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 简介

本文详细介绍了进程间通信(IPC)的概念,包括其发展阶段,如管道、SystemV消息队列、Posix消息队列和RPC。文章还探讨了同步机制、IPC对象的持续性、名字空间以及fork、exec和exit对IPC的影响,同时涉及出错处理和Unix标准POSIX的运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1 概述

1、IPC概念

IPC是进程间通信的简称,即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用来描述运行在某个操作系统之上不同进程间各种消息传递的方式。

2、消息传递的发展阶段:

(1)管道

只能在具有共同祖先的进程间使用,有名管道解决了该问题。

(2)System V消息队列

在同一主机上有亲缘关系或无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

亲缘关系:通过fork派生的子进程之间、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3)Posix消息队列

在同一主机上有亲缘关系和无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

(4)远程过程调用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从客户机上某个程序调用服务器上某个函数的一种方法。

3、同步形式的演进

记录上锁、System V信号量、Posix信号量、互斥锁和条件变量、读写锁。

1.2 进程、线程与信息共享

1.3 IPC对象的持续性

任意类型的IPC的持续性:该类型的一个对象一直存在多长时间。

1.4 名字空间

当两个或多个无亲缘关系的进程使用某种类型的IPC对象来进行彼此交换信息时,该IPC对象必须有一个某种形式的名字或标识符,其中一个进程创建IPC对象,其余进程可指定同一个IPC对象。

管道没有名字,因此无法在无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FIFO使用路径名作为其标识符,因此可在无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

对于一种给定的IPC类型,其可能得名字集合称为它的名字空间

1.5 fork、exec和exit对IPC对象的影响

1.6 出错处理:包裹函数

包裹函数执行实际的函数调用,测试其返回值,并在遇到错误时终止进程。将函数的第一个字母改为大写。

线程出错时并不设置标准的Unix errno变量,而是将错误值返回调用者。每次调用任意一个线程函数时,分配一个变量保存函数返回值,在调用err_sys函数前,将errno设置成保存的值。


1.7 Unix标准

Posix是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的缩写。

  • 5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gaopeng@step by step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