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介导通信:跨文化知识转移
1. 引言
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地区的人们仍未找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效使用这些技术的方法。尽管成人识字率仍然较低,但许多国家正在努力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体系,年轻一代的识字率已有显著提高。
在许多官方发展援助(ODA)项目中,如支持农业、环境或医疗保健等领域,项目往往不采用ICT环境,而是由专家亲自前往当地实施有效的援助计划。由于当地人读写能力有限,难以在当地社区积累专家的知识。
为了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区,Mori提出了一种名为青年介导通信(YMC)的方法,通过识字且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孩子来支持不识字的工人(非专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为了验证YMC模型,我们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水稻种植领域进行了实地研究。
1.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创建一个跨文化交流环境,将青年与专家联系起来,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农业知识需要以不同语言从专家传递给青年,但这面临着知识差距和语言差距的挑战。
1.2 面临的问题
1.2.1 沟通困难
语言差异和知识差异导致沟通困难。在跨学科交流中,由于知识差异,交流时需要注意对方的知识水平,可能需要对技术术语进行更多解释,以避免误解。
1.2.2 机器翻译支持的跨文化交流环境实施困难
虽然机器翻译可用于跨文化交流,但翻译质量并不完美。在亚洲语言之间或亚洲语言与欧洲语言之间的翻译中,常采用通过英语的枢纽翻译,但这种方式会降低翻译质量。仅使用机器翻译无法满足知识转移所需的高质量要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