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MMSE、SLNR、BD、SVD|几种常见的预编码原理总结加仿真

目录

预编码技术概述 

预编码技术分类 

系统建模

各种预编码方案

ZF(Zero-forcing) 预编码

MMSE预编码

SLNR预编码

SVD预编码

BD预编码

仿真及分析


 

预编码技术概述 

背景 :在MIMO系统中,无线信道具有随机、复杂多变的特性,并且,信道存在各种严重的干扰。预编码是MIMO下行链路的关键技术,其利用发送端已知的CSI(信道状态信息)将调制过的符号流变换成适应当前信道的数据流。当发射端知道信道状态时,可以通过在发射端进行信号预处理,根据信道信息,动态的进行功率控制和相位调节,以便优化在接收端的某些性能目标,例如信噪比,吞吐量。通过预编码,可以将信号能量集中到目标用户附近,有效对抗衰减和损耗,提升了系统性能。
 
中心思想: 基站发送端根据已知的 CSI(信道状态信息) ,生成预编码矩阵,然后根据预编码矩阵对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
 
关键问题 :发端如何获取信道信息 , 以及如何利用信道信息进行相应处理。
 

预编码技术分类 

预编码的分类方式很多,有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和非码本预编码等等。随着毫米波通信的发展,近年来混合预编码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所以我将预编码技术分为以下三类。

数字预编码根据收发端的处理又可以分为线性预均衡收发端联合优化两种方式。前者发送端根据已知的信道状态信息设计预编码矩阵完成对信号的处理,接收端只需要知道缩放因子\beta就可以完成对信号的检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简化收端。但是这种线性预均衡技术对信道能量不能充分利用,其性能较差,一般只是用来作为其他预编码技术进行性能对比的一种方案。后者收发端联合进行处理,提高了预编码的性能,可以很方便地将各种功率分配方案应用其中。

模拟预编码:Analog beamforming uses phase-shifters to send the same signal from multiple antennas but with different phases. Analog beamforming with a single beamformer only supports single-user and single-stream transmission。使用模拟预编码无法进行空间复用,因此传输的效率较低。

1. Analog beamforming architecture. 

                                                                         Analog beamforming architecture

混合预编码会在后面的博客中进行详细介绍。

 

系统建模

以多用户MIMO为例,这里不考虑接收端对信号的处理:

各种预编码方案

ZF(Zero-forcing) 预编码

 

MMSE预编码

SLNR预编码

SVD预编码

BD预编码

仿真及分析

 

评论 4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