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遗传和蚁群算法的图像边缘特征提取

              **以下是我读了相关文章的总结**

因为图像主要信息来源于边缘,以前用Roberts算子和Sobel算子。其中遗传和蚁群算法具体如下:
1)遗传算法:前期收敛快,而后期迭代次数多了,手链开始变得缓慢;
2)蚁群算法:前期因为“信息素”较少,所以收敛速度慢,但是后期收敛速度加快,且其具有并行性和全局搜索能力。

图像边缘检测:有Step、Roof等。下图就是上述两种算法的收敛图:
遗传和蚁群收敛     图

在混合模型开始,进行遗传算法直到设置的终止条件,将最优解作为蚁群算法的“信息素”初始浓度,然后实现蚁群算法。

算法如下:
设置“信息素”的初始值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为常数,表示“信息素”,相当于这里写图片描述在NMAS中的值;
这里写图片描述是前期遗传算法获得的最优解。

具体步骤:
(1)初始值构造
每一个个体有4个参数,每一个参数有16位二进制编码。所以初始共有64位编码,其中:
1——16 :表示状态转移概率的“信息素”影响因素α的值;
17——32:表示启发式方向函数的影响因素β的值;(启发式策略如果感兴趣的你自己可以深入去了解)
33——48:表示“信息素”发散系数λ的值;
49——64:表示迭代次数N。

(2)目标函数的设计
随机把m个人工蚂蚁放在n个像素中,评估通过每个个体和目标函数产生的边缘提取的图像。
目标函数: Objv = std2(u)
其中:u为迭代的边缘图像和原始图像的能量差,即u=I1-I2。

(3)访问下一个像素值的选择
Gk是节点的集合,没访问之前的;
Sk是访问下一步节点的集合,根据概率转移公式得:
这里写图片描述
Cij为状态函数,从蚁群的转移公式获得;q0位常数,范围为0~1;q为随机数,q=(0,1],if q<=q0,且选择下一个最小像素,若q>q0,则用下面公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其中:
α为“信息素”启发式因子,β为启发式方向函数的影响因子,pij(t)是蚂蚁k从像素i到j在时间t的概率。

(4)更新每个像素的“信息素”浓度
设置“信息素”范围为[δmin,δmax],防止其陷入局部最小值。
(i)全局“信息素”更新;
(ii)局部“信息素”更新。

(5)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则退出算法,否则进入(3)。

最后实验结果:
这里写图片描述

  • 10
    点赞
  • 3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97
    评论
评论 9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计算机视觉研究院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