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度分析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定量探测(文章解读)

 文章导读

 快速的城镇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地球表面土地利用演化进程。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反映人类活动对陆地表层系统作用的重要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对生态系统、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城市地区及其居民由于这些影响而面临严重的风险。科学评估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有助于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交互机制。

转移矩阵作为表征土地变化信息常用的量化途径,用于分析某一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别之间的转换规模差异。然而,一方面传统分析思路通常关注转换规模大小,往往阐述规模较大的转换过程,而忽视了规模较小的转换信息单元。分析转换规模思路固然直观,但难以表达变化面积在所涉类别自身面积中的比率,致使未能有效描述用地类型动态变化的剧烈程度。另一方面,该方法应用多集中在对单一时期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过程以及转入转出状况,缺乏对多个时段转移矩阵信息进行整合并深入挖掘,导致无法提供更多的数值信息以供研究者分析连续多个时期形成的土地利用演化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土地利用变化时序稳定性等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图1 研究框架

 图1 研究框架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是研究土地利用景观动态特征及其趋势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但传统的定量方法与思路尚未对用地类型动态转换信息进行深入挖掘,难以系统提供多层次的过程理解。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结合强度分析方法、转换图谱以及景观指数,探讨长株潭都市圈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和扩张模式。

图2 长株潭都市圈地理区位图及其中国七大都市圈位置(1南京、2福州、3成都、4长株潭、5西安、6重庆、7武汉都市圈)

 

图3 转换图谱示意图(气泡为单一时段某一转换过程;气泡尺寸为转换规模面积;气泡颜色表示转换强度与对应平均转换强度的偏差值,红色越深即这一过程趋向性越强,相反,蓝色越深即这一过程避免性越强)

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长株潭都市圈土地利用整体变化加速,其变化强度扩增16倍。建设用地的转入与耕地的转出表现为稳定的活跃。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林地,其扩张模式以边缘扩张型为主导。尽管建设用地从林地处获得较大面积,但建设用地的增加稳定地趋向耕地,而稳定地避免林地。土地变化检测结果有助于制定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促进长株潭都市圈城乡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解释了强度分析的演变及其分析思想,可用于其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探测,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

 图4 长株潭都市圈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格局

 

 图5 长株潭都市圈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总体变化的规模与强度

 图6 长株潭都市圈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别转入与转出的年均变化规模与强度

 

 图7 长株潭都市圈四个时间下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的转换图谱

 

 图8 长株潭都市圈不同时期建设用地增长动态过程及其扩张模式特征

 原文网站:https://www.mdpi.com/1999-4907/14/5/939

Intensity Analysis to Communicate Detailed Detection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n Chang-Zhu-Tan Metropolitan Region, China. Forests 2023, 14(5): 939-957.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