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的一点感悟——“道”与“倒”

最近空闲喜欢看看《道德经》,但总是不能明白老子所说的“道”到底是指什么。今天突然有所感悟,所以记录下来。

先来看看《道德经》第一、二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一章【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本人才疏学浅,并不能清楚的明白它的思想。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两章讲述了一种正反对立关系的相互依存。这时我的脑海便想起了另一种思想:《中庸》。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想得到的并不是任何一个对立的极端,而是恰好得当。那么如何得到那个恰好得当哪?我想那一定先要在脑海里明白两个对立的极端,然后恰好得当的行为可能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比如:

当你非常仇恨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多去回忆一下他的一些好的地方,我想这样做出的行为可能不会被以后的你所后悔。

当你认为自己一定会成功,并去幻想成功后的喜悦的时候,不妨去想想假如失败了会怎么样,我想这样可能会把你的心态调整的自然随和。

所以很多事物倒过来想想是很有意处的,这就是我在“道”中感悟到的“倒”的思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