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阶段,根据校长室研究,决定成立阅读共同体,开展读书活动。具体做法是每天阅读一刻钟,每周撰写一篇阅读心得,每月阅读完一本书。
个人觉得这个做法很好,说实话,我自己也有近两年时间没有认真阅读了,特别是纸质文本的阅读少之又少,每天基本上都是靠手机维持零碎的阅读。提及此事,自己感觉异常惭愧,记得以前推行阅读工程的时候,每年读几本书都是常态,什么读后感、小论文都是信手拈来。曾经有段时间,甚至感觉自己写小文章都上瘾了。隐约记得,自己曾经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连云港教育》及《连云港日报》上,前后发表了近二十篇文章,现在想来,自己都有点怀疑自己那时哪来的动力?
今天唠叨这些,主要想表达一个习以为常的观点,那就是“开卷有益”。提到“开卷有益”,大家都会觉得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没有必要重复。我想说的是,道理都懂,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人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开卷”(此处指纸质文本阅读)至少有如下益处:一是阅读可以让我们浮躁的心灵,暂时安静下来,让她回归她应有的样子。二是阅读可以推动原本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向连续性文本学习转变,使自己的阅读更加系统化。三是阅读可以让我们实现和大师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并让我们在对话中,和大师对世界、社会、人生、家庭、工作、亲情、友情等诸多方面的感悟产生共鸣,并实现自我认知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四是阅读可以涵养我们的气质,陶冶我们的情操。据我观察发现,长期坚持阅读和长期不阅读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眼中散发出来的光是不一样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本月,我正在阅读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的一些参悟,书名叫《园林晓月远行人》,我相信我一定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作为指导自己人生的参考,因为我相信“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