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1.48 分钟
前几天掀起一波「阿里反思」热潮,主要源于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发布其首席投资官 Nicolai Tangen 与蔡崇信的对话,围绕阿里现在的处境,以及过去几年发生的种种状况进行了讨论,被热评为「反思式访谈」。
蔡崇信是阿里元老级人物了,早年在纽约做律师,后来转行去香港做投资,期间发现了还在创业早期的马云,于是放弃几百万的年薪,加入到只要几百块月薪的阿里创业团队中去。
这次访谈里,除了提到过去几年,从疫情到监管等多方面影响下,阿里士气不如从前,还坦言「阿里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我们的 APP 进行购物的用户,而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某种程度上我们有点自食其果。」
对于阿里这样一个大企业来说,有大把聪明能干的人,所做的每个决策每个动作,背后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咱谈不上建议或者其他,仅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待这次访谈。
坦白说,我倒不觉得阿里忘记真正的客户是谁。还记得那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吗?可以说阿里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把「商家」当作第一客户。从商家出发,让商家没有难做的生意。
重视商家,把商家当作第一客户,很好理解,毕竟商家交钱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阿里说是要托起中小卖家,那是不是该促进商家之间良性竞争,以便让平台的生态更好呢?结果呢?交费的商家才是他们的客户,形成了大商家们各种流量特权垄断。至于小商家们,都不给你腾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不傻,都交钱了,那就会有一种底气,即我都给你交「保护费」了,剩下的我怎么算计消费者口袋,怎么服务消费者,你平台都得站我这边才行。而用户体验的上限取决于商家,下限取决于平台。当商家平台沆瀣一气,你觉得所谓的用户体验能好吗?
作为很多在淘宝消费过的,甚至是持有多年 88 VIP 的用户,都忍不住表示,淘宝的体验是真难受。提到淘宝客服,大家只能说懂得都懂。基本有问题都是偏向卖家,商家延迟发货,也投诉无果;商家在退货退款上耍赖皮,处理个售后贼麻烦,甚至不给你处理,哪怕是官方客服也是站商家那一边,问就是商家那边交费了。
反观 pdd,虽然存在良莠不齐问题,但售后这块是真不错,甭管三七二十一,有问题,立刻给你解决,退货也基本有包运费,处理返款速度也十分迅速。虽然 pdd 偏袒消费者,引来很多商家的怨言,但作为消费者,在 pdd 这边被排在第一位是真的吃香。尤其有了淘宝售后的对比,一下高低立见。
再者说句直白的话,哪怕有很多在 pdd 上的商家骂 pdd,但还是有很多商家跑 pdd 上开店的,因为是真能赚到钱,不然谁还去呢?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就问一句,是买东西的人多,还是卖东西的人多?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从一开始没明确谁是真正客户的阿里,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把卖家排第一的阿里,在遇到 pdd 拿消费者当第一,实现真正的买家驱动,为其提供「仅退款」等便捷操作的时候,阿里他们傻眼了。。。在看到 pdd 市值逼近阿里时,马爸爸都不淡定了,在内部罕见发声,祝福 pdd 的同时直言「谁都牛 X 过,坚信阿里会变会改」。
只能说,今非昔比了,在早期供小于求的时候,阿里的这套理念还能成立,毕竟那会消费者没多少别的选择,但现在明显供过于求,尤其除了 pdd,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电商平台,各种视频直播卖货,不管是价格还是样式品类等等,越来越多,给到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了,那消费者又何必回去硬吃你这盆 shi 呢?
没有淘宝的时代,只有时代的淘宝。一旦船开得太大,要改变航向就不那么容易了。要从「商家第一」转向「用户至上」,意味着要推翻过去的所有,重新来过。然而,重新出发是否能够抓住当初的机遇和运气,仍是个未知数。
这场反思之后要做出的改变,注定不会轻而易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