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怎么读文献?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81628知乎上的问答

无论是国内外的博士在写论文的时候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而这些文献一般都多而杂,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一定会觉得无从下手。那么读这些文献时是否有方法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

搜文献的工具

栈长建议大家用谷歌学术搜索,一般1990年后的文章都能在其中找到电子版。而那些年代久远的文献建议大家搜一下扫描版的或者直接去图书馆找。

管理文献的软件

栈长给大家推荐一个开源的小程序Jabref,可以用来做笔记和归类。博士同学可能深有感触,因为有时候要读几百篇的文献,用文件夹做管理非常困难,没办法快速的找到目标文献。但是这个软件甚至可以帮你生成LaTeX中的bib文件。

看文献的方法

针对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方法。

首先是开题阶段,不管是博士开题,给自己的博士生涯做规划,还是给学术机构或者企业开题,申请经费,开题的对象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所以这个阶段的文献要求广而非求深。栈长建议大家可以找一些综述论文。一般各领域的大牛都会经常写综述论文,这些论文对领域内的新人都非常有启发。或者可以找毕业前辈的论文来读,看他们都有哪些参考文献,然后你再取所需。不论是哪种论文都只用看摘要和结论,或者粗略看一下研究方法。阅读这种论文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大意,了解该领域的大趋势和总体发展状况。读完后可以归类做成图表,以后写论文或者做presentation的时候都可以用到。

要注意,开题阶段读论文一定要广泛,尽量把能想到的方法都想到。不然容易跟别人的方法重复,如果你研究两年后才发现,那就惨了。

然后是解决问题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你可以最终定了两三种方法,那么接下来你就要找相关的文献精读,栈长建议先查找最近的文献,然后从它们的参考文献里找更早的文献,这样可以过滤掉不好的文章,保证你找到的文献都是引用较多的好文章。

另外栈长建议在这个阶段仍然要继续搜索文献,因为你研究的时候研究方向在时时变化,所以你的研究想法也要与时俱进。这个时候谷歌文献搜索的另一个好处就出现了,因为它可以根据你以前搜索的关键字来推送最新的文章。当然,也不要漏掉你的导师转发给你的知名刊物的新研究。

在这个阶段,一定不要局限到已有的方法。以建模为例,如果文献中提出了三个假象,你就要想改进方法以提高模型的适用性。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可能发一篇论文。

最后是收官阶段,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了。这个阶段虽然不用再阅读大量文献了,但仍然要确保你引用的文献的专业性和真实性,有些文章你引用的时候是会议纪要,但过一段时间,作者可能已经改进发表在期刊上了,所以你最好也要把引用修改为期刊。就引用可信度而言:期刊(同行评议)>书籍>会议纪要>presentation>网页。

同时也要确保引用的准确性,有些文章你粗看的时候可能理解错了,但如果要放在论文里就一定要细读一下,不要发生理解错的情况,因为论文一旦发表就改不回来了。

同学们都知道留学时有很多课程会涉及到阅读英文文献,这可让中国学生犯了难。究竟阅读除了本本分分的一字一句看之外还有什么小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吗?今天栈长就给大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首先对于文史类的文献,栈长建议大家不要过分精读,最好先筛选一些大信息,再在课堂或者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是因为美国的历史类文献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信息量太大,会大量的引用原文且没有章法。虽然这类书籍很适合作为参考资料,但对于只是想阅读这些书的同学来说则会困难异常。

栈长建议大家读这类书时可以先粗读一遍,筛选出对你有用的信息和主要信息,跳过叙述类文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将这些主要信息串联起来,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国内理工科出身的同学。

然后对于理工科教材,阅读时可以先找结论,然后再读过程。因为美国名校的老师上课有个特点就是一节课的信息量非常大,尤其是专业课,一节课几十个知识点非常常见,所以即使你课前预习过了,你仍然会跟不上,会觉得消化不了。而结论性的东西比较容易抓住,这样你再读过程的话就可以通过自习和思考形成知识面了。

而对于数学、哲学和基础科学类的文献,栈长建议大家分块分开精读,把完整的一章作为一个阅读单元,同时自学补充性的文献和前沿资料,还要进行思考。这样做是因为如果阅读过于零碎,你就很难系统化的理解一个问题,而如果阅读量太大,你又会因为工作量大而放弃阅读。只有结合大跨度的信息并进行大量思考才能真正读进去。

还有时政新闻等快消息类的东西,栈长建议大家只要读主要信息即可,不过要注意读的时候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带着求是的态度读,而不要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最后阅读半专业半兴趣类、经济类或者军事类的文章时,由于这类文章虽然普遍受众广且有很多业余类读者,但是涉及的内容还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栈长建议大家阅读时按照兴趣以读书和资料为主,这样有利于积累基本的知识。然后再通过交流讨论来消化提高这些知识。

总结来说阅读时要注意三点,一为信息量,二为自己消化信息的能力,三为不同信息的排列特点,然后根据文献的特点和自己的能力在这三点中找到平衡点,就可以进行有效的阅读啦。

本学期在给我们学院博士生的开设高级定量研究方法的课上,有学生提问说,“如何选择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选题”,我回答“读文献”;有学生提问说,“如何寻找合作者”,我回答“读文献”;有学生提问“如何掌握最前沿的研究方法”,我回答“读文献”;有学生提问“如何学习英文论文写作”,我回答“读文献”。读文献真的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吗?其实,对于大部分,这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结合我的经验来看,效果还不错。现在将课上与大家探讨的观点,整理出来分享给更多朋友。

其实,在国内读社会科学是有很多优势的,不过抛开优势不谈,也存在一些掣肘的地方。其中之一便是在国内读博,远离了大部分学术中心(主要都在美国),使得我们知识的新鲜程度,思维训练以及研究方法训练上与那些在学术中心读书的同学存在天然的差距。如果能部分克服这些差距,我的经验来看,读文献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实际上,无论是读博士还是未来从事学术研究,无论你在世界的那个角落从事科研工作,阅读实际上占到了整个科研时间的一半以上,如果不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式,那将会对科研生涯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我主要想分享一些容易被国内博士忽略的阅读关键点,而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讲阅读的方法(例如快速阅读、精读与综合性阅读的区别,这部分知识已经有大量的专业著作)。

第一、选择文献来源

读文献首先要知道读什么,即选择文献来源。就和吃饭一样,我们首要的要求是食材健康有营养,其次才是烹饪方法。在我们的学术训练中,一般都会告诉我们,围绕我们关心的关键词在学术引文数据库中检索,然后选择所谓的里程碑式的文献进行重点阅读。很多同学在开题报告的时候一般会汇报,动不动就说“在Web of Science 里面有多少篇相关的论文,我自己读了其中的多少篇”。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通过这个方法构建了自己的知识图谱,反正我是没有用这一方法成功过。这里面有两个陷阱:

第一,你怎么知道关键词翻译的正确呢?所有很多时候会听到有同学汇报说,这个问题国外还没有怎么研究过,这种情况极大可能是关键词翻译错了才没有搜到有关文献。

第二,即使关键词翻译对了,搜索得到的文献中隐藏着大量的无营养成分。要知道,发表的论文里有近四分之一不会得到任何引用。不加选择地阅读这些文章可能不能增进对问题的理解反而造成了更多的误导困扰。

那么怎么选择要阅读的文献呢?

首先,确定优秀的期刊来源,即你关注的细分学科中排名前五或者前十的文献。研究表明,顶尖杂志的文章的参考文献80%以上也发表于这些顶尖杂志,说明站在学术前沿的学者,是不会花时间去读那么多低质量文献的。

其次,确定优秀的工作论文库。已经发表在杂志上的学术期刊,可能是他人三到四年前的工作。只读已发表的文章,会一直难于追赶上学术前沿。而工作论文,则多是正在进行完善的研究工作,体现了学术前沿的最新发展。

经济学科可以参考美国国家经济研究署工作论文系列(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这一系列每周更新工作论文,既是美国优秀学者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也体现了美国经济社会实时关注的问题。另一种方法则是追随你的领域的专家,看他们的个人网站上有什么工作论文的更新。

第三,找到相关领域最牛学校的博士论文数据库。这样,和你同龄的最优秀的博士生都在做什么研究,用的什么方法,一目了然。还可以一步实现前沿性与文献来源的综合性。别人都帮你整理好前沿文献的综述了!在确定文献来源之后,我的建议是广泛浏览,重点阅读,扫描几乎每一篇文章的核心,选择那些最相关最感兴趣的论文精读,第三部分会讲到怎么精读。

第二、读到学术社区

拿到文献之后怎么读呢,当然是一字一句的读。但是在这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可能很多同学都会忽略,那就是读作者。以娱乐八卦记者的姿势读作者。什么意思?当看到一篇自己非常感兴趣、与自己可能的研究问题非常接近的论文时,不要急于读下去,要看看是谁写的论文。然后最好搜索一下这个作者,看看他的简历,有没有做了其他相关的研究,他长什么样子,有没有同事或者同学也在做相关的研究,他的老师是谁,哪一年毕业的,都在哪里工作过。像不像八卦记者,很像!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你会觉得,好像对这个作者很熟悉嘛,假装认识!这么做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快速搜集其他相关的学术成果,帮助建立更完善的知识图谱。

另一方面,可以快速找出学术中心,如果你发现某学校的一群学者,围绕你关心的问题不断从不同角度发表高质量论文,那么你大致上可以确定,这个地方就是你的研究问题的学术中心了。

逐渐地,你会发现不同的学术中心之间的社区关系,于是你还用发愁出去交流访学或者读博士后的时候不知道去哪里吗?有了这些知识,再加上一些实际见面的机会,很容易建立自己的合作者网络。

第三、读到可以复制

八卦完之后,终于可以开始阅读了。到了实际阅读部分,反而没什么方法了!其实也是有方法的,比如先读什么再读什么。但是这类方法是教不会的,也是不要别人教的。当你用最笨的办法读了100篇论文之后,你自然会总结出来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因此,对于刚开始精读论文的博士生而言,我建议,就用最笨的办法,一字一句从都读到尾。当然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你经常会发现读了一遍,完全没看懂文章在做什么,怎么做的。此时,你就需要再读一遍,如果还不懂,那就再读一遍。我记得我刚开始读第一篇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时,前后读了十几遍,可能也就是个半懂。

现在重点来了,如何判断一篇精读的论文已经被自己完全(或者阶段性地完全)消化吸收了?我的建议是,如果这篇论文你闭上眼睛或者给别人介绍的时候,可以从口头上复制了,那么这篇论文就可以放下了。具体地说,这篇论文试图回答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每个变量是如何测度的,用了什么数据,以及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当完成文献阅读后,一定要写阅读笔记,阅读笔记的内容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些问题,合上文献,默写出来。积累一定时间之后,整理过去的阅读笔记,把他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你的知识图谱,其中的每一个分支你都无比熟悉,而且富含营养。如果能绘制出一副上百篇高水平文献的知识图谱,那这个时候,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和国外的博士差距就只剩下方法(其实阅读也是可以读出来的,但更多需要阅读教材和实践)、数据(在很多时候国内数据上有优势)和写作了。

第四、读到可以写作

最后说说写作,同样的,我们不去讨论如何写作的具体技巧,比如学术语法,学术词汇,文章架构等,而是关心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如果把写作看作学术研究的输出,阅读就是其输入。阅读文献可以极大提升写作水平,尤其是初学者的写作水平。阅读对于写作有两方面帮助。

其一,精读过程中,可以记录积累一些表达和措辞,关注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层次的关系,观察模仿如何使用文字将技术性的内容讲清楚。

许多博士生在初读文章的时候,可能关注点会偏向于数据和方法,重在琢磨一个问题是怎么被解答的,而忽略了文章是怎么提出研究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以及作者如何在文中自我评价其对解决这一问题上的独到贡献。仔细阅读和思考文章的这些方面,对提升写作的高度至关重要。此外,学术杂志也各有风格,文风和侧重各有不同。如果你已初步明确想要投稿在什么类型的杂志,你可以从这些杂志中选择文体相近的优秀论文进行分析性阅读,并相应地修缮自己的文章。

结语

以上是一些个人浅见,抛砖引玉,希望引出更资深专家的金玉良见,也希望能够帮助博士生们从自己阅读的文献中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问出有趣的研究问题并最终发表优秀的学术论文。

原标题为《如何阅读英文学术文献? ——给国内社会科学博士的一些建议》;作者史冬波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别副研究员;本文刊登于《经济资料译丛》,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到在线刊登版

 

64位win10安装refviz,老是中间报错,求解决办法,谢谢

 

下载后将文件夹名改成refviz,然后右键选择兼容性疑难解答,然后启动,即可安装,正解。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