对于选用NAS作为网络数据存储设备的企业用户来说,昂贵的设备管理与维护费用将不复存在。另外,NAS设备在网络中占用一个IP地址,本身就相当于一台高性能的文件服务器,用户选用NAS设备后只需购买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从而节省大量的设备购置成本。同时,NAS对于已建立的网络的用户来说也不存在任何威胁,NAS设备完全融合在已建立起来的网络中,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存储设备搭配其他的各种服务器,既保护了用户的原有投资,又将整个网络的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NAS设备可以完全实现文件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下的共享,由于用户通过不同的网络协议可进入相同的文档,因此无需改造现有网络NAS设备就可无缝混合应用在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下,从而大大节省了成本。NAS设备采用集中式存储结构,摒弃了DAS的分散存储方式,网络管理员可以方便地管理数据和维护设备,同时NAS设备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有效改善了网络的性能。 NAS设备内置优化的独立存储操作系统,可以有效、紧密地释放系统总线资源,全力支持I/O存储,同时NAS设备一般集成本地的备份软件,可以不经过服务器将NAS设备中的重要数据进行本地备份,而且NAS设备提供硬盘RAID、冗余的电源和风扇以及冗余的控制器,可以满足7×24小时的稳定应用。
IP 存储 IP存储即iSCSI,这种技术在IP栈的一个层面上传送本机SCSI。iSCSI使企业网络可以在接入WAN时能够在任何位置传输、存储SCSI命令及数据,如在Internet上传输时,则可以在接入Internet的位置传输、存储SCSI命令和数据。它还允许利用普通的Ethernet基础设施建立较小的本地化SAN。因此, iSCSI使SAN在更广泛的主流市场上部署成为可能。 在支持iSCSI的系统中,用户或软件应用为在一台SCSI 存储设备上保存或索取数据而发出命令; 操作系统对这个请求进行处理并将这个请求转换为一条或多条SCSI命令,再传送给软件或接口卡。命令和数据被封装起来,形成一条由iSCSI包头开头的字节串,封装起来的数据被传送到TCP/IP层后,由TCP/IP将封装起来的数据分为适于网络传输的包。如果需要,则封装的SCSI命令还可以先进行加密,然后在不安全的网络上传送。数据包可以在网络或Internet上传送。在接收存储控制器上,数据包重新被组合。然后,存储控制器利用iSCSI报头将SCSI控制命令和数据发送到相应的磁盘驱动器上, 驱动器再执行初始计算机或应用所请求的功能。如果发送的是数据请求,那么将数据从磁盘驱动器上取出,然后再封装并发送给发出请求的计算机。全部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光存储技术 随着光学技术、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细微加工技术、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光存储技术在记录密度、容量、数据传输率、寻址时间等关键技术上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本世纪初,光盘存储将在功能多样化、操作智能化方面有显著的进展。随着光量子数据存储技术、三维体存储技术、近场光学技术、光学集成技术的发展,光存储技术必将在本世纪初成为信息产业中的支柱技术之一。未来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 (1) 高密、高效、高速的母盘刻录技术。采用短波激光和大数值孔径的物镜,可使道间距减小,比特长度减小,从而提高光盘的刻录密度;采用脉宽调制,可显著提高记录效率。(2)DVD单面盘的精密注塑及双盘的封装技术。将DVD母盘、模板生产线挑选出的合格模板,用精密注塑机注塑成形,得到的DVD半成品经适当冷却,送入溅射室,根据不同要求,分别溅射金或铅,然后进行粘合剂旋涂、封装、紫外光固化、在线检测、商标印刷等,制成DVD只读光盘。(3)盘记录介质。DVD-RAM光盘是否稳定可靠,记录介质是关键,而材料设计能否满足高速存储的要求,又取决于记录介质能否在两个稳定态之间实现快速可逆相变。国内外传统相变介质材料设计都是基于激光的热效应,信息写入用液相快淬实现;信息的擦除用晶核形成、晶粒长大来完成。由于热效应是能量积累的过程,写入一个比特需较长时间(约几十纳秒),而且介质在经历几十万次的写/擦循环后会出现信噪比下降的热疲劳。 当记录激光采用短波长时,激光的热效应将逐渐减弱,而激光光子的激发作用将突出,所以新的材料设计基于激光的光效应。对半导体类型介质而言,写入一个比特只要几十皮秒,使记录速率获得数量级的提高。这种基于非线性光学双稳态变化效应的记录介质,被称为光双稳态记录介质,它可以是无机材料,也可以是有机材料或无机有机复合材料。
五 结论
计算机在经历以CPU为中心和以内存为中心的阶段后,进入以I/O,特别是存储系统为中心的阶段 由于需求的不断推动,高性能的存储系统,尤其是海量存储系统的结构与性能设计研究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设计海量存储系统所采用的存储手段主要是磁盘阵列、磁带库、光盘库。对于一个实际的海量存储系统要满足高集合带宽、高I/O率、高可靠性、高可互操作性,目前已经出现的存储技术如DAS,SAN,SCSI,NAS,光存储,IP存储等,它们即将成为未来设计满足上述要求的海量存储系统的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1.(美) Marc Farley 著,孙功星,蒋文保,范勇 ,叶梅译 杨大鉴 审校,SAN存储区域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04
2.王芳,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课件,2004,11
5. 田颖,许鲁,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负载平衡技术研究,计算机工程,2002.11
6.张悠慧, 郑纬民,基于网络附属对象设备的集群存储体系结构,软件学报,2003.10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