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网络选择与小区选择
手机开机后,首先会搜索附近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并选择一个信号最强的小区(一个基站覆盖的地理区域)进行驻留。UE(用户设备)在开机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小区进行驻留。小区选择是基于信号强度、信号质量等因素进行的。手机选择小区的过程是一个复杂但高度标准化的机制,涉及多个步骤和参数。移动设备(UE)在初始接入网络或从空闲模式恢复时,选择一个合适的小区进行注册的过程。这一过程确保UE可以连接到具有最佳无线条件的小区,从而获得网络服务.
UE开机后,首先选择一个PLMN。PLMN的选择基于网络运营商的配置和UE的设置。UE会搜索所有可用的PLMN,并选择信号最强的PLMN进行小区选择.UE扫描所有E-UTRA带宽内的RF信道,寻找信号最强的小区。UE读取小区的系统信息(如SIB1),获取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PCI(Physical Cell ID)、频点、带宽等。UE根据S准则(小区选择标准)评估小区是否合适。S准则基于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和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等参数。
S准则用于评估小区是否适合驻留。S准则是用UE测量得到的接收电平值RSRP, 减去小区所需的最小电平值(含偏移量)(该值由SIB1广播),减去功率补偿值。如果得到结果大于零,则认为该小区可以选择驻留。一旦找到合适的小区,UE选择该小区并完成小区选择过程。如果当前小区不是合适的小区,UE将继续搜索下一个小区,直到找到合适的小区。
这个小区所需最小电平值小区选择和重选过程中一个关键参数,用于确保UE选择的小区能够提供足够的信号强度,以支持基础业务。取值范围通常为-70到-22 dBm。在实际网络配置中,一般建议值为-64 dBm
上面提到的小区所需最小电平值的偏移量,用于调整小区选择和重选过程中的最小接收电平阈值。这个偏移量在UE(用户设备)进行小区选择或重选时,被添加到所需的最小电平值的信号值中。作用 主要是在UE驻留在VPLMN(访问PLMN)时,定期搜索更高优先级的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络)。通过调整这个偏移量,可以影响UE对小区的选择和重选行为。取值范围是1到8 dB。如果该参数未在系统信息(如SIB3、SIB4、SIB5)中配置,UE将应用0 dB作为默认偏移量。
UE选择小区会根据信号强度RSRP即是UE测量的小区信号强度,反映了从单个小区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平均功率水平;信号质量RSRQ考虑了信号质量对干扰的比率,有助于区分两个RSRP值相近但干扰水平不同的小区;系统信息SIB1包含小区选择和重选的相关信息,如最小接收电平、优先级等;网络配置时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系统信息(如SIB1、SIB3、SIB5)配置小区选择和重选的参数,影响UE的小区选择行为等。另外即使小区不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满足最低要求(如RSRP高于阈值),UE也可以选择该小区作为可接受小区Acceptable Cell以获得有限服务。如果小区被标记为禁止单元(Barred Cell),UE不会选择该小区;某些小区可能被保留用于特定用途的保留小区(Reserved Cell),UE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选择这些小区。当UE在移动过程中或当前小区信号质量下降时,UE会重新选择小区。小区重选基于T准则(T-法则),即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设定的门限时,UE需要重新选择小区。UE会持续监测周围小区的信号质量,并根据网络的重选参数(如CIO、OFN)选择更合适的小区。
1.2 随机接入过程
UE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与基站建立上行同步。随机接入过程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种。竞争性随机接入就是UE随机选择一个前导码并在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后,通过RAR(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分配资源和时序调整。非竞争性随机接入是基站预先分配前导码给UE,UE使用该前导码发起随机接入。 随机接入过程是LTE和5G网络中UE与基站(eNodeB或gNB)建立连接并取得上行同步的关键步骤。
首先UE发送随机接入前导(Msg1)。UE选择一个满足RSRP门限要求的SSB(同步信号块)。如果所有SSB都不满足RSRP门限,则UE任意选择一个SSB。UE从64个可用的前导序列中选择一个。这些序列分为两组AB,选择哪一组取决于Msg3的大小和路径损耗。UE根据系统消息(如SIB1)中的配置,选择PRACH资源。然后确定RA-RNTI:RA-RNTI由Preamble的时频位置决定,UE在发送Preamble后,将根据RA-RNTI监听PDCCH。UE根据系统消息中的配置,确定发送Preamble的目标接收功率
基站通过监测PRACH检测到UE发送的Preamble。根据Preamble的接收定时计算UE的TA,以校准UE的上行时序。然后基站发送RAR,包含基站检测到的Preamble索引RAPID(Random Access Response);为UE分配的上行资源,如时间、频率资源等UL Grant(上行授权);UE需要调整的上行传输时间TA Command(时间调整命令);临时标识,用于进一步通信的TC-RNTI(Temporary Cell-RNTI)等。接着UE在RAR时间窗内监听PDCCH,使用RA-RNTI解扰PDCCH,获取RAR。 RA-RNTI,Random Access -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用于标识随机接入过程中的UE。TC-RNTI,Temporary Cell -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临时标识,用于进一步通信。在随机接入成功后,TC-RNTI升级为C-RNTI(Cell -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
UE发送连接请求(Msg3),根据RAR中的UL Grant,在PUSCH上发送Msg3。Msg3包含竞争解决标识(48比特),用于识别UE。Msg3携带RRCSetupRequest消息用于初始接入。
基站发送竞争解决消息(Msg4)。当基站处理Msg3,使用TC-RNTI解扰消息。基站通过PDSCH发送Msg4,包含竞争解决标识。UE比较Msg4中的标识是否与Msg3中的相同,以确定是否竞争成功。如果竞争解决成功,基站发送RRCSetup消息,完成RRC连接建立
1.3 RRC连接建立
RRC连接请求是随机接入完成后,UE发起RRC连接请求,基站响应并分配资源,建立RRC连接。RRC连接建立后,UE进入连接态,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1.4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对简单,通常用于切换和RRC连接恢复。首先UE发送随机接入前导(Msg1),包括UE从基站接收随机接入配置,包括指定的Preamble和PRACH资源和发送Preamble在指定的时频资源上发送Preamble。然后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响应(Msg2),包括基站发送RAR,包含TA命令和UL Grant和UE接收RAR并调整上行时序。
1.5. 随机接入过程其他
UE在发送Msg1后,将在RAR时间窗内等待接收Msg2。UE在发送Msg3后,启动竞争解决定时器,等待接收Msg4。
这里PRACH的频率不是固定的,而是由基站配置的。每个基站可以根据其频段和网络规划,配置不同的PRACH频率资源。PRACH的频率资源通过系统信息(如SIB1)广播给UE,UE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合适的PRACH资源来发送Preamble。Preamble是约定好的,具有固定的格式。Preamble是基于Zadoff-Chu(ZC)序列生成的,这些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适用于随机接入过程。Preamble的格式由协议规定,分为长格式(Long Preamble)和短格式(Short Preamble)。其中长格式(Long Preamble)序列长度为839,子载波间隔为1.25kHz或5kHz,仅用于<6GHz频段,主要用于宏站和高速场景。而短格式(Short Preamble),序列长度为139,子载波间隔为15kHz、30kHz、60kHz或120kHz,适用于<6GHz和>6GHz频段,适用于低时延场景,如URLLC业务。
Preamble的生成过程是先根据基站广播的prach-RootSequenceIndex
参数,UE选择一个根序列(Root Sequence)。通过循环移位生成多个Preamble。如果一个根序列不足以生成64个Preamble,则选择下一个根序列。基站通过系统信息(如SIB1)配置PRACH参数,包括prach-ConfigurationIndex
、msg1-FrequencyStart
等。 PRACH的时频资源由基站配置,并通过系统信息广播给UE。UE根据这些配置选择合适的PRACH资源来发送Preamble。
系统信息块(SIB)是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用于向UE提供网络配置和操作参数。SIB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包含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标识符;小区选择参数,如q-RxLevMin
(小区选择所需的最小接收电平)和q-RxLevMinOffset
(小区选择偏移量);小区禁止状态(cellBarred
)和小区重选允许状态(intraFreqReselection
);TAC(Tracking Area Code)和小区ID等、随机接入配置参数;如prach-ConfigurationIndex
、msg1-FrequencyStart
等。SIB2(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2)包含无线接入技术(RAT)相关的配置参数,如上行功率控制参数、定时调整参数等;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配置参数,如totalNumberOfRA-Preambles
(小区总的Preamble个数)和numberOfRA-PreamblesGroupA
(Group A的Preamble个数)等。SIB3(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3)包含小区重选参数,如q-Hyst
(小区重选迟滞)和threshServingLow
(服务小区低电平阈值);邻区列表和邻区优先级配置等。SIB4(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4)包含邻区频率列表,包括同频和异频小区的频率信息;邻区的系统信息调度参数等。SIB5(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5)包含邻区频率列表,包括异频和异系统小区的频率信息;邻区的系统信息调度参数等。
另外基站会持续发送SIB信息,以确保UE能够随时获取网络配置和操作参数。SIB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发送周期为80ms,且只在5号子帧中传输,在80ms内重复发送4次,以确保接收的可靠性。SIB2的周期为160ms。SIB3和SIB4的周期为320ms。SIB5的周期为160ms。SIB信息通过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给UE,使用SI-RNTI(System Information-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加扰。手机与基站建立连接的第一步是解析SIB1中的信息。SIB1包含UE接入小区的参数,以及调度其他SIB消息的信息。如果UE无法解析SIB1,将无法获取其他SIB消息。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是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用于向UE(用户设备)提供网络配置和操作参数。
UE在开机或进入小区后,首先通过PSS(主同步信号)和SSS(辅同步信号)实现下行同步,获取PCI(物理小区标识)和系统帧的定时信息。随后,UE通过PBCH接收MIB,获取进一步解码SIB1及其他系统信息所需的参数。
手机开机后,首先通过天线接收周围的射频(RF)信号。这些信号经过天线匹配电路和接收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去除干扰信号,然后通过低噪声放大器(LNA)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再次经过滤波,随后进入混频器(MIX),与本地振荡器的信号进行混频,从而将高频信号降频到中频信号。最终,这些信号经过解调器处理,得到基带信号,供后续处理。内置的程序中包含了一个预设的频点列表,这些频点是运营商分配给基站的频段。手机会根据这些频点列表扫描周围的信号。基站会周期性地广播同步信号(PSS和SSS)以及MIB(主信息块),这些信号帮助手机实现下行同步和小区识别。这些手机内置的预设频点列表是根据运营商的网络规划和频谱分配预先设置的,这些频点用于指导手机在开机时扫描和接入网络。预设频点列表由运营商根据其分配的频谱资源提供,并在手机出厂时预置到设备中。这些频点通常包括LTE和5G NR的频段信息。部分频点是基于全球统一的频段标准(如3GPP定义的频段),以确保手机在不同地区漫游时能够接入网络。预设频点列表通常包括5G NR频段例如n78(3.3-3.8GHz)、n79(4.4-5.0GHz)等;LTE频段:例如Band 3(1800MHz)、Band 7(2600MHz)等;其他频段:如2G、3G频段,用于兼容性支持。PSS采用Zadoff-Chu序列调制,是一种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接收端通过滑动相关检测算法,搜索PSS信号的最大相关峰值,从而确定无线帧的起始位置。PSS主要用于提供帧同步,帮助UE确定无线帧的起始位置。SSS也基于Zadoff-Chu序列,但其序列更复杂,用于携带小区组ID信息。SSS的检测紧跟PSS之后,通过相关运算检测SSS信号,并结合PSS信息,确定小区的物理层ID。SSS用于提供小区组ID,并辅助PSS完成更精确的时频同步。基带处理器首先捕获PSS信号,通过相关运算找到PSS的最大相关峰值,从而获得粗略的时频同步。在PSS捕获成功后,基带处理器会根据PSS的时序位置,进一步检测SSS信号。结合PSS和SSS的信息,UE可以计算出小区的物理层ID(由PSS和SSS共同决定),并完成小区的初步识别。通过PSS和SSS的联合检测,UE可以确定无线帧的起始位置,完成时间同步。SSS的频域特性帮助UE进行频率偏移估计,完成频率同步。完成PSS和SSS的解析后,UE会进一步接收MIB(主信息块),获取系统帧号(SFN)和SIB1的调度信息。这些信息为UE接入网络提供了必要的参数。
关于预设频点列表通常由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共同设置,用户无法直接更改这些频点。但运营商可以通过OTA(空中下载)更新手机的频点列表,以适应网络优化或频谱调整,或者基站可以通过广播消息(如SIB1)动态调整频点信息,手机会根据这些信息更新其扫描和接入策略。
2. RCC过程
RRC(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是UE(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关键过程。UE处于RRC_IDLE状态,需要与网络进行通信时(如发起呼叫、注册等),UE需要恢复或重新建立RRC连接,且网络无法获取或验证UE上下文。首先UE向基站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 Request(MSG1),表明需要建立RRC连接,该消息可能携带初始NAS消息(如注册请求或服务请求);接着基站收到请求后,分配无线资源并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RRC Connection Setup(MSG2),该消息包含SRB1的配置信息(如RLC配置、MAC配置等),以及物理层的专用配置;UE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后,完成SRB1的建立,并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MSG3),该消息通常携带NAS消息(如注册请求或服务请求),用于进一步与核心网交互;
RRC连接建立过程中涉及的射频参数主要通过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传递,包括物理层配置如PDSCH配置、PUSCH配置、天线信息等;时间对齐定时器,用于上行同步;功率控制参数,如PUCCH和PUSCH的功率控制;这些参数不是通过MSG4传递的,而是通过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MSG2)传递。
UE上下文是网络为UE维护的一组信息,用于管理UE的连接和资源分配。其内容包括UE标识如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无线资源配置:如SRB和DRB的配置;安全上下文包括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参数;UE能力信息:如UE的Category、支持的频段、调制方式等。
这里简要列一下MSG消息:MSG1: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MSG2: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MSG3:UE向基站发送的第一次上行传输(如RRC Connection Request);MSG4:基站向UE发送的竞争解决消息(如RRC Connection Setup);MSG5:UE发送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MSG6:在某些情况下,用于进一步的上下文建立或重配置
UE成功发送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MSG3)消息后,UE进入 RRC_CON
NECTED 状态。基站为UE分配了必要的无线资源(如SRB1、SRB2等)。UE和基站之间已经建立了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机制。此时,UE已经准备好与基站进行进一步的通信。RRC连接建立完成后,UE和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已经准备好,但还不可以立即进行数据通信。RRC连接建立后,UE还需要与核心网(如5G的AMF或4G的MME)完成NAS(非接入层)消息交互。这些交互包括身份验证:UE需要通过身份验证(如AKA认证);上下文建立;核心网为UE分配IP地址、建立用户面承载(如PDU会话);安全上下文;完成核心网层面的安全机制。只有在这些NAS消息交互完成后,UE才能真正开始数据通信。
在RRC连接建立后,UE和基站之间还需要建立用户面承载(如DRB,数据无线承载)。基站会通过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消息为UE分配用户面资源。用户面承载建立完成后,UE才能开始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如HTTP请求、语音通话等)。
在RRC连接建立后,UE可以通过SRB(信令无线承载)发送和接收控制面消息,如RRC消息、NAS消息等控制面通信。在用户面承载建立后,UE可以通过DRB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的用户面通信。
3 与其他用户通信
3.1 数据传输
在连接态下,UE可以通过基站与核心网进行数据传输,包括语音通话、短信和访问互联网。:基站将UE的数据通过回传网络传输到核心网,核心网进一步处理并路由到目标用户或服务器。
3.2 移动过程中的通信保持
当UE处于空闲态时,会周期性地扫描周围小区的信号质量。如果发现其他小区的信号质量更好,UE会进行小区重选。当UE在移动过程中进入连接态,并且当前小区的信号质量下降时,基站会触发小区切换。切换过程包括UE向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基站协调目标小区资源并完成UE的连接切换。
4. 状态转换
4.1 空闲态(IDLE)
手机开机后即处于空闲态,通过随机接入和RRC连接进入连接态。在空闲态,UE会周期性地扫描周围小区的信号质量,并选择信号最强的小区进行驻留。
4.2 连接态(CONNECT)
在连接态,UE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包括语音通话、短信和互联网访问。基站为UE分配无线资源,包括上行和下行信道。
4.3 非激活态(INACTIVE)
当UE的电池电量低或当前不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UE可以向基站发送请求,进入非激活态。在非激活态,UE释放当前的RRC连接,但仍然保持与网络的连接。
5. 手机主叫流程
5.1 接入阶段
UE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出信道申请,要求网络提供SDCCH信道用于信令的传递。BTS收到信号之后,会通过与BSC交互之后,向MS发送“立即指配”进行信道激活。
5.2 鉴权加密阶段
MSC/VLR收到MS发送的CM业务请求消息之后,需要鉴定移动用户的身份,于是MSC发送“鉴权请求”给MS。鉴权之后,VLR首先向MSC下发加密模式命令,然后下发“接受接入请求”,MSC下发这两个消息给MS,MS返回“加密模式完成”。
5.3 TCH支配阶段
移动台在SDCCH信道上向网络发送“Setup”消息。MSC收到“Setup”消息后,首先向VLR查询该用户的相关业务信息,然后通过比较决定呼叫是否可以继续。
6. 语音通话过程
6.1 语音信号转换
模拟语音转换为数字信号,当用户对着手机说话时,麦克风将声波转换成电信号。这些模拟电信号接着被手机内的模数转换器(ADC)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会经过进一步的压缩和加密,以提高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6.2 无线传输
手机通过天线将数字信号发送出去,利用射频(RF)波在空中传播。这些射频波会被最近的基站接收到。
6.3 语音信号接收
语音信号接收时,天线将不同时间、频率、波形的电磁波接收进来,经由“射频芯片(RF)”处理后得到高频数字信号(电磁波),再经由“中频芯片(IF)”转换为数码信号。最后再经由“基频芯片(BB)”进行解调、解多工、解格式化、解密等数字信号处理,最后再经由低频数模转换器(DAC)转换为低频模拟信号(声音)由麦克风播放出来。
7. 手机通信的分层逻辑
7.1 应用层
这是最顶层,直接与应用程序交互,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通过网络发送数据。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FTP、SMTP、DNS等。
7.2 运输层
传输层负责确保数据能够可靠地传输。常用的协议有TCP协议以及UDP协议。
7.3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路由到另一个网络。IP地址是网络层的核心工具。
7.4 网络接口层
这里是通信的“桥梁”,负责在手机和网络之间建立连接。比如Wi-Fi和蜂窝网络都是通过网络接口层与手机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