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感悟

入职前以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就是天天写码,从早写到晚。但实际上出于组里项目的安排,到现在我也没写多少代码(想了想还是不要说我写了多少行了)。前几个月还在和我的小伙伴们半开玩笑地说,我作为 SDE 终于从 Ops 的工作中脱身出来,开始做 PM 了。

 

入职的前几个月安排我做 migration 的事情,大体来说就是一些 service 之间相互通信的 protocol 需要更新,需要升级一些相关的 package。这件事听起来很容易,也的确是可以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完成的,但问题在于,我们组有很多继承下来的老系统,大多“年久失修”,改动这一部分可能会影响另一部分,这让我遇到了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一开始由于对系统不了解,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全靠内部版的 stackoverflow 来解决问题。虽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个过程非常痛苦,需要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尝试,而且常常是越试越绝望。

这让我想到了很早以前看到的两个图。(用 Google 图片搜索找到最开始的出处应该是这里

我觉得这还是理想情况 —— 新手花了成倍的时间,终于还是找到了出口。但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由于现实过于复杂,在找到出口前就已经饿死在迷宫里了。即使找到出口了,也有可能找到的不是真正的出口,而是另一个深渊的入口(会在未来引发更多更大的问题)。

所以,与其期望“瞎猫碰到死耗子”,倒不如静下心来,花时间去了解事情背后运行的机制,在懂得原理之后,就能对目的地的大致位置有谱了。

这让我想起吴军老师经常提到的“鸟飞派”和“空气动力学派”。说人类很早就梦想着自己能像鸟儿一样飞翔。于是人们就开始模仿鸟类,比如将鸟的羽毛做成翅膀的样子然后绑在胳膊上往下跳,结果自然不必多说。后来人们将这样的方法论称为“鸟飞派”。我们都知道,最后怀特兄弟发明飞机靠的是空气动力学,他们根据科学原理设计了飞机,而不是简单地模仿鸟类。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起来都懂,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至少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很容易就直接 copy-paste 别人的解决方案,毕竟简单、快捷。但要知道,这种方法的弊端除了前面说的 —— 这个方案可行很可能只是因为你幸运罢了,它可行很可能是问题本身就比较简单;如果问题复杂,变量太多,很难说别人遇到的问题和你遇到的问题一模一样 —— 另一种更严重的危害就是,这样做其实学不到任何东西。Copy-paste也许能让我们解决眼下的问题,但是这不能赋予我们解决未来类似问题的能力(也许能提高一些搜索能力),说白了也就是这种方法论不能产生复利效应。

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后来我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会要求自己静下心来研究。我还会在草稿纸上将子问题一个一个列出来,然后一个一个找答案。就像在黑暗中慢慢地牵着这些小问题的绳索往前走,一步一步来,就能找到答案。

很不巧,做完了上面一个 migration 的任务,我们组出现了一些人员安排上的变动,将大组拆成了两个小组。而我被分到的小组所负责的新项目 v1.0 正好 code complete,于是我就要做一些 production readiness 的事情。说白了就是,set up infrastructure、deploy、set up monitors and alarms 等等。每一件事基本上都是手动在内部工具上点鼠标。最要命的是,因为我们要在全球 launch,所以每一个地区都要重复一遍类似的事情。当时每天工作无聊至极,一度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

后来我找大老板聊,我说,你看我入职那么久,都没写什么code,现在又在做这些比较机械式的事情,别的小伙伴一个月能写好多代码…… 他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他说,你不能仅仅把关注点放在“我写了多少code”上面,能不能到下一个级别,关键在于你做的事情的复杂度以及影响力。 就比如说这样简单的事情,你能不能想办法自动化,能不能开发一个工具简化流程,能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这些事情,能不能把经验分享出去从而为别人创造价值?

吴军老师在得到的专栏里经常讲 “一流的人能够把二流的项目做成一流的”。与此类似的,买土豆的故事你一定听过。后来我就换了一种思维,不再百无聊赖地做着这些看似无聊的事情,而是主动去思考怎么样换一种做事的方式。于是我发现,除了点鼠标,其实很多内部的工具是提供 CLI 或者 API 调用的方式来做的。这些方式往往支持批处理,特别适用于我的情形。有了这个认识,在后来的工作中,一旦我发现我做的工作比较机械化的时候,我就会写一个 script 来自动化完成这些小任务。

我当时意气消沉的另一原因是总觉得这些活儿不该 SDE 来做,SDE 的主要工作难道不是写代码吗?从这段经历得到的另一个收获是对软件工程的认识。这个认识的提炼要感谢陈天老师的知乎LIVE谈谈工程师常常忽视的软件开发能力。陈天老师将软件系统类比于人的成长,分为

  1. 婴儿期(Proof of Concept,本地运行,关注是否可行)
  2. 少儿期(开始面对真实世界,加入错误处理,关注健壮性)
  3. 青春期(日志,错误报告,部署等)
  4. 成人期(性能,监控,报警,统计分析等)
  5. 消亡期

我们在学校里其实只学了“婴儿期”的工作。当然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但这仅仅是一个软件系统最初的一个阶段,我们再后来还要面临很多问题要解决。而我只是正好错过了产品的婴儿期,但并不意味着我做的事情不重要或者毫无意义。后来我意识到,如果一开始的一些 configuration 没有调好,到后面可能会面临很重的 operations 的任务。这些都是 technical debt,而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当然,对于前面的类比我想补充的是,不同于人的线性的成长(虽然我很羡慕有些人越长越年轻),软件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相互交融的,很多情况下我们既要面临开发新 feature 的任务,也要面临运维和优化的任务。

第三件事是最近发生的,简单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还当了会儿PM。两个月前我们组 database migration 的任务快结束了,剩下都是一些零碎的活儿。跟我 mentor 聊,他就建议这时候要提前准备准备我们组 roadmap 上的新 project,提前自己做一些研究。可问题是,我们的PM还忙着其他事情,项目的很多 requirements 还没有明确。我跟老板聊,也大老板聊,他们也都很支持我,说现在没有,那么你可以去做。于是我就开始联系别的组,做了很多超越 SDE I 范围的事情。

这件事情也是我入职前想象不到的。入职前总是被贩卖着一种焦虑,说大公司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而刚入职的我们就是一颗颗螺丝钉,说平时的工作哪有多少你自己发挥的东西,上面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云云。但我个人的感觉并不是这样,因为小组非常自治,很多时候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翻看一年前的日记,老板当时就跟我说,千万不要觉得什么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要想办法打破它,改进它,要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其他公司也这样,但这样的文化的确能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去“搞事情“。

上面所说的其实还是做事要主动 (proactive),不过我还想说的是,还要去想怎么主动、在什么事情上主动。对我来说,我会在对自己职业发展上有利的事情主动,会在对整个 team 有利的事情上主动。像有一些事情,比如说突然来了个需要立即处理的事情,如果不是我 oncall,我一般会抑制住好奇心而让自己专注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可以插一手的事情很多,我们总不能什么事都管一管。毕竟到最后,功利一点来说,能写在 promotion doc 上面的也就那几件事情。其实人生也如此。主动并不是要做很多很多事情,主动是要把关键的事情做好。

尾声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我还是很幸运的。虽然之前做的事情让我一度想换组,但现在看来我们组还是挺好的,每一个人也都特别好相处,大家也很乐意不断改进流程和提高标准。这一年也与很多人交流过,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谢谢大家!)我从交流中学到了很多,比如最近就会去了解别的组的 best practice,然后借鉴到我们组。当然才入职一年,我觉得在技术/coding上的锻炼还不够,也还有好多问题没想清楚(比如一个好组的定义是什么,知道那么多业务逻辑有用吗等等),还需要更多的见识和经验。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开始,相信接下来也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现有省、市港口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基础上,借鉴新 一代的感知-传输-应用技术体系,实现对码头、船舶、货物、重 大危险源、危险货物装卸过程、航管航运等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 有效传输和按需定制服务,为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单位及人员提 供高效的管理辅助,并为公众提供便捷、实时的水运信息服务。 建立信息整合、交换和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支撑 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绿色循环低碳” 交通的要求,搭建高效、弹性、高可扩展性的基于虚拟技术的信 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平台低成本运行,实现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实现以感知港口、感知船舶、感知货物为手段,以港航智能 分析、科学决策、高效服务为目的和核心理念,构建“智慧港口”的发展体系。 结合“智慧港口”相关业务工作特点及信息化现状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具体建设目标为: 一张图(即GIS 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在建设岸线、港口、港区、码头、泊位等港口主要基础资源图层上,建设GIS 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依次接入和叠加规划建设、经营、安全、航管等相关业务应用专题数据,并叠 加动态数据,如 AIS/GPS/移动平台数据,逐步建成航运管理处 "一张图"。系统支持扩展框架,方便未来更多应用资源的逐步整合。 现场执法监管系统 基于港口(航管)执法基地建设规划,依托统一的执法区域 管理和数字化监控平台,通过加强对辖区内的监控,结合移动平 台,形成完整的多维路径和信息追踪,真正做到问题能发现、事态能控制、突发问题能解决。 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系统 对区域港口与航运业务日常所需填报及监测的数据经过科 学归纳及分析,采用统一平台,消除重复的填报数据,进行企业 输入和自动录入,并进行系统智能判断,避免填入错误的数据, 输入的数据经过智能组合,自动生成各业务部门所需的数据报 表,包括字段、格式,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同时满足扩展 性需要,当有新的业务监测数据表需要产生时,系统将分析新的 需求,将所需字段融合进入日常监测和决策辅助平台的统一平台中,并生成新的所需业务数据监测及决策表。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建设以港航应急指挥中心为枢纽,以各级管理部门和经营港 口企业为节点,快速调度、信息共享的通信网络,满足应急处置中所需要的信息采集、指挥调度和过程监控等通信保障任务。 设计思路 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和“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的总体框架、 设计思路、建设内容及保障措施,围绕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充 分考虑各航运(港政)管理处内部管理的需求,平台采用“全面 整合、重点补充、突出共享、逐步完善”策略,加强重点区域或 运输通道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运行环境的监测监控,完善 运行协调、应急处置通信手段,促进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以“统筹协调、综合监管”为目标,以提供综合、动态、实 时、准确、实用的安全畅通和应急数据共享为核心,围绕“保畅通、抓安全、促应急"等实际需求来建设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 系统充分整合和利用航运管理处现有相关信息资源,以地理 信息技术、网络视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 技术为支撑,结合航运管理处专网与行业数据交换平台,构建航 运管理处与各部门之间智慧、畅通、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 慧港口信息化平台。 系统充分考虑航运管理处安全法规及安全职责今后的变化 与发展趋势,应用目前主流的、成熟的应用技术,内联外引,优势互补,使系统建设具备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可维护性。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