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路的构成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电器设备如:电动机、电视机、计算机等都由实际电路构成。实际电路的结构组成包括: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2. 直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 电量
1库仑=6.24×1010电子电量
(2)电流 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习惯上人们将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电流的大小取决于每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的多少,用电流强度I来表示,简称电流,I的单位是安培,用字母A表示。
为了度量方便,电流的单位还有kA,mA,uA等,其换算关系是
1kA=1000A 1A=1000mA 1mA=1000uA
(3)电动势 用符号表示,即
(4)电位与电压
将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a 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a、b两点之间的电压。
电压的单位与电位的单位是相同的,也是伏特。为了度量方便,电压的单位还有kV,mV,uV,其换算关系是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 uV
(5)电阻
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起阻碍作用大小的一种物理量,用字母表示,单位是欧姆(Ω)。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导体内流过的电流是1A时,这一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为了度量方便,电阻的单位还有kΩ、MΩ,其换算关系是
1kΩ=1000Ω 1MΩ=1000 kΩ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该导体的长度、横截面
以及电阻系数
有关系,即
(6)电功和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用符号表示,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实用单位还有kW、mW等。
1kW=1000W 1W=1000mW
(7)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如果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大小为,则该值与电流、导体电阻以及通电时间有关系,可以表述为
3. 电阻的连接
(1)电阻的串联
电阻串联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1) 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相等;
2) 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的电压之和;
3) 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4) 每个电阻分得的电压和消耗的功率与其阻值成正比。
(2)电阻的并联
电阻并联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1) 加在各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2) 电路的总电流等于流过各并联电阻的电流之和;
3) 电阻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4) 每个电阻分得的电流及消耗的功率与其阻值成反比。
(2) 电阻的混联 电路的电阻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方式,就构成了电阻的混联电路。
4.直流电与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1. 直流电
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压、电流和电动势,称为直流电,上面介绍的电路就是直流电路。
2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1) 瞬时值 正弦交流电随时间以正弦规律变化,每一时刻的值都不同,我们将任意时刻的值称为瞬时值,并分别用、
、
表示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
(2) 最大值 最大的瞬时值称为最大值,也叫做振幅或峰值。分别用、
、
来表示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
(3) 有效值
我们用、
、
分别表示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是:
(4) 平均值
我们用、
、
分别表示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平均值。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是:
(5) 周期和频率 指交流电每重复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用字母表示,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毫秒(ms)和微秒(us)。频率是指每秒钟交流电重复变化的次数,用字母
表示,单位是赫兹(HZ),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 HZ)、兆赫(M HZ)。频率和周期互为倒数。
(6) 角频率
角频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7) 相位 确定交流电每一瞬间数值的电角,称为相位,单位是弧度或度。
(8) 相位差 两个同频率交流电的相位之差叫做相位差,用表示。
5. 三相交流电路
单相交流电路只有一个交变电动势,由三个频率、幅值相同,彼此之间相差相位的正弦交流电动势构成的电源叫做三相正弦交流电源。由三相电源和负载构成的电路叫三相交流电路。
(1) 三相交流电动势
三相对称电动势的向量和为零,即
三相电动势到达最大值的顺序是不同的,这种到达最大值的先后次序称为三相的相序。在工业上三相电源的裸铜排上,刷有黄漆的是第一相,绿漆的是第二相,红漆的是第三相。
(2) 三相电源的星型连接
从中点引出的线称为中线或零线,从三个始端、
、
引出的线称为相线或端线,
俗称火线。我们将这种连接称为星型连接。如果有中性线,就叫做三相四线制,而把无中性线的称为三相三线制。
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星型连接有两种电压,端线和端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用、
、
表示,其参考方向规定由
指向
、由
指向
、由
指向
,它们的大小相等、相位互差
。端线和中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用
、
、
表示,其参考方向由绕组的首端指向末端,它们也是大小相等、相位互差
。
实验证明,星形连接的线电压在相位上比相应的相电压超前,在数量大小上它们的关系为:
。
(3) 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
对于三角形连接,很明显线电压就是相电压,即:。若三相电动势是对称三相正弦电动势,即三角形闭合回路中的总电动势等于零,所以电源绕组内部不存在环流。当一相绕组接反时,会导致环流很大,这将使绕组过热,甚至造成绕组烧毁。所以发电机绕组一般不采用三角形接法而普遍采用星型接法。
(4) 三相负载的星型连接
每相负载中的电流有效值为
,
,
(5)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每一相负载上的相电压就是相应的线电压。因此不论负载是否对称,各相负载所承受的电压均为对称的电源电压,即
相电流和线电流是不同的,对于电路的每一相,可以按照单相交流电路的方法计算相电流。若三相负载对称时,线电流和相电流也是对称的。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6) 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 无论三相负载是星型连接还是三角形连接,三相电路总的有功功率等于各相有功功率之和,即
当负载对称时,每一相有功功率相等,所以总有功功率是单相的三倍,即
6.电路定律
1.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该定律指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
成正比,而与导体的电阻
成反比,即
2. 全电路欧姆定律
该定律指全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与电流
成正比,与总电阻
成反比,即
上式做变换,可得
进一步变换可得
3。基尔霍夫定律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也叫节点电流定律,简称为。该定律指出电路中任意时刻流进某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即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又可表述为:流过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的所有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不仅适用于节点,也可以推广于任意假定的封闭面,即流进封闭面的电流等于流出封闭面的电流。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也叫做回路电压定律,简称为。该定律指出对于电路中的任一封闭回路,沿回路按一定方向环绕一周,回路中电动势的代数和等于电压的代数和,即
7.电磁感应
1.静电现象
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琥铂)胶棒能够吸引羽毛、头发等轻小物件。物体有了这种吸引轻小物件的性质,就说它带了电,或有了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而且,两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库仑定律
两个点电荷q1及q2之间的相互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q1与q2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们的联线,同号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3.电场的概念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凡是有电荷的,四周就存在着电场,即任何电荷都在自己的周围的空间激发电场;而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于处在其中的任何其它电荷都有作用力,称为电场力。
8.磁的基本知识
1.磁场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用北极和南极
表示。在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同时具有力和能的特性,称为磁场。
2.磁力线
磁场和电场都是有方向的,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我们引入磁力线的概念,并规定在磁力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力线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磁力线是互不相交的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由指向
,在磁体内部由
指向
。
2) 磁力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小磁针在磁力作用下极所指的方向。
3) 磁力线越密表示磁场越强,反之磁力线越疏表示磁场越弱。
3.电流的磁场
(1) 电流的磁效应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的周围就产生磁场,这种电生磁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2) 通电直导体的磁场
它产生的磁力线为以导体为中心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都在和导线垂直的平面上。磁力线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来确定,即:右手握住导体,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弯曲四指就是指向电流的方向。
3.电磁感应
自从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很多科学家都在探索变化的磁场是否能够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给出了明确的结论,即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实验证明,导体在均匀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磁感应强度
、导体的有效长度
、导体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以及导体的运动速度
有关系,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