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友的推荐下,暑假看完了几本书,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让我们这群平时说出“这是何等的我艹”的同时也多了一些关于成功的正确认识!另外,由于又到了年复一年的九月初--迎新日,看见这一拨满怀憧憬的莘莘学子,为了致敬开学以及我曾经已逝的开学日,寻思写点儿东西吧。在此也衷心的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毕业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阶段小目标(例如先挣一个亿.......好了,请安静吧),在毕业的时候不留遗憾的离开大学的校园!再者也不想让自己仅有的一点儿文学细胞全部凋零了,不然小学的作文都白写了!
只有艰苦从事没有意义的工作才称得上是艰苦的工作!一旦这项工作变得有意义,它就会使你快乐的拉住妻子的手跳起舞步!
-------------《异类》
生物学家讨论生物体时常涉及“生态学”:森林里最高的橡树之所以长得最高,不仅因为有一颗最优质的种子,还因为它在成长过程没有被其他大树挡住阳光,它生长的土壤深厚肥沃,它在还是幼苗的时候没碰上兔子啃树皮,它长成以后也没被砍伐。人们通常只想到杰出人士是最优质的种子,但很少想到成材还必须有充足的日照,有深厚肥沃的土壤,有足够的运气躲过兔子和伐木工人。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我们很容易接受以上对成功的解释:他们的成功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事实并非如此。除了能力,机遇和其他完全随机的优势也在帮助特定领域的“异类”走向成功之巅。
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有的人会那么成功,而大部分的人只是平凡无奇。这到底是为什么?他们真的就是那么天赋异禀,超乎常人吗?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看了他们成功的路径,事实绝非如此,并不是向我们想象的那样圣神,遥不可及。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时代已经已经过去了,因为他们的成功与他们自身的勤奋、才智、社会环境以及时代机遇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生存技能,努力适应社会环境,勇于抓住机遇,挖掘自己的潜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勤奋:
书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一个理论:10000小时法则。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其实并非天资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续巨大的努力!这个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前提是经过10000个小时的锤炼。这可能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它揭示了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其中并不是量变就能引起质变,而是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也就是一个度,这里可能是10000个小时,它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超过这个度后,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运动形式发生了改变,进而才能引发质变。
在《匠人精神》里面秋山利辉其实也有讲到这个10000小时原理,其中“秋山木工”的弟子们每天都要诵读“匠人须知30条”,在8年的时间里,加上平日客人来访的时候诵读的次数,一共有1000多次。这样这些规则就深深的烙在了他们的心里,这样这些规则就会潜意识的成为他们言行举止的准则。里面还有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的成名历史,起初当他们被布鲁诺发现,邀请到他们在汉堡的酒吧中每晚演唱8个小时,每周演唱7天的时候也没有退缩,他们确实也是在用嗓子在唱歌,又有谁能这样坚持呢?但是机会来的时候,他们抓住了,并且付出了努力,这也为他们以后的成功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社会环境与机遇: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可能性不来自我们自身,也不来自我们的父母,而是来自我们的时代:即我们在历史上所处的特定地点和所面临的特定机会。
例如我们熟悉的比尔盖茨,当采访他为什么这么成功的时候,他说:“我获得的这一切都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运气的累积。”熟知的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和史蒂夫-乔布斯都生于1955年,1955年前后正是计算机革命时期,出生太早,无法拥有个人电脑,而出生太晚,计算机革命的时机又被别人占去……因此,那些奇才异类得感谢机遇的眷顾。并且他们也足够幸运的能接触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几台电脑,让他们分别在西雅图湖滨学校、华盛顿大学、借住朋友家(沃兹家)的车库学习编程,让他能够有条件完成10000小时法则。机遇难得的同时他们也抓住了机遇,并且能坚持不懈的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还有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弗洛姆”的成功启示。他的成功可以说是与当时的社会、时代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自己的出身问题,被“白鞋公司”拒之门外,于是做起了“白鞋公司”根本看不上眼且头疼的企业收购案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领域变得炙手可热,而此时的自己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想想如果不是自己的出身问题,他可能早已经加入了某个知名的“白鞋公司”,然后每天为公司接着各种案子奔波劳累着,但是历史却让他成功了!
再想想日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精彩的动/漫画--《火影忍者》《名桢探柯南》《龙珠Z》《网球王子》《海贼王》--风靡全球,比比皆是,让人喜爱,受人追捧。而中国却更多的是宫廷剧,各种历史人物传记,重大历史事件的翻拍重现。我觉得这也是有原因的,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因为我们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一年就挑出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那也数不胜数。而日本呢?他们的历史又有多少值得他们去探索去拍成电影铭记,如果真要追本溯源,可能最后日本都不是他们自己的了,这里也就不多做口舌之争了!我想说的是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历史沉淀不够,从而促使和激励后代的这些艺术家和导演的不断的创作,精益求精,而设计虚幻出一系列的动画动漫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当然这肯定离不开他们的超人的智慧和辛勤努力。而我们呢那些让人感动和惊奇的历史事件就已经足够丰富,所以让我们在其他电影题材的创作上显的落后。虽然可能有些片面,但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也可能成为影响他们动画产业的一个因素!
智力:
对于智力的作用,书中也列出了对“特曼人”的研究结果。1470个智商介于140到200的孩子被挑选出来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是知道后来的跟踪发现,智商高的孩子长大了也没有成为人们想象中的天才,或者取得伟大的成就。最后证明特曼错了,说明智力在现实中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爱迪生不是说过吗?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是汗水(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当然了灵感也非常重要,但是谁又能保证你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呢?
文化传承:
还有游牧部落的“荣誉文化”。有一个脾气不好的老绅士,因为加油站服务员和附近好事儿者总是对其其进行嘲笑。最后他用左轮手枪大爆发,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一人轻伤...但是最后法院却判定此项谋杀指控--因捍卫荣誉而战--不成立。杀人了但是被无罪,我想如果不是从该民族的文化角度来衡量,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还有一个韩国飞机失事的族裔理论,书中将其归结于不同族裔文化差异有关。里面提到的一个“权力距离指数”(Power Distance Index,缩写为PDI)让我印象深刻,作者相信这是航班飞行员之间、还有航班飞行员与塔台间权力距离指数导致其沟通不到位而导致了空难,因为韩国是一个严格多等级制度的国家,他们的对话都艺术,但是他们都能明白话外之意,但是当它们与塔台的美国佬交流的时候可就不是那么明白了,这也是导致最后飞机由于燃油耗尽而不幸坠毁的原因。一般我们都会认为飞机的失事都是由于天气原因,或者人为操作错误等。书中也说到:空难很多时候是一系列人为的小失误、机械的小故障累加的结果。又有谁会想到这是由于飞行员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呢?这些因素都被我们忽略了。。。
其中还有一个文化传承的“稻田文明”也让我印象深刻。农耕社会信条:“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 “不是靠天吃饭,全靠两手动弹。”这也是我们伟大中国农民的勤劳淳朴坚韧的精神象征。因为环境不同西方农业采用“机械导向性”而亚洲的日本与中国则使用“技术导向性”,这继而也出现了“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不也是文化、国情决定的吗?类似的西方更多的可能是出现发明家,如何高效的种植和收割,而不会出现像袁隆平先生一样的伟大科学家。这就是文化传承对我们的影响。还有因为语言结构的差异,亚洲儿童学习数数要比美国儿童快;中国人的数学在世界上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也得益于中国人种植水稻的勤劳精神和汉子读音的简洁明了等等,都说明了文化对于人们生活学习的影响。
最后,如书上所说,任何意义上的超常之辈,都无法目空一切地说:“我的成就完全依靠我自己。”他们都是历史与环境的产物,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超级律师、数学天才和软件企业家的成功依靠的也是人类的一般经验,他们的成就绝非石破天惊也非神秘莫测。他们处在优势与文化传承的网络中央,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养成;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则仅仅是因为运气——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到底,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
怪才格拉德威尔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机遇和文化、环境因素,即便是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成功与我们的才智、社会环境、机遇以及勤奋都息息相关!
其实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得到了一些常人不知道的秘诀,或者是超高的IQ,在这本书里成功具有一定的规律,要知道自然的“平衡之道”不适用人类的“马太效应”和“二八原则”!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他们的成功,而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
当然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评价标准有很多:幸福指数、金钱、权利、知识的储备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生活中的一个平衡点,要知道知足常乐也不失为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异类》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9-16 11:08:54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