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栏是笔者主编教材(图0所示)的电子版,依托简易的元器件和仪表安排了30多个实验,主要面向经费不太充足的中高职院校。每个实验都安排了必不可少的【预习知识】,精心设计的【实验步骤】,全面丰富的【思考习题】。因此,对于开展电子技术教学犯愁的师生,本专栏应该能够帮到你们。
实验17 电容的交流特性——容抗
【实验目的】
- 学会测量电容在特定频率下的容抗。
- 对比串联电容和并联电容的容抗。
【预习知识】
如果给一个纯电阻两端加正弦波信号,那么流过该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是同步变化的(无相位差)。但如果把电阻换成电容,其电流和电压就不是同步变化的,而是存在90°的相位差,如图1所示。注意,电流和电压的频率是一致的,但电流超前于电压90°,即1/4个周期。

流过电容的电流与其电压变化率成正比。当电压变化最快时,电流最大。如果电容增大或频率增大,就会产生更多的电流。因此,电容有时被认为是高频短路。
电抗是交流电流动的阻力,也用欧姆(Ω)来衡量。电容产生的电抗叫做容抗,记做 ,计算公式为:
其中, 是交流电频率,单位Hz;
是电容,单位F。
欧姆定律可推广到交流电路中。对于电容,可以用电流和容抗的乘积计算电容的电压,即:
【实验元件与仪器】
- 1.0kΩ、4.7kΩ、10kΩ电阻各1支
- 0.1μF、47nF陶瓷电容各1支,1.0μF电解电容1支
- 模拟示波器1台
- 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操作内容及步骤】
1. 本实验测试电路的原理和连线如图2所示。设置函数发生器输出正弦波,频率1.0kHz,电压峰峰值2.0V,并接入示波器的CH1通道来检验一下。

2. 由于该测试电路是 串联电路,流过电容和电阻的电流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在电阻上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得到电流。使用示波器的CH2通道测量
上的电压信号
,并依此计算电流
。将
和
的峰峰值记录在表1对应栏中。
3. 接着,再测量 上的电压信号
(注意:
是未接地元件,需要通过实验15中信号差的方式测量得到),将
的峰峰值记录在表1对应栏中。
4. 再计算一下容抗 。将结果记录在表1对应栏中。
5. 最后,利用已知的数据计算一下 的电容量,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1对应栏中,并与该电容的标称值对比一下,看是否吻合。计算公式如下:
6. 将电容换成 ,重复第3~5步的操作,数据记录在表1中的第3列。
7. 现在将 和
串联,并看作是一个总的等效电容
。重复第3~5步的操作,数据记录在表2中的第2列。
8. 再将 和
并联,重复第3~5步的操作,数据记录在表2中的第3列。
【实验思考与讨论】
1. 根据表2中数据,对比电容串联的容抗和电容并联的容抗,有何特点?再对比电容串联的总电容和电容并联的总电容,又有何特点?
2. 如果在电路中错误的使用了一个远比合适值小的电容,那么对电路会产生什么影响?
3. 根据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总结一下如何确定一个未知电容的大小?
4. 计算一个800pF的电容在250kHz频率下的容抗。
【实验拓展与延伸】
电压倍增器是一种使用二极管和电容来增加正弦波峰值的电路,它可以产生高电压而不需要高压变压器。图3所示的电路是一个全波电压倍增器。电路被画成一个桥,上臂有两个二极管,下臂有两个电容。二极管只允许电流从阳极到阴极单向流动,从而将电容充电到接近正弦波峰值的位置。一般情况下,电压倍增器是用50Hz的工频和普通二极管,但为了说明这个电路的工作原理,你可以在这个实验中使用两个LED。
请在面包板上完成这个电路连接,设置函数发生器输出正弦信号的频率为1.0Hz,峰峰值20Vpp(如果无法获得20Vpp,则使用函数发生器的最大输出)。观察电路工作的现象,再慢慢增大频率,用示波器观察负载RL上的波形(注意, 是未接地元件)。在频率增加的过程中,
上的波形如何变化?直流电压是多少?换一个阻值小一些的负载再试试看。你能解释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