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期末复习 - 20190630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工程
       计算机网络工程是在信息系统工程方法和完善的组织机构指导下,根据网络应用的需求,按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详细规划设计可行方案,将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软件和技术系统性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满足用户需求、高效高速、稳定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工作。

2.网络工程建设的目标

       网络工程的建设方和施工方,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国际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完成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工作,为建设方提供一个高速、稳定、安全、可靠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3.网络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 网络规划与设计。

   (2) 网络硬件系统建设。

   (3) 网络软件系统建设。

   (4) 网络安全管理建设。

4.网络工程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计算机网络工程的一种通用组织形式为三方结构,分别是工程甲方、工程乙方和工程监理方。这三方的基本关系如下图所示。

 

工程甲方

工程甲方是网络工程中的用户,即网络工程的提出者和投资方。
甲方的人员组成主要包括行政联络人和技术联络人。行政联络人是甲方的工程负责人,一般由甲方的行政领导担任,负责甲方的组织协调工作。技术联络人是甲方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工程中有关技术问题,乙方和监理方可以与甲方技术联络人协调。

甲方的职责

(1)提出网络工程建设项目和详细需求
(2)对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3)组织工程项目建设经费
(4)编制工程项目招标书
(5)组织或委托招标公司进行工程项目招标
(6)签订工程建设合同
(7)验收产品、协助施工、工程质量监督
(8)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9)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乙方组织的培训
(10)对网络系统进行试运行

工程乙方

工程乙方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承建者。
乙方在承建计算机网络工程时多采用项目经理制。项目经理制的人员结构如图所示。

乙方的职责

(1)根据甲方的招标书,编制投标书
(2)若中标,签订工程合同
(3)进行详细的用户需求调查
(4)进行网络工程规划设计
(5)制订网络工程实施方案
(6)网络产品选型
(7)网络系统集成
(8)对系统进行测试,系统试运行
(9)准备工程竣工验收
(10)为甲方培训网络管理人员

 

...太多了,就不一一记录了,记录下重点和课后习题了~~~


1.

网络的状况

多种通信媒介——有线、无线
不同种类的设备——通用、专用
不同的操作系统——Unix、Windows
不同的应用环境——固定、移动
不同种类业务——分时、交互、实时
宝贵的投资和积累——有形、无形
用户业务的延续性——不允许出现大的跌落起伏

2.网络体系结构解决网络异质性问题采用的是分层结构方法。即把复杂的网络互联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问题,在不同层面上予以解决。

3.通信双方的数据传输要遵循哪些规则?

分层与功能
服务与接口
协议

4.

5.

第7层:应用层(Application)
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通信服务
识别并证实目的通信方的可用性
使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同步
判断是否为通信过程申请了足够的资源
应用层协议的例子: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域名服务DNS、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邮局协议POP3

第6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处理被传送数据的表示问题,即信息的语法和语义。如有必要,使用一种通用的数据表示格式在多种数据表示格式之间进行转换。
例如:在日期、货币、数值(特别是浮点数)等本地数据表示格式与标准数据表示格式之间进行转换;数据的加解密、压缩/解压缩

第5层:会话层(Session)
建立、管理和中止不同机器上的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会话:完成一项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相关的信息交换。
同步(解决失败后从哪里重新开始)

第5层:会话层(Session)
活动管理,保证活动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活动:相对独立的一组相关操作。
   例如:一次会话传送多个文件,其中每一个文件的传送为一个活动。

第4层:传输层(Transport)
为源端主机到目的端主机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屏蔽各类通信子网的差异,使上层不受通信子网技术变化的影响。
进行数据分段并组装成报文流;
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和“无连接”(数据报)两种服务;
传输差错校验与恢复;
信息流控制,防止数据传输过载。

第3层:网络层(Network)
在源端与目的端之间建立、维护、终止网络的连接。
功能和服务
最佳路由选择和数据包中转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差错检测与恢复
流量统计和记账

第3层:网络层(Network)
路由选择
如何在多条通信路径中找一条最佳路径?

   依据:速度,距离(步跳数),价格,拥塞程度。
路由器——路由表建立与维护。
静态:人工设置,只适用于小型网络。
动态:运行过程中根据网络情况自动地动态
               维护。
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算法:RIP、CGP等
链路状态算法:OSPF等

第2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在物理线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错的线路。
所关心的问题包括:
物理地址、网络拓扑;
组帧:把数据封装在帧中,按顺序传送,并处理返回的确认帧;
定界与同步:产生/识别帧边界;
差错恢复:采用重传(ARQ)的方法;
流量控制:收发双方传输速率的匹配。

第1层:物理层(Physical)
实现在物理媒体上透明地传送原始比特流。
定义了激活、维护和关闭终端用户之间机械的、电气的、过程的和功能的特性。
数据终端设备DTE——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设备。如:计算机、路由器
数据通信设备DCE——用于把DTE发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于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形式。
     如:Modem。

6.协议数据单元(PDU)

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层协议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传输层及以下各层的PDU另外还有各自特定的名称: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分组(数据报)(Packet)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
物理层——比特(Bit)

7.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
隧道(tunneling)技术是在IPv6网络与IPv4网络间的隧道入口处,由路由器将IPv6的数据分组封装到IPv4分组中。IPv4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是隧道入口和出口的IPv4地址。在隧道的出口处拆封IPv4分组并剥离出IPv6数据包。

隧道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路由器—路由器隧道
路由器—主机隧道
主机—主机隧道
主机—路由器隧道。

(3)NAT-PT技术
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是SIIT(stateless IP/ICMP translation algorithm)协议转换技术和IPv4网络中动态地址转换(NAT)技术的结合与改进。
该技术又分为静态NAT-PT和动态NAT-PT两种。

 

8.局域网基础知识

局域网的概述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局域网的组网类型
无线局域网

 

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用以传输数据的传输介质与传输形式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磁波等
传输形式:基带、宽带
用以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
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用以共享资源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固定分配、需要分配、适应分配、探询访问、随机访问

 

基带网传送数字号,信号占用整个频道,但传输距离较小。宽带网传输模拟信号,同一信道上可传输多路信号,它的传输距离较大。
目前局域网中绝大多数采用基带传输方式。

 

IEEE802标准

IEEE 802.1A: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综述及体系结构
 IEEE 802.1B:局域网的寻址、网络互联及网络管理。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是高层协议与MAC子层间的接口。
IEEE 802.3:定义了CSMA/CD总线的MAC子层和物理层标准。
IEEE 802.3i:10 Base-T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3u:100 Base-T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4: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法,定义了其MAC子层和物理层标准。

IEEE 802.1A: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综述及体系结构
 IEEE 802.1B:局域网的寻址、网络互联及网络管理。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是高层协议与MAC子层间的接口。
IEEE 802.3:定义了CSMA/CD总线的MAC子层和物理层标准。
IEEE 802.3i:10 Base-T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3u:100 Base-T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802.4: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法,定义了其MAC子层和物理层标准。

IEEE 802.5:令牌环网访问控制方法,定义了其MAC子层和物理层标准。
IEEE 802.6:城域网访问控制方法,定义了城域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标准。
IEEE 802.7:宽带局域网标准。
IEEE 802.8:光纤局域网标准。
IEEE 802.9:综合话音数据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0:可互操作的局域网的安全。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2:新型高速局域网标准。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主要是解决介质使用权的算法或机构问题,从而实现对网络传输信道的合理分配。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要确定网络上每一个节点能够将信息发送到介质上去的特定时刻;
要解决如何对共享传输介质访问和利用加以控制。
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有三种: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令牌环 (Token-Ring) ;
令牌总线(Token-Bus) 。

CSMA/CD访问控制方式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CSMA/CD
IEEE802.3标准

什么是CSMA
    载波监听

ipv6IPv6 的主要特征 与 IPv4 相比,IPv6 的显著特征是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IPv6 还在许多方面改进了 Internet 功能,本节将概述这些方面。 对寻址进行了扩展 IP 地址大小从 IPv4 中的 32 位增加到 IPv6 中的 128 位,从而可以支持更多层的寻址分层结构。另外,IPv6 提供了更多的可寻址 IPv6 系统。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IPv6 寻址概述。 地址自动配置和相邻节点搜索 IPv6 相邻节点搜索 (Neighbor Discovery, ND) 协议简化了 IPv6 地址的自动配置。自动配置是 IPv6 主机的一个功能,可用来自动生成其自身的 IPv6 地址,从而简化地址管理并缩短管理时间。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IPv6 地址自动配置。 相邻节点搜索协议对应于以下 IPv4 协议的组合: 地址解析协议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路由器搜索 (Router Discovery, RDISC) 和 ICMP 重定向。IPv6 路由器使用相邻节点搜索来通告 IPv6 站点前缀。IPv6 主机使用相邻节点搜索来实现各种目的,包括从 IPv6 路由器请求前缀。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IPv6 相邻节点搜索协议概述。 简化了包头的格式 IPv6 包头格式要么删除某些 IPv4 包头字段,要么将这些字段设为可选。尽管地址大小增加了,但这种更改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 IPv6 包头所占用的带宽。虽然 IPv6 地址长度是 IPv4 地址长度的四倍,但是 IPv6 包头的大小只是 IPv4 包头大小的两倍。 改进了对 IP 数据包头选项的支持 更改了 IP 数据包头选项的编码方式,从而提高了转发效率。而且,对 IPv6 选项长度的限制也不那么严格。这种更改为以后引入新选项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对 IPv6 寻址提供了应用程序支持 许多关键的 Oracle Solaris 网络服务都能够识别和支持 IPv6 地址,例如: DNS、LDAP 和 NIS 等名称服务。有关这些名称服务对 IPv6 的支持的更多信息,请参见《系统管理指南:名称和目录服务(DNS、NIS 和 LDAP)》。 IP 安全体系结构 (IPsec) 和 Internet 密钥交换 (Internet Key Exchange, IKE) 等验证和保密性应用程序。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第 4 部分, IP 安全性。 由 IP 服务质量 (IP Quality of Service, IPQoS) 提供的区别服务。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第 7 部分, IP 服务质量 (IP Quality of Service, IPQoS)。 由 IP 网络多路径 (IP network multipathing, IPMP) 提供的故障转移检测。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第 6 部分, IPMP。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